首页 > 上海 > 长宁区 > 上海市南站新城规划,上海南站2021规划

上海市南站新城规划,上海南站2021规划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25 15:14:36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上海南站2021规划

上海站是往北方的快车和部分高铁动车南站是往南方的快车以及中转车次,没有动车高铁虹桥站是高铁动车,没有快车火车票票面上上海的话就是上海站,上海南的就是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的就是虹桥站【拓展资料】截止2018年9月,上海站和上海南站的区别是位置不同,主要线路不同以及投用时间不同,具体如下:1、地理位置不同上海站: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秣陵路303号,毗邻上海长途客运总站,是上海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南站: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沪闵路289号,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客货特等站,是上海铁路客运的南大门,是上海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市第三大火车站。2、主要线路不同上海站:主要线路是京沪铁路、沪昆铁路、沪宁城际铁路。上海南站:主要线路是沪杭铁路、京沪铁路、金山铁路。3、投用时间不同上海站:投用日期是1908年。上海南站:投用日期是2006年7月1日。上海南站的运营线路:1、自助购票2010年12月1日起,旅客可在上海南站使用自助售票机购票,10台自助售票机位于上海南站2F层第一售票处旁,其中3台专售沪宁、沪杭高铁车票。上海南站的自助售票处开放时间为每日07:30-19:30。2、便民设施公安制证:上海南站的南北入口都分设一个“公安制证点”,为进站受阻的旅客确认身份,办理临时通行证明。商业设施:上海南站的商业设施集中在主站屋两侧的地下两层空间内。商业设施除了传统的商业零售业以外,还有现代服务业,比如时尚产业、信息媒体产业、现代文化娱乐设施等。3、客运流量2013年1月24日,上海南站发送旅客4.52万人次。2018年2月13日,上海南站发送旅客6.2万人次。

上海南站2021规划

2,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全文内容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昨天公布。在未来20-30年间,该规划是引领上海城市创新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空间资源配置的战略蓝图、政策平台和行动纲领。下面我整理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全文内容,一起看看吧。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全文 上海2040城市规划纲要 本次规划范围为上海市辖区8359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6833平方公里)。该草案从昨起正式启动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公示,时间为8月22日至9月21日。   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本次规划明确,上海至2040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与 文化 大都市。   上海的城市目标愿景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本次规划在坚守“建设用地、人口规模、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四条发展底线要求下,上海将引导高密度超大城市由外延增长型向内生发展型转变。以城市有机更新促进城市空间立体、复合、可持续利用;建立空间留白和动态维护机制,探索具有弹性和韧性的城市结构。建设用地供应   未来上海还有多少土地可以用来开发建设?规划明确,实现建设用地规模负增长,推进集约节约用地和功能适度混合,提升土地利用绩效。根据要求,至2040年,全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   除了新增建设用地,未来上海将“以存量用地更新满足城市发展的空间需求。”   规划还提到,“进行战略空间留白,为未来重大事件、重大功能项目预留空间,加强对留白空间的规划引导。”   区域文化网络   联合环太湖古镇群,打造世界级水乡古镇文化休闲区和生态旅游度假区,并探索古镇联动开发和共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策略,促进江南文化以及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再塑和创新。   空间布局   形成“一主、两轴、四翼;多廊、多核、多圈”的市域总体空间结构。其中,“一主、两轴、四翼”是指以中心城为主体,沿黄浦江、延安路-世纪大道两条发展轴引导核心功能集聚,并强化宝山、虹桥、闵行、川沙4个主城片区的支撑,打造全球城市核心区。   市域城乡规划体系   形成“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的市域城乡规划体系。   其中,主城区包括中心城和主城片区,作为全球城市功能的主要承载区。中心城是指外环线区域以内,范围面积约663平方公里,规划常住人口规模约1100万。强化沿黄浦江、延安路-世纪大道“十字型”功能轴线,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城市空间品质。主城片区是指宝山、闵行、虹桥、川沙4个主城片区,范围面积约为474平方公里,将强化轨道交通支撑。   新城是指出重点建设嘉定、松江、青浦、南桥、南汇等新城,培育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新市镇包括核心镇、中心镇、中心城周边镇、一般镇四类。其中核心镇主要指金山滨海地区、崇明城桥地区的城镇。   公共活动中心   构建“中央活动区-城市副中心-地区中心-社区中心”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中央活动区包括小陆家嘴、外滩、人民广场、豫园、不夜城、世博-前滩-徐汇滨江地区、衡山路-复兴路地区、苏河湾、杨浦滨江(杨浦大桥以南)等区域。   城市副中心包括提升江湾-五角场、真如、花木-龙阳路3个主城副中心功能,新增金桥、张江2个主城副中心。在宝山、虹桥、闵行、川沙4个主城片区内分别设置主城副中心。   公共交通   中心城确立公共交通在机动车出行中的主导地位,到2040年,公共交通占全方式出行的比重达到50%以上,绿色交通出行比重达到85%。加密北部、东部地区以及沿黄浦江的轨道交通网络。至2040年中心城轨道交通线网密度提高到1.1公里/平方公里,轨交站点600米覆盖率达到60%以上。   改善居住   对于就业岗位集聚的区域,鼓励存量住房改造、企业投资建设、政府回购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高租赁住房比例。控制新增住宅用地规模,提高新增住房中小套型比例。   主城片区   规划宝山、虹桥、闵行和川沙四大主城片区。   其中虹桥片区东至外环高速公路,南至沪渝高速公路,西至沈海高速公路,北至京沪高速公路的虹桥商务区范围,面积86平方公里。将增加南北向轨交线路,同时针对创新型人才重点增加租赁性住房的规模,租赁住房比重约50%。   公共服务设施   至2040年,全市每十万人拥有8-10个美术馆以及画廊、2个以上各类博物馆和5个以上大中型图书馆。全市专业 足球 场数不少于5个。每个新城至少有1处三甲综合医院、1处三级专科医院、1所大学。   铁路客货枢纽布局   在保留虹桥站、上海站、上海南站的基础上,新增国家沿海通道上的上海东站,作为4个主要铁路客站,形成“四主多辅”的铁路客运枢纽布局。   道路交通   主城区在中心城“三环十射一横十字”快速路网基础上,规划控制南北向通道。人口规模达到50万以上的城镇圈宜构建快速路系统。   住房供应体系   增加新城、核心镇和中心镇住宅用地的供应规模。   坚持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完善“购租并举”策略,多 渠道 增加租赁性住房,完善住房租赁管理制度。增改并举增加中小套型住房供应。   鼓励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人才公寓和国际化社区。   城市公园体系   建设以国家公园、区域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地区和社区公园为主体的城乡公园体系。到2040年,人均公共绿地力争达到15平方米。 猜你喜欢: 2016十三五国家创新规划解读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全文内容

3,南桥新城的空间及规划

生态核心区 以中央生态林地、上海之鱼为核心,由浦南运河、金汇港、奉浦大道、沪金高速(S4)围合的区域。充分利用既有万亩中央生态林地,打造新城绿肺,丰富生态服务和休闲游憩功能。规划依托轨道交通站点引入大型文化和体育设施项目,赋予其功能性内涵。上海之鱼建设以人工湖串联新城发达的水系,围绕开敞湖面形成丰富的滨水岸线,沿岸形成集商务酒店、文化娱乐、休闲商业为一体的生态型公共活动区,建设南桥新城的城市客厅,并与中央生态林地南北呼应,打造新城生态核心区。 产业片区 主要指工业综合开发区,结合工业综合开发区改造升级,打造高标准产业园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逐步向生产性服务业转型,成立以科技创新孵化为主导功能的科技创新园区,推动产业升级。 老城片区 主要指工业综合开发区南部,沪金高速(S4)以西的地区。该地区通过推进新城区开发建设来逐步疏解和置换老城职能,加快旧城改造和环境整治,完善提升老城综合服务功能。 城南片区 主要指沪金高速(S4)以东,浦南运河-金汇港-团南公路南部绿廊以南的“L”型地区。包括中小企业总部基地所在的综合商务区和规划中的大型居住社区南部地块。中小企业总部基地定位为奉贤区集聚现代服务产业、形成城市综合功能的小型CBD。中小企业总部商务区的服务层次和服务水平都应有较大提升,应是为国内外的中小企业提供信息、金融、结算、产品展示、咨询、法律财会等综合服务平台,适机吸纳大型企业入驻; 打造上海郊区新城发展服务经济的示范区和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总部商务的集聚区。同时按照全市加快经济适用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指导意见,在金汇港以东规划建设奉贤区的大型居住社区。同时结合金汇港和上海之鱼景观水系,可为一些大型公共服务设施预留空间。 城北片区 主要指沪金高速(S4)以东,奉浦大道-金汇港-团南公路南部绿廊以北的“L”型地区。包括现代农业园区及其东部的居住地块,规划中的大型居住社区北部地块。现代农业园区依托既有农产品深加工和生物医药的产业基础进行升级改造,向产业链后端延伸,培育研发创新、技术检验、生产认证、商务服务等职能,同时,积极培育服务外包、信息服务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为南桥新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拓展空间。充分利用南桥新城地区丰富的水系、绿化资源,围绕金汇港和生态景观核心在新城北部营造富有江南水乡特色,低强度和高品质相结合的宜居住区。与金汇港以东的大型居住社区一起构成类型丰富多样的住宅体系,满足不同阶层居民的需求。 依托各功能片区,规划形成城市级、地区级和社区级三级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另有若干个专业中心相补充。 城市级公共活动中心 城市级公共活动中心有两处。一处在南桥路和川南奉金公路附近,并呈“十字”轴线延伸,集中了老城区大部分行政办公、教育文化设施,是南桥主要的公共活动中心。另一处在上海之鱼和中央生态林地附近,沿外围呈半环状布局,是未来南桥新城主要的文化、体育、商务和商业等活动的中心。 地区级公共活动中心 地区级公共活动中心有三处,分布结合规划的交通枢纽,在产业片区、城南片区和城北片区均衡布局。产业片区内的地区级公共活动中心结合轨道交通奉浦站设置,满足综合工业开发区内的企业及配套的公共活动和商务活动需求。城南片区规划在中小企业总部商务区东侧,金海路和川南奉金公路附近,集中了文化教育和行政办公的职能。城北片区规划在光明路的奉浦大道至团南路东侧地块,以服务居住社区的商业、文化娱乐也为主。 社区级公共活动中心 结合单元划分,在南桥新城内均匀规划13个社区级公共活动中心,满足城市居民就近的基本公共活动需求。规划公共设施用地约8.24平方公里,占城市总建设用地的13.21%,人均公共设施用地10.99平方米。各类公共设施用地中,以商业金融和办公用地为主,合计4.93平方公里,人均6.57平方米。规划新增公共设施用地主要分布在上海之鱼周边地区。 道路系统 南桥新城规划路网以方格网的干道系统为主,支路大部分以小方格网的形式分区依附于干道系统。干道系统联系各个社区组团之间的交通,社区内部的支路系统通过社区内主要道路搭接到干道系统上,既保障了道路系统的通达性又能满足社区组团的相对独立需要。道路网规划强调提高路网密度、控制路幅的原则。快速路、主干道和次干道规划不追求高指标,着力加大支路网密度。 交通组织 规划道路系统在新城内部形成三个环线,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能。外环:由新城外围大叶公路—浦星公路—平庄公路—浦卫公路组成城区过境交通疏解环, 分流过境交通及货运交通。中环:由环城北路—光明路—环城南路—南桥路组成新城中部交通衔接环。串联综合交通枢纽,承担新城内外客运交通衔接。内环:由奉浦大道—环城东路—川南奉公路—金钱路组成新城内环。服务内城核心区,串联新城核心区的主要公共活动中心。 BRT快速交通 作为沪上首条BRT公交线路,南桥新城至东方体育中心的BRT快速公交工程建设正在加紧推进中。考虑到实际道路状况,该条BRT线路运营时将采取“标准专用道+公交专用道”相结合的道路设置模式,并在沿线敏感区域的道路两侧采取安装隔音屏等降噪措施。根据规划,南桥汽车站至东方体育中心的BRT快速公交线线路走向,由南桥汽车站经南奉公路、贤浦路、南行港路进入浦星公路至东方体育中心,线路全长约33.5公里,预计2017年全线建成通车。据悉,整条BRT线路的道路设置将分为两段,南桥汽车站至轨交8号线沈杜公路站段将是BRT标准专用道,实施公交信号优先;轨交8号线沈杜公路站至东方体育中心段则将辟设公交专用道。BRT工程将对南奉公路进行道路拓宽改造,增加两根BRT车道,原道路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隔离带将改为机动车道。敏感区域的道路两侧采取安装隔音屏等降噪措施,最大程度减少交通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有轨电车 现代有轨电车将作为南桥新城内部的骨干公交。其中南桥新城有轨电车1号线将列入上海市第一批有轨电车试点,争取与松江有轨电车示范线同步报批、同步建设。 越江隧道 虹梅南路—金海路越江工程全长19.5公里,北起虹梅路、永德路交叉口以北,穿越黄浦江后至西闸路以南约500米止,全长约5260米。主线采用盾构隧道方式越江。隧道规模为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为每小时60公里。该工程与S4高速平行,建成后服务于沿线紫竹科学园区、南桥新城、奉贤海湾等地区入城交通,将大大加强南桥新城与中心城的联系,缓解S4公路、莘庄立交及沪闵高架的交通压力。作为越江工程组成部分的越江隧道自开工建设以来,一直备受市民关注。目前隧道东线结构施工已顺利推进到闵行境内,预计今年7月,隧道西线将贯通。金海路北段(西闸路—大叶公路)新建工程将于下半年开工建设,2015年建成通车。虹梅南路隧道途经闵行区和奉贤区,隧道全长5.26公里,起于浦西永德路北侧,于剑川路北侧入地跨越黄浦江,经西闸公路后出地面,终于金海路。浦西起点至剑川路区段为改建原有地面道路,双向4车道,剑川路匝道南侧至浦东终点为双向6车道。其中圆隧道段长3.39千米,工程投资额近30亿元,是目前上海在建最大的市政项目,也是黄浦江底最长的公路隧道,通车后将成为上海城市南部的“大动脉”。 大型交通枢纽 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南延伸段南桥新城站将建设一座大型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站,集轨交、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有停车+换乘的公共停车场。南桥新城站是未来5号线南延伸段建成后实际通车的最后一站。它位于南港路北侧、金海路西侧地块内,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在此地将建设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预计人流量每日3万,将是一个南桥新城范围内“东、西、南、北”四大综合型交通枢纽之一。该枢纽站总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将建成一个容纳轨道交通、BRT(快速公交)、地面公交始发线路、出租车运营站、300个车位的P+R停车场。未来,伴随着南桥新城公交枢纽的建成和投入使用,现有的南桥汽车站主要的公交始发功能将会转移,南桥汽车站的功能将转型。 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5号线是一条市区级线路,起点为闵行区莘庄站。轨道交通5号线南延伸段自原5号线东川路站起,越江后在奉贤区内沿南桥路向南,至团南公路向东,至金海路继续南下,远期规划至海湾旅游区。规划轨道交通5号线在南桥新城范围内设肖塘站、奉浦站、环东路站、望园路站、金海湖站、南桥新城站6个站点,其中环东路站、望园路站、金海湖站和南桥新城站为地下站。

南桥新城的空间及规划

文章TAG:上海市南站新城规划上海上海市南站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