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类冷库数量多于果蔬类冷库数量,城市冷库数量多于农村冷库数量,以及冷库数量多于中西部冷库数量。按照“生产地”和“销售地”来区分冷库,可以把区域分拨型、城市配送型以及市场型冷库归类为“销售地”冷库,产地型冷库和生产型冷库则归类为“生产地”冷库,区域分拨型、城市配送型冷库、市场型冷库占比分别为20%、27%和13%,即“销售地”冷库合计占比为60%,但“生产地”冷库合计占比仅24%。
1、做冷库生意怎么样?
从2011年至2016年期间,中国冷库市场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冷库保有量这期间增长了1.5倍。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模式,冷库市场从2015年开始呈放缓态势,同比增长11.5%,2016年市场增速进一步下滑至8.0%。2017年,在经济增长回升的背景下,加上随着医疗安全保健意识逐渐增强,产地库的需求不断的提升,零售业和物流冷链的平稳发展以及冷库升级的推动下,中国冷库市场增速有所回升,
2017年中国冷库市场总容量达3,475万吨,新增290万吨,同比增长9.2%。从冷库类型来看,超低温冷库依然占据较小的比重,而中高低温冷库的占有量依旧最大,据了解,大型中温库和低温库库在华北、华东以及东南地区的空置率仍然相对要高。根据数据显示,高温冷库、中温冷库、低温冷库以高温库、中温库、低温库及超低温冷库保有量分别为972万吨、1,186万吨、1,282万吨和36万吨,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在更高质量中放缓,加上冷库容量规模逐渐扩大,未来市场发展速度将逐渐收窄。2013年至2017年,冷库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15.4%,目前,华东地区冷库的保有量仍属全国最大其保有量占全国冷库保有量的44%;同时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冷库保有量仍然较小,然而冷库的增速延续快速发展态势。此外,随着政府加强监管,对违建冷库拆除的力度逐步加大,城市中物流用地批复减少或无冷库建设用地,加上冷链市场需求的增加,发达地区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冷库资源越来越稀缺,
冷源冷库紧张将会推动冷库租金的上涨。整体上中国冷库仍处于较低水平,人均冷库保有量仍然较低,冷库结构性供需不足,例如:肉类冷库数量多于果蔬类冷库数量,城市冷库数量多于农村冷库数量,以及冷库数量多于中西部冷库数量,随着中国城镇化率和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生鲜电商和进口食品贸易的稳健发展,加上产业政策的持续推进,冷库市场仍然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此外,冷库在制造、分销、销售环节中扮演者非常重要角色,是冷链物流实现稳健发展的局部支撑点,尤其随着政府和人们对食品安全,医疗安全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将持续推动冷库市场的发展。此外,随着农产品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规模逐渐扩大、中央厨房得到快速发展、以及冷链物流超市向专业化和集约化发展,未来配送行冷库、中央厨房、配发市场以及产地型冷库将得到快速发展,
大型冷库国内主要的参与者有大冷股份、烟台冰轮、四方冷链和雪人股份。中小型冷库市场的格局则较为复杂多样,中型冷库主要参与者为上海、大连、山东、常州等中型企业,而小型冷库主要参与者为洛阳和开封等地方企业,随着冷库进行升级和改造也将带动变频压缩机和隔热材料等核心材料的需求。目前,现代冷库的功能已经由“仓库型”向“流通配送型“发展,而且仓库的温度要求范围也逐渐扩大,温度控制精准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多温区存储、变温冷藏间等个性化需求悄然变成普遍需求,
2、冷库行业前景如何?
我国冷库产业虽然在近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人均冷库拥有量方面,我国仍然比较落后。我国目前冷库总量已经与美国持平,但人均拥有量只占美国的1/4;日本冷库总量约为3300万立方米,人均冷库拥有量是我国的3倍;德国人均冷库水平是我国的2.5倍;法国是我国的2倍;荷兰是我国的1.5倍,
冷库分布情况:区域分布不平衡虽然冷库总容量近年来不断增长,但是区域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2017年华东、华东、华中、华南区域的冷库容量占全国冷库总容量的的比值分别为43.6%、15.88%、15.11%、11.36%,而承担全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批发的西南和西北区域合计占比仅14.02%,缺乏原产地区域化生产冷链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