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压力山大,想退居二线,武汉和长沙,你会选哪一个。整体而言,论地理位置,不是中部的交通枢纽,而且城市整体偏休闲和旅游,商业和工业不如武汉发达,二,留在武汉的大学生数量;武汉是全国重要的“生源地”,拥有89所高校和130万高校在读生,如果家是这边的,可以在武汉深耕,现在武汉的光电企业不少,房价相对来说也没北上广那么高不可攀。
1、晚清民国,北上广和武汉是一线城市,为什么武汉被深圳取代了?
这个问题范围太大,我来回答一下,大与小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看完了你应该也明白十之八九了首先你说的晚清民国时期,北京其实经济不怎么好的,比不了天津卫,那么先简单聊聊武汉的过去。古代的汉口为汉阳府下汉阳县属地,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天下四聚”之一(“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刘献廷《广阳杂记》)。
近代,汉口脱离汉阳府管辖,于1861年开埠建立租界,十九世纪中期,汉口成为新的通商口岸,并正式开埠,一时间,外国银行、近现代工厂纷纷涌现,张之洞督管湖北后,武汉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到了二十世纪初,汉口对外贸易总额高居全国第二位,是内地唯一可与沿海匹敌的通商口岸,此时的汉口,工业发达,经济繁荣,号称中国第二大城市,时人更是用“驾乎津门,直逼沪上”来形容。
上图:武汉南岸嘴,中国的丹田与此同时,武昌、汉阳三镇同步发展,“武汉”加速形成,并从“长江五虎”中脱颖而出,成为“长江三巅城市”之一,1923年短暂设立为中国第一个直辖市───汉口市。一时间,汉口摆脱了古代汉阳府,武昌市、汉口市两城相对,是为三镇鼎立,民国时期的汉口市高度繁荣,包括汉阳人口曾达到百万,号称“东方芝加哥”,使武汉三镇综合实力在国内一度仅次于上海,位居亚洲前列。
孙中山在所著《建国方略》中盛赞武汉为“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等等,并对武汉的发展充满信心“所以为武汉将来立计划,必须定一规模,略如纽约、伦敦之大,”上图:张之洞在视察全国最大的钢铁工厂下面从几方面简单说说深圳的快速发展与武汉的落魄原因★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要找一个点,作为实验田,不是“选择”深圳作为特区,而是打算在毗邻香港的地方划一块地儿做特区,才在这里建市,名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