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都有利于打破原有的阶层统治,削弱反叛的力量。“殷”到底在哪里,较为通用的理解是盘庚迁的殷是在安阳殷墟,而在1988年在安阳洹北花园村、韩王度、屈王度附近钻探,发现了一座4.7平方公里的都城遗址,并命名为“洹北商城”,盘庚迁殷只是其中的一次而已,盘庚将国都从奄(山东曲阜)迁到殷(河南安阳)。
1、盘庚迁殷的殷位于哪里?
盘庚迁殷是否是将国都迁往安阳?是也不是。国都作为国家的一个中心,每次迁徙都不是一个简单决定,都牵扯经济和政治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而在商朝有记录的迁都就有13次之多,其中从契到汤迁移了八次,自汤到纣迁移了五次,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商王朝的传承模式没有固定下来,无论是父死子继还是兄终弟及都没有形成惯例,所以地位传承很乱。
再加上商一直在黄河流域生活,水患也不断迫使商都城的迁徙,而在盘庚迁殷后,商王朝都城稳定下来,并逐渐强盛起来。盘庚迁殷只是其中的一次而已,盘庚将国都从奄(山东曲阜)迁到殷(河南安阳),根据《尚书盘庚篇》记载:“视民利用迁”。从表层面的原因可以看出来,为了帮助民众趋吉避凶,所以迁都到殷,殷之地的土地比较肥沃,更适于民众生活。
而实际上,除了民众生存的原因外,上面也提到过还包括阶层和稳定两个因素,迁都有利于打破原有的阶层统治,削弱反叛的力量。那么“殷”到底在哪里,较为通用的理解是盘庚迁的殷是在安阳殷墟,而在1988年在安阳洹北花园村、韩王度、屈王度附近钻探,发现了一座4.7平方公里的都城遗址,并命名为“洹北商城”,经考古论证,改遗址是中商二期开始建设,教符合盘庚、小乙、小辛三兄弟统治时期的时间。
2、你了解殷商文化吗?你对河南安阳的历史有多少了解,是从哪里得知的?
关于殷商文化的知识,书本上、网络上有很多可查,这里不多赘述,作为安阳人,我可以补充些见闻。安阳市目前行政区划隶属河南,历史上也属河北,两省现在界河是漳河(从古代汉语字面上看,河南河北的“河”应指黄河,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漳河发源于太行山,历史上曾经水量很大,河运及两岸经济十分繁荣,举些例子:河南岸渔洋村是古河运码头,一村民在村附近捡拾碎陶片碎瓷片碎瓦片,在自己家里建了一个两间房的博物馆,其捡拾的文物经鉴定有些可追述到六千年前,
该村向南不远处就是西高穴村曹操墓。沿该村北漳河向东十几里河北岸是铜雀台(邺城遗址),对应的河南岸一庙里有一株两千年左右的柏树,据传是曹操拴马桩,位置是古邺城南端,沿107国道穿过漳河入河北境内不远处路西(京广铁路边上)有兰陵王墓,继续向西南方向几里远有天子冢。漳河两岸类似的大小古墓成千上万,当然盗墓也十分猖獗,
在不太注重文物价值的时期,河两岸的村民说,别人干农活成车往家拉粮食拉秸秆,我们得成车拉文物,扔了又可惜,不清理掉影响种地。因解决河道纠纷问题,不少河南岸的村庄属河北管辖,我经常刚离开安阳市十几分钟没到漳河,手机就提示“河北移动欢迎你”,一不小心就产生漫游费,前面说到的渔洋村向南二十里就是殷墟王陵宫殿遗址,在洹河北岸,对应的河南岸就是殷墟遗址,大家都知道是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