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失掉荆州,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丢失荆州之后,关羽完全有机会向西退入蜀中,等待刘备的援军,然后再收复荆州,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这些元老全留在荆州,令人奇怪的是,刘备在自己下命让关羽发动襄阳和樊城战役的情况下,也明知东吴时刻都在觊觎荆州的情况下,既没有派兵牵制曹军,也没有派兵支援荆州,坐视关羽面临着一挑二的困境,最终关羽腹背受敌,丢失了荆州。
1、刘备称帝,关羽失荆州谁的错?
谢邀,历史上人们都说“关羽大意失荆州”,人们将丢失荆州的罪过归结到了武圣关二爷身上。我想说,武圣关二爷固然有这不可推卸的作用,但是丢失荆州仅仅是他一个人的过错吗?我觉得在这件改变三国历史发展的大事情上刘备、诸葛亮和关羽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刘备过于相信关羽,却忽略了他的缺点当时,刘备出兵南区取西川之低,北面大败曹操收获汉中之地,东面占据荆州,可以说此时的刘备军团已经有着非常强大的实力了。
领土已经有了,那么派谁去镇守此地呢?其实我们在读《三国演义》也知道刘备是非常信任自己的两个兄弟的,正因为如此刘备不舍地将最为重要的战略要地交予他人。关羽虽然勇猛,但却太过于傲气,这一点相信刘备是肯定知道的,但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让关羽去镇守荆州。我个人觉得要是赵云能够镇守荆州,荆州很有可能不被攻陷,因为赵云有着非常强大的执行能力,而且为人不但有实力而且非常低调,是一个很好的人选,
诸葛亮在关羽最为危机的时期没有出兵援助,可谓一大败笔我们知道关羽镇守荆州的时期,可谓是意气风发,没过多久,在魏蜀大战时期,关羽率军北上中原,水淹七军,大败于禁和庞德军队。此时的关羽已经名震天下,诸葛亮和刘备当然知道这条喜讯,皆欣喜异常,但是诸葛亮和刘备在这之后关羽的北上时期丝毫没有派兵援助(我个人认为这也是三国时期的一大谜团),
关羽率军攻打樊城,诸葛亮最应该做的就是为了确保战争的胜利,派出蜀中精锐支援关羽,或者从汉中出兵,进攻魏国西部地区,借以分散魏军的精力,实在不行出兵攻打曹魏,派援军加强荆州的防卫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啊。但是结局就是关羽被吴国和魏国军队包了饺子,致使关羽败走麦城,导致了蜀国对外战争的一次巨大失利,导致兵败的决定性因素还是关羽的个人原因关羽傲慢是一件人尽皆知的事情,关羽有多“狂气”,孙权派人想要跟关羽和亲,谁知道被关羽给骂了回来,不接受就算了,自己的儿子还被喷“犬子”,孙权能不生气吗?这也为关羽后来的丢失荆州埋下了铺垫。
2、关羽为什么会大意失荆州?失去荆州对蜀汉有什么影响?
“大意失荆州”,现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导致失败或造成损失,可用来劝诫他人不要“大意失荆州”;也可以用来为自己的失误作辩解,其本身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典故。不过,翻看当年历史,还是不得不说一句“悲哉!关公!”因为“大意失荆州”未必真的全是关羽的错,下面就这道问答先分析一下“大意失荆州”。第一种说法,也是最原始,最深入人心的说法是讲,由于关羽的骄傲轻敌,没有做好荆州东线对于孙吴的布防,就贸然进攻北面的曹仁,导致首尾不能相顾,丢掉了荆州,
这就是现在成语中讲到的大意失荆州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是近代流行起来的,讲因为关羽和刘备的政治路线发生了重大的偏差,刘备为称王,而关羽为兴汉,故而关羽没有听从刘备的整体安排,而自作主张的去伐魏,关羽对于刘备与荀彧对于曹操的关系是相类似的,所以刘备这次是没有派兵增援关羽,导致关羽丢了荆州,败走麦城而亡。也就是刘备借曹操和孙权之手杀了关羽,
第三种说法,是讲诸葛亮为了排除异己,没有重新安排荆州的布防。而调动荆州部队攻打曹仁的命令是由诸葛亮下达的,关羽只是在执行大本营的命令,而命令本身是存在缺陷的,或者说是故意的,那就是没有后续的布防和接应,目的还是为了除掉关羽,对于以上三种说法我认为都存在一定的逻辑缺陷,最核心的一个疑点是:荆州作为魏、蜀、吴三国交汇的核心战略要点,必然是被作为首要的攻防要塞,不管是刘备、诸葛亮还是关羽本人,都不会拿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当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