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最近在宣传它现在是共享单车No1,我却不认同。同时还有两个消息应该注意,哈罗单车COO韩美表示,“哈罗单车每辆车的运维成本三毛钱不到,如果不恶意竞争,共享单车这个生意还是有利润空间,哈罗单车一直在违规操作,在成都市它没有被批准在城区投放,只能在绕城高速之外投放,但它趁管理部门不注意,就偷偷放进来,一检查就赶紧移走,检查过后又偷偷放进来。
1、哈罗单车宣布,公司更名为“哈啰出行”,你怎么看?在当前市场下应该如何发展?
哈罗最近在宣传它现在是共享单车No1,我却不认同。哈罗单车一直在违规操作,在成都市它没有被批准在城区投放,只能在绕城高速之外投放,但它趁管理部门不注意,就偷偷放进来,一检查就赶紧移走,检查过后又偷偷放进来,如果它严格遵守规定不在城区投放,根本没有那么大的订单量。另外,它在月卡的销售中使用某些商家惯用的欺骗伎俩,
典型案例,月卡原价是9.9元,有时它会出现提示让你刮折扣卡,最低一折,我刮出了3.5折,我以为会是3.5元,可进入购卡界面后显示的是7元?原来这时它将原价变成了20元,打3.5折就是7元!最近,哈罗单车又推出了余额宝翻倍卡,每月10元,有效骑行后即可获得余额宝绿色骑行收益翻倍卡一张,那么你的余额宝收益将翻倍。
看似很吸引人,但仔细研究规则就会发现,实际没那么好,用户最多可获得10张,也就是只能10次翻倍,而且单日翻倍奖励不超过1元。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收益是1毛,就会变成2毛,如果是2元,则只能多收益1元,这是真正翻倍吗?充其量你一个月最多得到10元,无非是抵了月卡的钱罢了。如果哈罗总是用这种类似欺骗的营销方法来吸引客户,早晚会自行毁灭,
2、哈罗单车免押金,那么它的盈利点是什么?
据哈罗方面人士透露,在近百个入驻城市中实现了盈利,而这一比例正随着哈罗单车全国信用免押的扩散持续增长中。同时还有两个消息应该注意,哈罗单车COO韩美表示,“哈罗单车每辆车的运维成本三毛钱不到,如果不恶意竞争,共享单车这个生意还是有利润空间,”而另一个则是,阿里高管暴露,哈罗单车在1年半内逆袭摩拜和ofo,日订单总量超过二者之和。
如果以上消息属实,那哈罗的盈利很明显来自两点:成本控制和“薄利多销”,这两方面也是有据可追,和永安行合并后,哈罗对自行车供应链的掌控能力更强,使其拥有了更好的议价能力。而且在硬件上进行了成本溢价控制,数据显示单车的成本中,摩拜1000、哈罗800、ofo500,至于薄利多销,因为哈罗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继二三线城市市场需求旺盛,运营状况良好,哈罗继续在三四线下沉。
有数据显示,哈罗目前的总投放量在700万左右,而摩拜和OFO受制于融资事宜,今年都没有太多的新增投放,而且多个行业人士透露,目前哈罗订单量已经超过摩拜和OFO。由此,用户量剧增、骑行费用越高,又因为哈罗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共享单车的补贴大战,所以其盈利压力比较小,同时哈罗也在探寻新的商业模式,比如广告、数据延伸更多服务场景等,其中两轮 四轮的组合尝试可以看出它的盈利方向。
哈罗单车目前已在十余城市投放了约6万辆助力电踏车,并且与威马汽车在汽车分时租赁领域,这正是“3510”(3公里、5公里、10公里)的共享出行战略:0-3公里的出行工具由单车解决,3-10公里可以由电助力单车解决,而10公里以上的出行则由共享电动汽车来解决,其实,背靠永安行雄厚的政府资源和阿里的重仓加持,哈罗是最没有盈利压力的,也就是说,它可以有足够时间探索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