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三国南阳郡虽然没有南阳县,但南阳郡郡城宛城,就是南阳城,俗称南阳,或简称南阳。光知道弄一些无稽之谈否定南阳郡郡名与郡治互指,否定诸葛亮亲口说的“躬耕于南阳”的南阳不是当时的南阳城,东汉的南阳郡和南郡,只有一字之差,都属于荆州,南阳郡在荆州的最北方,与南边的南郡相连,南郡中庐县与南阳郡邓县,隔江(汉江)相望。
1、南阳郡和南郡有何不同?
东汉的南阳郡和南郡,只有一字之差,都属于荆州,南阳郡在荆州的最北方,与南边的南郡相连,南郡中庐县与南阳郡邓县,隔江(汉江)相望。南阳郡,是荆州人口最多,最富裕的地方,郡治南阳城,也称宛城,东汉的“南都、帝乡“,曹操“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这里面的南阳,就是指的南阳城,孙坚“比至南阳”也是说的南阳城,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也是指的南阳城。
南郡,郡治江陵,赤壁之战“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至南郡”,“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随北还,留曹仁、徐晃于江陵”和孙刘联军对峙,“十四年,瑜、仁相持岁余,所杀伤甚众,”曹仁弃城,退守襄阳,周瑜在江陵就任南郡太守。这里面的南郡多指的“江陵”,因此,南阳,郡、城同名(如长沙),南阳一词多指南阳城(宛城),如果讲南阳郡内某地,常常以南阳X县全称,或只称呼县名,像“先主屯新野”,“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等。
2、为什么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南阳郡,没有南阳县,南阳如何有诸葛亮?
现在襄阳市没有一个叫“襄阳县”的,也没有一个叫“襄阳区”的,所以,襄阳市也不能叫襄阳市,襄阳城也不能叫襄阳!我早就说过,襄阳说们抢夺躬耕地老是顾头不顾腚!光知道弄一些无稽之谈否定南阳郡郡名与郡治互指,否定诸葛亮亲口说的“躬耕于南阳”的南阳不是当时的南阳城,可是如果按照他们发明的理论往他们头上一套,他们那一套歪理邪说马上就露馅了。
东汉、三国南阳郡虽然没有南阳县,但南阳郡郡城宛城,就是南阳城,俗称南阳,或简称南阳,就和现在襄阳的情况是一样的。古今一理,一脉相承,再比如古代荆州,所辖七郡,没有一个叫荆州郡的,但它的州城郢和江陵照样叫荆州城。襄阳近邻十堰市,下辖县区中也没有一个叫“十堰”的,为什么也能叫十堰市?例子多得很,不再一一列举!从以上可以看出,襄阳说的说辞是多么的荒谬!其抢夺躬耕地的手段是多么的卑劣!,
3、袁术在诸侯讨董卓时,实力雄厚,为何却南逃到了寿春?
袁术的势力在东汉末年并不强大,真正让他有一定声誉的是他“四世三公”的家族,以及他所在的南阳郡。南阳郡在两汉时期都属于超一流的大城市,不仅人多,钱也多,袁术守着这块金元宝就算拼命挥霍,也经常处于烂船还有三斤钉的状态,而且在诸侯讨董战争中,依附于袁术的孙坚立下赫赫战功,一脚踢开洛阳南大门,从打通大谷关,冲进了洛阳城。
董卓的势力为此彻底退出洛阳,在长安的外围镇守,公元192年,三月。袁术随后让孙坚南下进攻刘表,不料孙坚被刘表部将黄祖设伏诱杀,袁术的南下之路收到阻碍,刘表在孙坚死后,则扼守袁术粮道,袁术不得不转变思路向南发展。可能有的人会问,南阳那么富有,为何袁术不和刘表硬刚?他倒是想刚,因为实在是刚不动!荆州自从被刘表接手经营后,刘表将荆州的治所从汉寿北迁至襄阳,重新打造襄阳城,将襄阳城打造的如同铁城一般,
刘表此举,直接奠定了襄阳城千年之久的历史地位。襄阳城背靠大山,汉水环伺其北,其战略位置异常重要,想要轻而易举的打下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此时东部大平原的兖州境内则发生了一件大事:兖州动乱。当时青州百万之众的黄巾军突然冲入兖州,任城相郑遂、兖州此时刘岱两人相继被杀,兖州瞬间群龙无首,济北相鲍信联合兖州境内各郡官员,纷纷迎接曹操南下主持大局,平定青州黄巾军,曹操顺利成为兖州新主人。
第一波交战并不顺利,鲍信被杀,曹操艰难的从黄巾军的包围圈中逃了出来,青州黄巾军曾经做过和曹操一样的事情,都曾捣毁过刘氏祠堂。青州黄巾军认定曹操和他们是一路人,想要招降曹操,正在两头犯难的曹操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他们能想着招降我,难道我不能招降这股黄巾军?因此,曹操故意拖延时间,每天派遣部队突袭这股黄巾军,突袭的目标仅是军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