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 > 锡林郭勒盟 > 枯萎病,枯萎病是怎样引起的

枯萎病,枯萎病是怎样引起的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5-13 10:20:13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枯萎病是怎样引起的

一是病菌,二是肥水管理不当,三是气候异常

枯萎病是怎样引起的

2,枯萎病的防治

防治黄、枯萎病用300~500倍甲K·杀菌灵10~15g,加西安中晟化工的40g“宽欣”叶面营养液混合,对初发病的作物进行全面喷施;同时用 600~700倍80%恶霉灵灌根部。实践应用验证,简单实用,同其他药物相比,具有防治成本低,治愈效果快的双重效益,对黄、枯萎病有一次性治愈的效果。

枯萎病的防治

3,甜瓜枯萎病用什么药治

甜瓜枯萎病 甜瓜枯萎病别名萎蔫病、蔓割病。是由尖镰孢菌甜瓜专化型引起的,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该病典型症状是萎蔫,瓜类生长的全生育期都能发病,但以抽蔓到结果期发病最重。 发病前至初期,可用:5%水杨菌胺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3%恶霉?甲霜水剂600~800倍液;54.5%恶霉?福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兑水浇灌,每株灌250ml药液,视病情隔7天灌1次,连灌2-3次。

甜瓜枯萎病用什么药治

4,枯萎病如何预防治疗

用鑫科植保烂根死苗120
1、预防:在定植时或定植后和预期病害常发期前,将奥-力-克(青枯立克 )按300倍液稀释,进行灌根,每7天用药1次,用药次数视病情而定。发病中前期: 使用奥力-克(青枯立克)50ml+大蒜油15ml,兑水30斤进行灌根,3天一次,连用2次。发病中后期:青枯立克75ml+大蒜油15ml+内吸性强的化学药剂进行喷雾和灌根,3天一次,连用2到3次。灌根原则要灌透。2、用2.5%适乐时悬浮剂200倍液,或30%甲霜恶霉灵600倍液,每株灌药液0.4-0.5公斤。座果初期喷洒10%双效灵水剂200倍液,或高科30%甲霜恶霉灵600倍液,或38%恶霜嘧铜菌酯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或40%拌种双粉剂,300倍悬浮液加黄腐酸4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用施保克加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按9:1混合后1000倍液,防效更好。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亩喷60公斤,在晴天下午进行,以防日灼。

5,辣椒枯萎病有哪些症状应如何防治

发病症状:枯萎病发生时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大量脱落。与地面接触的茎基部皮层呈水浸状腐烂,地上部茎叶迅速凋萎。有时病情只在茎的一侧发展,形成条型坏死区,后期全株枯死,地下根系呈水浸状软腐,皮层极易剥落,从茎基部纵剖,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在湿度大的条件下,病部常产生白色或蓝绿色的霉状物。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栽培,雨后及时排水。最好采用高畦栽培方法。注意不要伤根。与非茄科作物实行5~6年轮作。使用育苗母剂育苗,发病初期喷施91%克萎星可溶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菌线威1000倍液,定植时可穴灌萎菌净可湿性粉剂400倍剂,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0.4~0.5升,隔5天灌1次,连灌2~3次。
(1)黄色网纹型。 叶片叶脉先褪绿变黄,叶肉仍为绿色,形成黄色网状。 (2)黄化型。 叶片叶脉保持绿色,叶肉变黄,或叶脉、叶肉都变黄。褪绿叶片从叶子边缘向里发展,严重时叶缘枯焦。 (3)紫红型。 叶片上出现紫红斑,有时整个果枝或整株叶片全变紫红。发生在子叶上时常出现半边紫红状。 (4)半边黄。 病株叶片半边保持绿色,半边为黄化或黄网状,严重时枯焦脱落。 (5)皱缩型。 叶片变成深绿色,稍增厚,叶缘下卷,叶面为凹凸状。 (6)矮化型。 病株节间缩短,节与节之间形成一定角度,整株矮化,主茎呈s形折线。 (7)青枯型。 叶片萎蔫下垂,叶色不变,有时全株萎蔫,有时局部萎蔫,有时半边青枯。多出现在雨后突晴的天气,因而又称急性萎蔫型。内部解剖症状:病株主茎、枝条或叶柄剖开后可见黑色或黑褐色条纹,这是维管束变色所致。

6,黄瓜枯萎病有哪些症状如何防治

黄瓜枯萎病为真菌性病害,又称萎蔫病、死秧病、蔓割病,是瓜类蔬菜的重要病害,本病菌专化型仅侵染黄瓜和甜瓜(香瓜),发生普遍,发病率高,毁灭性强。患病后黄瓜减产30%~50%,重者绝收。(1)为害症状对于幼苗,子叶先变黄、萎蔫或全株枯萎,茎基部变褐缢缩倒伏,维管束变褐色或呈立枯状。开花结果后陆续发病,被害株最初表现为部分叶片或植株的一侧叶片,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状,但萎蔫叶早晚恢复,后萎蔫叶片不断增多,逐渐遍及全株,致整株枯死。成株期发病,下部叶片叶脉逐渐退绿,叶片呈掌状黄色病斑,黄叶逐渐向植株上部蔓延发展,全株叶片中午呈现萎蔫状,早晚恢复正常,反复数日后,整株叶片萎蔫下垂,直至干枯死亡。横切茎基部,可看到维管束变黄褐色,这是枯萎病的重要特征。(2)发生特点最适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4~28℃,最高34℃、最低4℃。土壤含水量大、空气相对湿度高,发病最快。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易发病。秧苗老化,连作地,有机肥不腐熟,土壤过分干旱或排水不良,土壤偏酸,是发病的主要条件。(3)防治方法①种子消毒:用55℃的温水浸种10分钟;或在70℃的恒温条件下,将种子处理72小时;或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小时,捞出后冲净催芽。②农业防治: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可以减少田间含菌量。育苗时,对苗床土进行硝化处理,或换上无菌新土,培育无病壮苗。施入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在结瓜后,要适当增加浇水的次数和浇水量,但切忌大水漫灌。在夏季的中午前后不要浇水。多中耕,可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使植株根系茁壮,以提高抗病能力,但要注意减少伤口。二是严格土壤处理。上茬瓜拉秧后,立即进行第1次深翻晾晒,翻前每10米棚长用生石灰1袋。在定植前20天进行第2次深翻,每8米棚长撒0.5千克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进行土壤灭菌。三是营养钵育壮苗。用纸袋或塑料杯育苗,定植时不伤根,而且缓苗快,提高黄瓜苗期的抗病能力。四是采用嫁接防病。一般采用黑籽南瓜做砧木嫁接黄瓜。定植时,黄瓜与南瓜嫁接的接口处须距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以避免黄瓜接触地面再长新根,失去嫁接防病的作用。③药剂防治: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灌兑好的药液0.3~0.5升;或12.5%增效多菌灵浓可溶剂200~300倍液,每株100毫升,隔10天后再灌1次,连续防治2~3次,一定要早防、早治,否则效果不明显。此外,于定植后开始喷洒液体法生产的细胞分裂素500~600倍液,隔7~10天1次,共喷3~4次,可明显提高抗性,如能加入0.2%磷酸二氢钾,或0.5%尿素或喷洒喷施宝每毫升加水11~12升、或植宝素7500倍液效果更好。
冬瓜枯萎病: 症状 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子叶变黄,干枯,幼茎、叶片及生长点萎蔫,根茎基部变褐、缢缩。成株发病,开始部分叶片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叶色变淡,以后全部萎蔫,最终植株枯死,茎基部纵裂,干燥后呈黑褐色,常溢出琥珀色胶状物,湿度大时产生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横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 发生规律 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带菌,从根部伤口或根冠侵入。土壤干旱、重茬、根结线虫、地下害虫多发病重。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2)选用无病新土育苗,采用营养钵或塑料套分苗。 (3)轮作。与非瓜类作物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 (4)嫁接防病。 (5)种子消毒:用96%“天达恶霉灵”粉剂3000倍液+ “天达2116” 500倍液浸种20分钟,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云大禾富2000倍液浸种1小时,用40%甲醛l50倍液浸种1.5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催芽播种,或用70℃恒温灭菌72小时后再播种。 (6)加强栽培管理。培土不可埋过嫁接切口,栽前多施基肥,收瓜后应适当增加浇水,成瓜期多浇水,保持旺盛的长势。 (7)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96%“天达恶霉灵”粉剂3000倍液+ “天达2116” 1000倍液、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0%百泰可分散粒剂1500倍液、43%好力克悬浮剂3000倍液、25%凯润乳油3000倍液、云大5%翠丽微乳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10%双效灵水剂300倍液、农抗“120”100倍液灌根,每株灌0.25公斤药液,每隔5-7天灌一次,连灌2-3次。必须掌握在发病初期,否则效果差。 黄瓜枯萎病: 一、发病症状 田间鉴定的典型症状是:剖视病茎,维管束呈黄褐色至深褐色,土壤潮湿时,在根颈部有白色绒毛状物,是病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幼苗期(幼苗出土后)两片子叶不均匀黄化,并萎蔫下垂,扭曲畸形,根和根颈处腐烂变褐,植株生长停滞,萎蔫枯死。开花结瓜期感染,初始时病株下部叶片退绿、变黄,以后,出现中午失水萎蔫,傍晚又逐渐恢复的症状,如此反复,并往上部叶片发展,几天后,植株枯死。病株茎蔓基部纵裂,表面产生粉红色的胶质物及分生孢子层(病害较轻的植株,下部叶片的叶脉退绿,出现网状黄色斑痕)。有的植株出现半边枯萎、半边正常的现象,是由于植株的部分维管束受感染的缘故。 二、发病条件 枯萎病主要以菌丝、厚壁孢子和菌核在土壤、病残体及未腐熟的带菌肥料中越冬,成为次年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病菌生活力强,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病害主要靠雨水、灌溉流水、土壤耕作、种子、地下害虫、线虫传播。由于地下害虫、线虫为害,造成根的伤口,地下害虫多的土壤,发病较重。病害发生、流行程度取决于当年的初侵染菌量及如下因素。 1、由于病菌在土壤的积累,枯萎病发生与黄瓜连作的年限成正相关,连作年限越长,病害越重,老菜区比新菜区重。 2、土质粘重、地势低洼、灌溉排水不良、土壤冷湿、耕作粗放,对黄瓜的根系发育不利,枯萎病发生重。 3、施肥不足、缺乏有机肥及过多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的基肥,发病重。 4、酸性土壤不利于黄瓜生长,而利于病害发生,ph4·5—6的土壤发病较重,ph3·5以下、ph9·0以上不发病。 5、与品种、种质有关,易感品种发病重。 6、与土壤温度有关,在8—34℃之间均能发病,24—28℃,发病最重。 三、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与非瓜类作物轮作,是防治枯萎病的重要措施,最好轮作3年以上,苗床地2—3年改换1次。 2、嫁接防治。由于黄瓜枯萎病一般不侵染或仅轻度侵染其他瓜类作物。因此,可把黄瓜和其他瓜类作物进行嫁接,如以黑子南瓜为砧木,其它黄瓜抗病品种为接穗进行嫁接,定植嫁接苗时,埋土应在嫁接口以下,防止病菌从嫁接口入侵。 3、选用抗病良种,培育无病壮苗。播种前用55℃温水浸种10分钟或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500倍药液浸种1小时,洗净后催芽播种,采用营养钵育苗,可减少病源入侵。 4、加强栽培管理,搞好田间卫生。抓好肥水管理,采取小水勤灌,切忌大水漫灌,增施磷钾肥、腐熟有机肥,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抗病力,每次采瓜后,浇水追肥,以防植株早衰,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销毁,根周围的土壤用石灰消毒。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ppm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ppm在植株根围绕灌,每株用药200—250毫升。重病地或苗床土播种前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等以1:100的比例配成药土,每亩施用1·25公斤灭菌。
文章TAG:枯萎病怎样引起引起的枯萎病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