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昌天目山,因“太后”而得名,是宜昌的主山,由博云尖、细尖、大尖等山峰组成。主峰是北斗尖,900多米。“在通往天堂的直线上,它的顶峰进入天堂,顶上五座圣峰,并在中国投下阴影。”李白的《梦里登天目山》使天目山名扬五湖四海,被道教称为十六福。天目山海拔近1000米,站在山顶,放眼望去,四明山和天台山尽收眼底。群山连绵,辽阔而雄伟。天目山上,林海茫茫,沟壑纵横,山川秀美,瀑布飞流,云雾缭绕,变幻莫测。
天目山海拔不高,爬山不会很辛苦,还可以露营。2.会稽山绍兴会稽山是中国九大名山、五大镇山之首。它有着非凡的历史地位。最高峰是路祥峰,海拔354米。大禹墓、百鸟天堂、路祥峰和大相林是主要景观。会稽山文化底蕴深厚。景区内有大禹墓、禄丰寺等名胜古迹,是绍兴爬山的好去处。
6、古代山阴和会稽两郡下辖现在哪几个镇?殷珊是中国绍兴历史上的老字号。殷珊始建于秦朝,因其南面的会稽山而得名,秦汉时期是维基县的治所。东汉至六朝,为会稽县县令。六朝时期,殷珊作为海上繁华之地,人口众多。陈永定年间,分为西部山阴县和东部会稽县。两县同治,同为会稽郡第一郡。此后一直是越州(唐、北宋)和绍兴府(南宋、明清)的第一郡,直到今天的绍兴城。
山阴县、会稽县是古地名,现属绍兴市越城区、柯桥区(原绍兴县)。“不管山里发生什么,不管山里发生什么”发生在绍兴新河巷另一边的李记桥。李记桥以东属会稽县,桥以西属山阴县。一天,一个穷人死在了李记桥上。因为他死在边界上,两县互相推诿,没人来收拾。徐文长愤愤不平,拿起纸和笔,将卖李记桥的文告书,贴在桥上。看到两位县令可怜,只好一起处理此事。
7、古时候的“会稽”是指现在的哪里“会稽”在古代是指浙江绍兴。会稽县(Hui,拼音:kuài,快读),中国一个古老的县名,位于长江以南。秦朝,郡治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春秋时管辖长江以南吴越两国旧地。西汉初,是韩信、荆王刘贾、吴王刘弼的地盘。七国叛乱后恢复,又称吴郡..西汉末年,会稽县的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江苏南部、上海西部、浙江大部和福建。是当时地域最广的县,隶属扬州刺史署。
会稽郡迁山阴郡(今浙江绍兴市),领十五郡。会稽县在五代时位于临海县(今浙江东南)、建安县(今福建)、东阳县(今浙江金华衢州)。西晋至南朝末年,会稽郡仅辖绍兴、宁波两地。隋文帝灭陈,废会稽郡,立吴州。杨迪改吴州为越州,后改会稽县。唐初设越州,唐玄宗改越州为会稽县。当唐肃宗恢复越州时,会稽县不复存在,后来成为越州和绍兴的别称。
8、会稽山大禹陵位置在哪里会稽山大禹墓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禹墓是会稽山的重要名胜之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进入景区,两岸碧水绿树,映衬着会稽山,处处散发着一种古朴典雅的韵味。经过九龙祭坛后,游客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石拱门。“大禹墓”的题词是一位同志在1995年5月15日参观大禹墓后写的。通往裕陵的是一条长350多米的步行神道,尽头是祭祀广场。
虞庙前有一池,唐代何称之为“鱼池”。要过鱼池,必须经过一座古老的石桥,也就是说大禹在外面治水十年,终于大功告成了,进入于寺西苑门南侧的凌杏门,沿着石板,沿着依山逐级上升的百米隧道,一直走到大禹碑亭墓。亭内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明代绍兴知府南大基所写的“大禹墓”三个大字,1939年,总理来祭奠大禹墓,在这座纪念碑前留影。大禹墓碑的南侧是榆次庙,庙外北侧是“禹洞”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