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大移民明朝大移民是从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从山西移民填补河南、山东等地的人口,整整经历47年。明朝的移民一直贯穿明朝一代,最后的大规模移民是主要集中在嘉靖,万历,崇祯三朝的贵州大移民,贵州大移民具有其独特性,但也带有明朝初年洪武和永乐大移民的延续性。
1、明朝有哪些大规模地移民?
我是月关略萌,专注历史领域,不请自来。明朝大移民经历洪武、建文、永乐三代皇帝,累计移民次数17次,其中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整个移民历时五十年时间,覆盖中原、华东数省,波及大半个中国,共计18个省,500个县,881个姓氏。明朝大移民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在世界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明朝移民背景及原因明朝在洪洞大槐树处迁民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移民。
元朝统治中国虽然只有八十九年,但是它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却是其他朝代所难以比拟的,元朝曾有二十多年不打口子,任其泛滥自流,致使中下游大片土地沦为沼泽。人们被大水撵得东奔西逃,无处安生,不少地方人烟绝迹,黄水过后,尸陈遍野,村舍变为废墟,良田淤成沙滩,所剩无己的居民往往又在瘟疫中命染黄泉,
具体移民次数众说纷纭,大致如下:1、洪武九年十一月,徙山西真定民无田者于凤阳屯田。2、洪武十三年五月,山西民为军者二万四千余户,悉还为民,3、洪武二十一年八月,又从山西的泽州、潞州,挑选“田少丁多”或无田之家,迁往彰德、正定、临清、归德、太康等地垦种。4、洪武二十二年九月,山西沁州百姓张从整等116户自愿外迁屯田,户部给予奖励,让他们回沁州招募居民,
5、洪武二十二年九月,后军都督朱荣向朝廷报告:由山西迁居到大名、广平、东昌三府的百姓,一共分给他们2.6万顷土地。6、洪武二十二年十一月,命后军都督府佥事李恪等迁移山西百姓,到彰德、卫辉、归德、临清、东昌等地栽桑种枣,垦荒种地,7、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冯胜、傅友德与常升等到山西招募百姓从军,共设16个卫所。
大约是平阳府选了9卫,太原、辽、沁、汾选了7卫,每卫5600人,共有9万余人,8、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朝廷命后军都督佥事李恪、徐礼去山西招募移民共598户,分别迁至彰德、卫辉、广平、大名、东昌、开封、怀庆等地。9、洪武二十八年正月,山西马步官军2.66万人,往塞北筑城屯田,10、洪武二十九年九月,后军都督朱荣奏:“山西贫民徙居大明、广平、东昌三府者,凡给田26072顷。
”11、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户部核实太原、平阳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丁多田少”及“无田之家”,迁至北平各府、州、县,12、永乐二年九月,从太原、平阳、泽、潞、辽、汾、沁移民1万户,充实北京。13、永乐三年九月,徙山西太原、平阳、泽、潞、辽、沁、汾民实北平,14、永乐四年正月,湖广、山西、山东等县吏李懋等214户人愿到北京为民,户部给他们发了安家费。
15、永乐五年五月,朝廷命户部从山西的平阳、泽、潞及山东的登、莱等州,招募了5000户到北京的上林苑监,牧养栽种,16、永乐十四年十一月,徙山东、山西、湖广流民两千三百余户于保定州,免赋役三年。17、永乐十五年五月,山西平阳、大同、蔚州、广灵等府州,向朝廷申请到北京、广平、清河、正定、冀州、南宫等府州县为民,开荒种地,依律交税,得到政府的奖励和资助,
2、为什么河南安阳属于河南,但方言却不是河南话?
为什么河南安阳在地理位置上属于河南,但方言却不是河南话?这两种方言我都会说,应该能很清楚的回答你。其实这个问题在我小的时候也很困惑,为什么我生活的地方每变一次,周围的人说话都不一样呢?要回答你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先来确认一下你所说的安阳话的使用范围,安阳不大,但从西向东有三种方言,西部山区说林州话,安阳市区说安阳话,东边内黄滑县地区说中原官话,也就是你说的河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