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的洛阳出于敌人四面包围中,是非常危险的。根据《九州春秋》记载,董卓带去洛阳的凉州军不过三千人,只是,他刚进洛阳,洛阳的汉室宗亲和汉臣势力也是不能小看的,董卓的根据地也不是很安稳,他进兵洛阳,后方的韩隧马腾也在虎视眈眈,看着他的老巢,董卓挟持汉献帝及百官,还有洛阳周边的百姓,迁都长安。
1、董卓烧的洛阳是不是现在的洛阳?
董卓烧的洛阳不是现在的洛阳。如果你从洛阳城区坐公交车到白马寺,就会在路上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汉魏故城遗址”,这里才是董卓烧的那个洛阳,现在的洛阳城建立在隋唐洛阳城的遗址之上,该城于隋炀帝大业二年,由杨素、宇文恺等人建造,是为大隋帝国的东都。随着王朝疆域扩展,中央政府需要加强对北齐、南陈故地的控制,长安位置过于偏西,又有三门峡的砥柱之险,不是很方便,
在洛阳建都,有利于完成这项政治任务。不久,隋炀帝又下令开凿大运河,永济渠和通济渠的交点就是洛阳,河水穿城而过,将各地的物资汇集于此,也有利于把军队调往全国各地,而东北方向的汉魏洛阳城,早已完成了它的使命,让位于新的城区。虽然在那里,也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多个王朝的记忆,更多内容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2、董卓的部队是怎么来的?他到底是如何发迹的?
董卓早年也是靠军功起家,成为坐镇一方的地方大员,不过后来他能掌控朝政,主要还是何进和宦官争斗,给了董卓机会。董卓是陇西临洮人,少时就喜好游侠,结交羌中豪帅,在凉州一带很有名望,而且董卓体力过人,善于骑射,能在飞驰的骏马上左右开弓射箭,因此被征召为军司马,跟着中郎将张奂征讨并州有功,从而成为中郎。此后董卓历任广武县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并州刺史、河东太守、中郎将等职,因为和黄巾军战败被免职,
不过不久韩遂等人在凉州起兵作乱,熟悉凉州的董卓再次被起用,以中郎将身份率军出征,前去平乱。这一次董卓其实打了败仗,被叛军围困,粮尽以后用计才得以脱身,但是此次参战的汉军各部全部战败,董卓这一路好歹是全师而退,所以矮子里拔高个,董卓被升为前将军,斄乡侯。董卓一直带兵打仗,也因此得以掌握了一定的军事力量,
根据《灵帝纪》记载,在中平五年朝廷曾经征召董卓为少府,想让皇甫嵩接管董卓的部队,但是董卓以凉州之乱尚未平息推辞。中平六年,朝廷再次升董卓为并州牧,又让皇甫嵩接管他的部队,但是也被董卓推托,此后不久灵帝去世,少帝继位,何进和宦官之间矛盾激化。何进因为得不到太后的支持,于是召董卓带兵进京,以逼迫太后,董卓于是带兵赶往洛阳。
根据《九州春秋》记载,董卓带去洛阳的凉州军不过三千人,此时洛阳何进统属的禁军有羽林、虎贲、北军五校、西园八校尉等部大约两万多人。此外还有执金吾丁原统帅的并州军,兵力也不在董卓之下,卓初入洛阳,步骑不过三千所以正常情况下,董卓闹不出什么大花样。然而董卓还没进京,十常侍就设计杀死了何进,袁绍等人率军杀入宫中,大杀宦官,中常侍段珪等劫持少帝出逃,京中大乱,
而董卓正好在北芒遇到少帝,将他送回宫中,先立了一功。更重要的是何进的弟弟车骑将军何苗和十常侍亲近,何进的部将吴匡等人一直对何苗和十常侍勾结不满,又怀疑十常侍谋杀何进一事何苗也有参与,于是联合董卓的弟弟董旻一起诛杀了何苗。这么一来何进、何苗所属的部队没了统帅,董卓趁机加以招揽,接着又收买丁原的心腹吕布将丁原杀死,吞并了并州军,京师的兵权就都归董卓所有。
董卓进而靠此掌控了朝政,时进弟车骑将军苗为进众所杀,进、苗部曲无所属,皆诣卓。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并其众,故京都兵权唯在卓,此后董卓为了和关东诸侯抗衡,又不断从凉州征召部队来洛阳,像原先驻扎在扶风的皇甫嵩部三万多人,后来就被征召到了洛阳,归了董卓,所以到了后期,董卓所统帅的凉州军在洛阳、长安一带已经可能多达十万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