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并没有多少人或机构分析工业互联网创业,面向这个空白,[工业互联网研习社可以初步细分为。工业互联网领域技术创业有以下特点,最近,我们国家从宏观政策上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算是中小企业质变的“双11”,但这个活动现阶段只有少部分“卖家”能参加,因为工业领域范围广,细分垂直领域复杂,工业互联网发展需要成长周期,中小企业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也要擦亮眼睛,找比较成熟的平台。
1、工业互联网的机会在哪里?
原创作者/刘成军:造奇智能新媒体创始人兼主编,工业互联网研习社发起人,内容付费实验室产品经理平台的机会总是垄断而稀少的,不仅仅在于其潜在的网络规模效应的属性决定,而且其作为某一生态的构想者、搭建者及运营者,对于战略、思维、认知、领导力、资源、资本、人才及持续演进能力,本身就是一个个绵延无常的挑战。如果仔细分析工互平台的四层架构,就能发现商业机会的多寡,
边缘层由传统自动化厂商和边缘层设备商占据,目前来看仍有些门槛;IaaS层越来越由几大云计算厂商把持;工业PaaS层毫无争议是当下及未来一个阶段主要争夺的领域,而繁荣茂盛的SaaS才是更广阔的疆域,也是中小团队发力的创业机会。工业互联网领域创业的特点:走向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在赛道方面,工业互联网赛道足够宽阔和长远,玩家类型也足够多,无论对于传统工业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都以为这新的增量在崛起,
所以,选择这个领域创业。目前,市面上并没有多少人或机构分析工业互联网创业,面向这个空白,[工业互联网研习社可以初步细分为:A、平台:可以细分为IaaS、PaaS和SaaS,其中IaaS在投入大和市场格局方面趋于稳固,创业机会几乎为0;工业PaaS与SaaS是一体化的,已进入的各大玩家集中在这两个层面,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以来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或类互联网平台的总量在269家,
也就是说,如果2018年仍未进入,那就可以不用进入了。B、硬件类:边缘计算(边缘智能)网关、传感器等接入类硬件等;C、软件类:工业数据分析、标识解析服务、云迁移服务商、工业信息安全等;D、集成商类:与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高度重合,服务于落地,补足短板和“断点”,产生应用价值;E、工业APP类:独立区分出来,是因为这里面的创业机会最大,也最适合中小型团队起步,
不过,门槛依然比较高,需要懂工业机理和软件人才的跨界团队搭建与融合;跨平台部署,在开发、运营、分销等多个方面进行部署。总体上来看,工业互联网领域可以细分为平台和非平台,平台作为聚合资源和非平台类服务商的核心载体,处于中心地位,虽然当下两者还处于松散组合阶段,但是,随着工业企业用户认知升级和平台赋能水平、生态圈越来越丰满,围绕平台周围的紧密型关系会逐渐出现。
工业互联网领域技术创业有以下特点:1、技术当然很重要,犹如产品很重要,服务能力很重要,解决方案很重要一样;2、非单一技术创业,多技术融合应用;3、预期说是技术驱动,不如说是“技术走向产业融合”如何安然度过“初级阶段”?走出“技术迷信”的策略:在增强技术可靠性的同时,增强技术型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经济性,在实施周期、服务能力方面进行贴近客户实际和需求的思考,
2、工业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的机会在哪里?
发展工业互联网,对中小企业比较直接的影响就是数字化转型成本降低。数字化转型对中小企业而言就像带刺玫瑰,香是真香,想要是真想要,但也是真的难、真的贵,自身智能制造能力和人才储备欠缺让企业想转不会转,转型成本和资金流让企业想转转不起。有了工业互联网,中小企业可以低成本引入完善的智能制造方案,没有能力和资金从0开始制定转型方案?没关系,同行业大企业已经有了成熟的系统,付点钱买来调一调就能用。
工业软件价格太高,用不起?也不用慌,工互联网平台把这些软件集中起来,中小企业按照使用付费,这么一来,中小企业减少了硬件和人员投入,也减少了智能化系统的开发、测试和运维成本,对企业的利好不言而喻。最近,我们国家从宏观政策上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算是中小企业质变的“双11”,但这个活动现阶段只有少部分“卖家”能参加,因为工业领域范围广,细分垂直领域复杂,工业互联网发展需要成长周期,中小企业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也要擦亮眼睛,找比较成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