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陕北的窑洞房子,不用空调能够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只不过地坑院是从平地往下挖,挖一个方形院子,然后从四周的墙壁开凿房子,这种高出地面不到一米,而深入地下近两米深的房子可以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建筑物尤其是供人所居住的房子,其使用价值大于它本身的价值,安居才能使人乐业。
1、农村家里冷怎么办?
谢谢好友邀请!农村家里冷怎么办?小时候农村普遍穷,那个时候连烤火炉都没有,家家户户睡火炕,到晚上一家人坐在炕上把脚伸进被卷底下取暖。后来条件好了,用火炉取暖,每年不到冬天早早的备下煤,怕冬天涨价,进了阴历10月份就开始安装炉子了,得需要烟筒管子和拐脖,我家的烟筒管子和拐脖都是自己做的,用好几年都坏不了,买的那个用一年就坏了。
2、农村什么房子冬暖夏凉?
除了陕北的窑洞房子,不用空调能够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陕北窑洞被联合国视为人类居住的最佳环境。还有河南省陕县的地坑院也能够达到冬暖夏凉的作用,其原理和陕北窑洞相同。只不过地坑院是从平地往下挖,挖一个方形院子,然后从四周的墙壁开凿房子,人们出进只有一个斜坡通道。地坑院的神奇还在于:远看是村庄,近看是树林,
能闻人说话,不见房在哪。中国的民俗建筑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聪明和才智,不用任何建筑材料,根据人们所处地理环境,仅凭人们用一镐头就可以建筑一座院落,建筑文化的魅力令国外的人们称奇,还有福建水定的土楼,客家人就地取材,由夯土加芦苇建起一座座方圆形的土楼房。一座楼能居住上百人,几百年的时间仍然屹立不倒,不是奇迹是什么?勤劳智慧的先民们,在建筑史上留下来一个个传奇,
结合题主所问,本博根据媒体报导和个人出差在外的观察,所见所闻得到的结论是各地百姓因地制宜,创造出形式多样的民居建筑物。五十年代中国的东北和西北,都经历了大开发的时期,由于缺乏住房,靠帐篷又难以抵御风寒。地处东北的石油工人和相隔万里之遥的四北农垦战士,都不约而同地开挖地窨子用作住房,这种高出地面不到一米,而深入地下近两米深的房子可以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这就是创新,如果没有这种地窨子窝篷,戍边农垦的战士和开发石油的工人就没有立足之地,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新疆建设兵团和大庆市的存在。地窨子这种建筑物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听说还留有若干作为传统教育的文物给保留了下来,建筑物尤其是供人所居住的房子,其使用价值大于它本身的价值,安居才能使人乐业,现在人们提倡绿色生活,类似于陕北的窑洞和河南陕县的地坑院,真可谓是纯绿色的建筑,整座建筑物全部是生土,不用一根木头,不用一块砖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