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荆州本地人,当初刘备败退,能够携民渡江,证明刘备已经深得人心,刘备集团在荆州经营多年,荆州大多数人才都已经被刘备受拢,东吴背信弃义,以诈力窃取荆州,为世人所不齿,此时孙权刚刚夺取荆州不久,民心未附。荆州派支持伐吴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的,刘备集团的人才,“皆四方之精锐”,诸葛亮、魏延、马良等人,原本都是居住在荆州,如今荆州失守,相当于无家可归,所以刘备讨伐东吴,他们肯定是支持的,只有刘备收复了荆州,他们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1、刘备怎么做才能避免荆州失守,保住关羽一命?
蜀国疆域狭窄,资源、人口匮乏,人才不足,是其终不能统一天下的最主要原因,加上后来荆州、上庸诸郡的丟失,便完全成为了偏倚一方的小国。假设能得到一些魏吴的良将贤臣,时间设在诸葛亮入川之时:以张辽、庞德为关羽的领军先锋,文聘、满宠、贺齐守南郡,刘劭、田豫加上赵累、习珍守荆州东南,郝普、潘濬、傅士仁等守荆州,联络上庸诸郡,与刘备、孙权相约出汉中、合肥伐魏,可以见到成功的希望!,
2、《三国演义》中真的是因为关羽失守荆州一事,导致刘备讨伐东吴失败的吗?
历史上彝陵之战是真实发生了的,也确实如三国演义所记载,战争最后以刘备的惨败,东吴的大胜而告终。但并不是因为关羽丢了荆州,导致刘备这次征吴惨败,刘备的惨败,个人认为应该是以下几个原因。一、出兵的时机不对,此时刘备刚把汉中掌握在自己手里,蜀地逐渐开始安定,此时人心向稳,而刘备一意孤行发动这次战争,在蜀国内部分歧较大,更何况此时蜀国刚刚丢失了荆州,又接连损失了关羽张飞两员大将,这种情况下交战于军心士气都及其不利,
二、能使用的资源不足。蜀国人才从来都是三国中最少的,五虎上将中的黄忠在定军山斩了夏侯渊之后没多久就病故了,而马超从来没受刘备的重用和信任,张飞关羽接连陨落,后世威名赫赫的五虎上将,其实此时只剩赵云一人可用,却还因为赵云反对征吴而被刘备冷落,刘备麾下另一员最出名的一流大将魏延又因镇守汉中无法离开,此次征战,刘备身边只有一群战争经验并不是太足的所谓二流武将,最关键的是此次征战,刘备身边一个谋士也没有,他最重要的几个谋士,庞统早早去世,出征前法正病故,诸葛亮要坐镇成都,刘备其实已无人可用,此时交战,在军法谋略方面就已输了,
三、刘备此次出战其麾下大半为原刘璋手下的降将,这群人几乎都是蜀地土生土长的人,对夷陵附近的地形地势都不熟悉,士兵们普遍存在厌战情绪,此刻交战先失了地利。军法交战,最在乎的天时地利人和刘备一样也没有占到,反观东吴人才辈出,此刻又刚夺取荆州士气正盛,又是本土作战,最终东吴大胜刘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只能说刘备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3、为何说荆州是刘备的命根子?
维护蜀汉正统性必须讨伐叛徒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其实国号依然是汉,代表继承汉室国祚,刘备既然自认为大汉正统,就必须讨伐东吴。是因为孙权的背汉降曹,导致荆州失守关羽身死,假如蜀汉是正统的,孙权这样做就是背叛朝廷为虎作伥,为了维护蜀汉正统性,刘备必须出兵讨伐叛徒,只有收复荆州才有希望统一虽然赵云说“且先灭魏,则吴自服。
”意思是况且如果先消灭魏国,东吴自然会臣服,可是其实这句话是有很大的问题的,三国时期蜀汉国力最为弱小,曹魏最强大,如何以最弱之蜀汉去消灭最强之曹魏?所谓“兼弱攻昧”,刘备选择优先收复荆州甚至灭亡东吴并没有错,如果刘备能够夺取江东、荆州之地,同时占有长江天险和山川之固,形成南北朝对峙的局面,才有希望打败魏国,失去荆州,其实已经意味着隆中对化为泡影,蜀汉已经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希望。
有人会问,为什么刘备东征想收复荆州,诸葛亮却一直坚持北伐呢?此一时彼一时,当时刘备集团虽然失去荆州,依然有众多精兵强将,面对东吴还是有希望赢的,诸葛亮时期夷陵之战,蜀汉精锐损失殆尽,国力进一步削弱,而且东吴已经稳定了对荆州的统治,这时候已经无力收复荆州了。刘备和关羽的关系三国志记载“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这句话还不是蜀汉方面说的,是魏国大臣刘晔对关羽与刘备关系的评价,可见,当时刘备与关羽非同寻常的关系,虽然正史没有记载桃园三结义,但是刘备与关羽关羽依然还是特别亲密的,关羽被孙权所害,刘备自然要为他报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