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干是红薯加工的主要产品,广西红薯干价格之所以高,原因是广西红薯的质量较好。此外,虽然红薯种植效益还算可以,但相比种植水果,红薯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因为红薯耐旱性特别好,产量高,所以在全国各地,如广东、广西、福建、江苏、安微、云南、四川等大部分的省区市都有种植。
1、想在村里做一个红薯干加工厂,有做过的吗?前景怎么样?
红署干。加工厂,前景?这里,在以前是生产红署的地方。生产队时,亩产四至六干斤红署。后來,随科学技朮及化肥的多样化,产量速增。在这里,红署加工厂,主要是做粉条用,在过去用石磨、磨成桨。用驴推磨,加上收红署的,加工,销售的利益可观。可当地主产,民都知,必须到外地销售。因过去,交通差,领头者少,所以放弃了手工作业。
现在,随生活提高,大米,馒头再不做为好餐。年卓,朋友来到,且到处勾进粉条。想此手工业,现在,机械可粉碎红署而磨将。交通车辆有方便,总计三人可作,利润可佳。在此,谈句外的话,红署做粉条,色明度口味欠佳。需加点绿豆,在过去,喊一声。绿豆地瓜粉条,买户会骤然增多,必经技术在内。其余,粉条的下角料之一,淀粉,做成凉粉,加入佐料,也为餐卓上的佳品。
2、中国哪里的红薯干比较有名?可以实地考察吗?
山东省是红薯主要生产区,全省红薯栽植面积接近800万亩,主要分布在临沂、济宁、泰安、烟台等几个市区,这些地区地形复杂,低山丘陵面积比较大,土质大多数都是砂壤土,土质疏松透气,非常适合红薯生长,并且这些地区秋季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有利于红薯积累养分,红薯产量高,品种优,其中临沂市临沭县2015年就开始建设全国红薯生产示范基地。
山东红薯品种多,单产高,品质优,销路广,目前主要品种有苏薯8号、烟薯25、济薯26、商薯19、徐薯18、紫罗兰、西瓜红等,有些品种亩产鲜薯超过5000公斤。由于山东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土壤条件,生产的红薯薯形端正、表皮光滑、品质优良、口感甜糯、耐储耐运,非常受客商和消费者的欢迎,鲜薯销往北京、上海、浙江、广州、福建等地。
山东红薯鲜薯供应时间长,从当年9月上旬到第二年5月下旬都有鲜薯供应市场,为了提高农民产地储存能力,省财政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补贴红薯储存窖建设,目前单窖储存量最大超过500吨,仅临沭县红薯储存量就超过30万吨,红薯经过窖存,延长了鲜薯供应时间,增加了农民收入,山东红薯加工能力巨大,瓜干酿酒、生产柠檬酸、淀粉加工、粉条粉皮加工、薯脯加工历史悠久,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还吸引了众多外地客商前来投资建厂加工,仅临沭县就有浙农食品(浙江客商投资)、鑫园加工(上海客商投资)以及本地等烤薯干加工企业20余家。
3、有谁知道四川人把红薯叫什么?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所有外地人,四川人把红薯称为“红苕”,这是大部分西南官话地区对红薯的称呼,其中就包括贵州、云南、湖南、湖北等省份,著名史学家郭沫若是四川人,他在1963年写过一首题为《满江红·纪念番薯传入中国三百七十周年》的词,郭沫若这样写道:“我爱红苕,小时候,曾充粮食。明代末,经由吕宋,输入中国,
三百七十年转瞬,十多亿担总产额。一季收,可抵半年粮,超黍稷,原产地,南美北;输入者,华侨力。陈振龙,本是福建省籍,挟入藤篮试密航,归来闽海勤耕植。此功勋,当得比神农,人谁识?”四川人所说是红苕(红薯)郭沫若在词中直接了当地叙述了红薯的原产地和传入中国的年代,词中的红苕就是红薯。实际上,东南沿海的江浙沪赣闽等省多把红薯称之为番薯,番即外国之意,
而东北人称之为地瓜,是因为红薯生长于地下,煮熟或烤熟的红薯内肉颜色金黄如同瓜色而得名,北京人称之为白薯,又是因为红薯一些品种外皮虽红,但内肉白色。四川人所说的地瓜(凉薯)四川人为什么将红薯称为红苕?这应该与语言发音有关,在历史上,有过两次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活动,四川人大多来自湖广地区,在湖北很多地方“薯”的发音与“苕”发音差不多,苕可能是有了这个雷同发音后发明的汉字,因此,四川人便称之为红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