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武汉封城,从武汉出去了500万人,封城前,离开武汉的人,绝大多数都不是武汉人,他们在武汉做生意,武汉是他们的第二故乡,他们扎根在武汉的每个角落,与武汉人民同呼吸同患难,足足说明武汉人对外人居民的友好。现在不会说武汉话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今天的武汉不是以往的武汉了,已成大武汉了。
1、武汉人对外来人怎么样?
今天的武汉到处都是外地人,在武汉,哪里分的清谁是外地人,谁是武汉人,看上去都是武汉人,今天在汉正街做生意的有几个武汉人?在武汉开印刷厂的有几个是武汉人?在武汉开工厂做商业的有几个是武汉人,武汉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家庭。这次疫情,武汉封城,从武汉出去了500万人,封城前,离开武汉的人,绝大多数都不是武汉人,他们在武汉做生意,武汉是他们的第二故乡,他们扎根在武汉的每个角落,与武汉人民同呼吸同患难,足足说明武汉人对外人居民的友好,
武汉人讲义气,别人敬武汉人一尺,武汉人回别人一丈,这种报恩的文化,表现得特别强烈,80年代初期,我带老婆去北京游玩,街头遇到了武汉来北京旅行结婚的小夫妻,他们在北京没有找到住的地方,我和老婆把这对小夫妻带到我们居住的旅社,旅社的服务员十分感动地对我说,你们武汉人好团结,有事相互帮助,武汉人对外地人也会伸出友谊的小手。
2、大家觉得武汉人怎么样?好相处吗?
我是70后,母亲是上海人,我在上海出生并度过童年,父亲武汉人,后来父母离婚了。在沪读完小学,中学大学以及后来基本都在武汉,其实说到底,哪里都有好坏。武汉的很多男性勇敢果断,有担当,经常很有义气,不计较太多,做学问的也很让人佩服。武汉的女性有不少很能干,性格中有泼辣利落的一面,总而言之,与武汉人打交道不是那么累,没有太多的弯弯绕,但前提是对武汉人的民风民俗有个基本了解。
武汉话里有“您家”“他您家”的敬语,其他评论里说武汉人日常用语不文明,这个事实更多存在于上一辈武汉人,随着时代发展,我很高兴武汉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呈现出新风尚,武汉的市容环境和社会风气越来越文明,这与武汉外来人口较多也有关系,说普通话的变多了。过去我是欣赏上海的,但是现在我回到上海除了伤感就是失望,因为那种文明的气息已经所剩无几了,
3、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不会说武汉话,这是为什么?
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不会说武汉话,这不为奇,也不重要,能在武汉赚钱也就行了。标准的武汉话还要数老年一代人,现在不会说武汉话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今天的武汉不是以往的武汉了,已成大武汉了。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小巷到大街,从菜场到商场及各层面都是用普通话交流融合,四面八方的人在武汉创业,生根开花结果,显然离不开普通话。
4、武汉有哪些名人呢?
武汉籍名人:政治界:春申君黄歇、黎元洪、黎绍基、吴仪、项英、熊廷弼、孙必干、费胜潮、彭孟缉、李焕、张茜等;体育界:李娜、姜山、潘兵、朱本强、吴迪、李婷、余丽桥、周弈妙、伏明霞、周继红、于芬、童辉、肖海亮、胡佳、王鑫、高崚、田秉毅、韩爱萍、杨维、王晓理、陈静、乔红、刘黎敏、石晓铭、赵菁、蔡晟、张军、郑斌、邓卓翔、荣昊、曾诚、谭斯、周燎、梅方、吴龑、张稀哲、雷腾龙、柳大华、洪智、汪洋、李智屏、李喆、鲁佳、郑李辉、黄力平、郑攀、田源等;娱乐界:韩箐清、徐小凤、任贤齐、李玟、徐帆、刘亦菲、许晴、袁弘、余少群、邵兵、李宗翰、朱桦、田原、彭坦、周觅、莫艳琳、李琼、贾一平、唐一菲、刘雨欣、程莉莎、范立欣、姚贝娜、缪杰、吴婷等;戏剧界: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夏菊花、关栋天、何祚欢、田克兢、陆鸣、周锦堂等;主持界:撒贝宁、朱轶、曾子墨、官琳等;美术界:唐一禾、吴伟、曾梵志等;文学界:熊伯龙、文泽尔、郑明娳、当年明月、蒋方舟、严文井、岳建一等;哲学界:程颢、程颐等;科学界:田长霖、黄锷、李培根、涂长望、朱光亚、桂希恩、王小村、恽子强、王承书、陶宏开、刘永坦、石元春、杨弘远、龙乐豪、胡文瑞等;企业界:刘歆生、黄有龙、陈一舟、孟凯、吴圣、孟庆南等;宗教界:释本焕、智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