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好黄石的后续发展包括大冶阳新,黄石转行已经大有成效,新的增长点已经在加快为经济发展贡献。靠客观条件,短期内黄石发展成大城市不太可能,黄石的一把手过几年就走了,有谁真正想在黄石干一番事业,为黄石谋未来,当黄石人口有四到五百万,才有可能充分的发展黄金山开发区。
1、黄石发展的怎么样?工业发展的如何?
黄石建市主要是该地区的工矿生产比较发达,国家逐步将一些工厂投资在这里进行集中重点生产。在计划经济时代黄石市在国家省里都是很重要的,地位比较高,然而市场经济开始后黄石发展速度就明显比兄弟地市慢,矿产资源的枯竭进一步制约全市经济增长。同时,不少企业观念落后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没有主动更新产品找市场,工厂企业效益明显下滑以至于破产后被迫关闭,
这跟当时的领导层的思想观念有很大关系。虽说船大难掉头但其马你的实力比别人强啊,只要有梦想有冲劲就有可能成功,遗憾的是守成的多创新的少,效益日差企业人心惶惶,终不可回头。经过差不多二、三十年的彷徨现在黄石经济发展总算有点好转,城市规划建设总算有了目标,虽然被许多城市超过但黄石的工业基础还在,特别是新生代有很大理想和不服舟的干劲,这是什么:基础在,技术有,目标明,加上国家政策支持黄石想不发展都不行。
虽然省里一主二副政策对黄石发展不力,但黄石可以利用国家的政策多向省里争取,可以利用武汉城市圈中的地位争取更多资源持之以恒终有暴发的时候,我看好黄石的后续发展包括大冶阳新,黄石转行已经大有成效,新的增长点已经在加快为经济发展贡献。黄石现在要的是上下一心左右一心不争不吵按既定目标坚定信心走下去,要更高的速度更快的发展,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2、湖北黄石阳新现在发展的怎么样?
阳新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以前属咸宁,后来划归黄石,人口100多万。我去过阳新几次,现在阳新不论是县城还是农村,发展还可以,一方面国家在扶持,一方面自己在努力,阳新正在改变,阳新现在交通发达,火车站停靠的车次比黄石都多,公路高速用不了多久全线通车,会给阳新一个新的提速。阳新人不怨黄石管辖,没有那么多喷子,在黄石打工有很多阳新人,
3、湖北省黄石市现在发展怎么样了?
我是黄石人,在黄石生活了四、五十年,我来说说吧。黄石经济的骨架,原先就是四大厂矿,就是大冶钢厂、大冶铁矿、大冶有色、华新水泥,这些都是计划经济年代的产物,都是央企、国企,大型央企、特大国企。黄石也是因厂设市、先有工厂、后有城市的,八十年代以前,黄石在湖北绝对的是黄老二,武汉之后,前无二人、后无来者,不可一世。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解套、松散、解体,最先的痛楚其实不是表现在四大厂矿身上的,而是黄石的后起工业,就是黄石自己办起来的那些国企,先后都呼啦啦倒下去了,那么,一个国家级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一个依靠矿产资源开发和兴建重工业而立市,因厂设市、因矿设市、因工矿立市的典型的重工业城市。一个曾经号称新中国重工业摇篮、湖北省第二大经济实体的明星城市,因矿而生、也因矿而懈怠、因矿而停滞不前,犹如东北重工业基地、犹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许多地区一样,改革开放以后,慢慢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掉下队来,现已成为了湖北的第八、第九,在国家经济版图上,也早就失去重中之重的份量,
那么,这样的依靠资源生存的地域如何实现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呢?如何将产业失衡的比例调整到合理的区间?这确实是国家和城市经营者一直在思考和践行的大事。那天,我携妻一起登顶黄石有名的东方山,站在山顶之上,一览大地,全部都是被挖掉半边或者深挖了数千米的矿山,漫步山头,我们欣喜看到,除了矿山,已有成片赤裸的山体在逐渐复垦,千疮百孔的山林植被正在逐步恢复原有的面貌。
其中,最大的矿体——武钢大冶铁矿的亚洲第一天坑已经建成了国家矿山公园,紧邻的东方山上已经开发出了登山步道、东方天池、慈光精舍、熊家境度假村等休闲旅游场所,世世代代靠开山挖矿谋生的人,已经知道:资源是有限的,不能肆意开采,取之无度,耗尽家底,祸及子孙。山上,东方朔开设的寺庙香火正盛、石达开抵御清军的战壕正在修复,为纪念一代伟人毛泽东两次视察大冶铁矿树立的巨幅雕塑和矿山博物馆、纪念馆、开采了一百多年巨大矿坑成了黄石最具吸引力的工业旅游的历史展示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