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过中元节的风俗则简单些,主要是烧香等,像摆中元这样的习俗也找不到了。到宋朝末年,南方战乱,广西广东的老百姓正准备过中元节,听闻元军大举进攻岭南,为避战乱,为了避免因过节而被敌人一网打尽,先人们就只好提前一天过节了,潘剑明介绍,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在南宋之前,本来都是七月十五过中元节,到南宋时元兵攻宋,“人们害怕待到明日再拜地官,元兵已越攻越近,就提前一天摆地官了。
1、中元节你们那里过吗?怎么过?
中国有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之说。都是以阴历计,上元节正月十五,是大家最熟悉的元宵节,又传说为玉皇大帝的生日,中元节是七月十五,又称鬼节,这是道教的说法,佛教则称孟兰盆会:下元节则为十月十五。古代此三节是十分隆重的祭祀节日,分别祭祀天官,地官,水官,中元节这一天据说鬼门大开,从闫罗到小鬼都到人间来过节,所以这一天忌讳很多,晚上早些回家,不要靠墙站立,不要勾肩搭背,以免灭掉肩上的生命之火等等。
2、广州人怎么过七月半?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人们都烧纸祭奠先人,天河区车陂村“沙美梁”祠堂举行“摆中元”活动,该活动已有五百年历史,所谓“摆中元”,即是拜祭天官、地官和水官,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车陂村的“沙美梁”可能是广东省内唯一保留这种习俗的宗族,“摆中元”从农历十五摆到十九与民间的“七月半”、“鬼节”或者佛教的“盂兰盆节”时间相同,都是农历七月十五,但是中元节来源于道教,道教以一月、七月、十月之十五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中元为地官,下元为水官,中元节对掌管着天气、收成和旱涝的地官进行供奉。
在车陂村,有专门的拜地官仪式,村中四五十岁的妇女集中在一起拜地官,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虽然进入农历七月以后,广州城内四处可见烧祭品祭祖的现象。但都没有车陂村这么正式隆重,昨日,车陂村“沙美梁”祠堂供桌上摆上了各种工艺品、彩色龙船、绣珠灯笼按惯例,摆中元要从农历十五摆到农历十九,中餐晚餐都有大盆斋菜,只要捐三五元香油钱就可以享用了,
手工艺品和仪式与乞巧节相似虽然“摆中元”的手工艺品及仪式与乞巧节十分相似,但还是有一些不同,“摆中元”没有牛郎织女,也没有七娘梳妆盆,取而代之的是三件服装,分别是天官(赐福)的、地官(消灾)的、水官(解厄)的,三件衣服会在祭台后上方高高挂起,最后才烧掉祭神。而且七夕是以女性为主,中元是男女为主,目前车陂村的“沙美梁”可能是广东省内唯一还保留着这种习俗的宗族,七夕和中元只相隔一周时间,一般来说摆七夕就不摆中元,摆中元就不摆七夕,所以珠村不摆中元,车陂不摆七夕。
而北方过中元节的风俗则简单些,主要是烧香等,像摆中元这样的习俗也找不到了,有人认为农历七月十四是中元节,在家老老实实不出门,到了七月十五冲出来“吃消夜”,但也有人认为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也有的人两天都过节,潘剑明介绍,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在南宋之前,本来都是七月十五过中元节,到南宋时元兵攻宋,“人们害怕待到明日再拜地官,元兵已越攻越近,就提前一天摆地官了。
3、怎样才能环保过中元节?
农历七月初七日至十五日是先人的中原大会,也称月半节,又称鬼节,是怀念先人祭拜的日子,各地习俗不一,过去非常恭敬,不能高声说话,不能打骂孩,家里要特别搞好卫生,在接先人前要穿整齐干净,必须要穿长裤才去烧纸相请,七月十三是先人过年,鞭炮声热闹非凡,十五是送先人返回,后人会为先人准备很多礼品和烧纸,现在大家都懂得环保,今年开始市里在中原节不烧纸,不放鞭炮,这都为了活着人的健康,可以放电子鞭炮,农村有些地方也在开始慢改。
4、你们的中元节是怎么过的?
七月十五是传统的中阳节,潮汕的中阳节是这样过的,农历十四是鬼神的节日,人们从一早就准备好饭菜到山上去拜鬼神,到了晚上很多人很早就呆在家不敢出门了,听说晚上会有孤魂野鬼出来,所以到了晚上外面街上就比较安静的,到了十五中午也要准备好饭菜在家里拜祖先,当天要在家里拜神,也要去各个庙里拜神,这个中阳节在潮汕还是比较重视的一个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