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是带有辩论色彩的娱乐节目,所以里面的辩论是比较初级的辩论。为什么说里面的辩论是比较初级的辩论呢,想赶超深圳,武汉必须在抢人上抢先一步,不能成为专为别人培养人才的跳板,人才争夺取胜东南沿海,楚才回汉助力大武汉强势回归历史正位,武汉必将有大作为。
1、怎么评价《奇葩说》?辩论水平如何?
2014年11月29日一档名为《奇葩说》的辩论真人秀节目在爱奇艺上线,这是一档完全由互联网自制、在互联网平台播出的节目,也是爱奇艺试水季播自制综艺的第一炮。爱奇艺为此不惜投入千万,请来高晓松、蔡康永外加自己的首席内容官马东组成超强导师席,各方面规格已达到一线卫视大型综艺节目的标准,接手这个项目的,正是刚刚从传统电视行业整建制来到爱奇艺的牟頔和她的“小朋友们”。
马东选择他们的目的很明确:让年轻人做一档给年轻人看的节目,《奇葩说》的确显露着当代年轻群体的特质,虽然是辩论节目,形式却和我们习惯在电视上看到的“大专辩论会”很不一样。其论题往往来自网友们最真实的生活体验,“奇葩”却很接地气:“漂亮女人拼事业还是拼男人”“没有爱了要不要离婚”“这是不是一个看脸的社会”“异性闺蜜是不是谎言”与传统的辩论赛不同,《奇葩说》的现场没有限制、没有禁忌、甚至没有规则,
选手可以当面吐槽高晓松的长相,可以直言不讳地声明自己是Gay而且不会结婚,甚至现场向喜欢的男生表白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言论场,其开放度和自由度宽松地让人惊讶,有人说《奇葩说》让人看到了“台湾综艺”那种真实与幽默,但他们忽略了,制作团队的“小朋友们”正是看着《康熙来了》长大的一代人。他们还别有用心地在片头标注着这样的口号:“40岁以上观众请在90后陪伴下观看”,
第二个问题:如何看待奇葩说的辩论?简答:奇葩说是带有辩论色彩的娱乐节目,所以里面的辩论是比较初级的辩论。为什么说奇葩说只是“带有辩论色彩”的娱乐节目呢?因为这个节目有基本的辩论赛流程,以及观点的交锋,因此说它带有辩论色彩,为什么说里面的辩论是比较初级的辩论呢?因为大部分选手的大部分发言,仅仅停留在“冲突的观点”,“冲突的事例”,“冲突的价值”上,缺乏必要的演绎和归纳,少有严密的逻辑。
奇葩说是一档娱乐节目,所以我个人认为目前的形式很好,观众完全能融入其中,跟得上节奏,有非常强的参与感与反驳欲望,并且笑料很多,总的来讲,既给了观众欢乐,又给了观众思考,比传统的辩论赛接地气,也更适合电视传播,有的观众可能认为,马薇薇和颜如晶这类的辩手出身的选手,是不是就体现了更多的辩论成分呢?是,也不是。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其实先得看看一名传统辩论赛的辩手,都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或者说是如何在辩论赛中体现出辩手的专业性,首先,是大众看得到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包括你的语言,语气,神态,身体动作等等),让观众在极高强度的交锋中,听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包括你的论点,你的论据,你的反驳等等;其次,是你的理解能力,如何在极高强度的交锋中,听明白对方的意思,找出其背后的逻辑,价值,从而找到交锋点;其三,是你的思考或者说脑洞,同样一个辩题,如何找到更高的价值点(注意这个高,不是萱萱那种高···而是更容易引起人共鸣,超越对手价值意义的高);其四,是控场能力,就是要让整场比赛,尽量围绕自己想谈的内容,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如若不然,观众就会更多听到对方的论点和论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把它叫做“被带跑了”;最后,是查资料的能力,一名辩手或者说一支队伍,不可能是全才,遇到一个辩题,一般第一时间是查资料。
这个不是谷歌,百度,知乎这类资料,而是论文,我所在的队伍,一般只查博士及其以上的论文,硕士和本科就算了,都不敢用的,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读下十几篇论文只是基本要求,据上海某一位辩手说,他们曾搞定上百篇论文,真是刻苦啊。这些论文都需要消化,融汇到自己论点中,一方面让自己的论更专业,以免流于骂战,另一方面,让对方反驳的难度增加(你都不了解相关领域的理论,你靠啥反驳?嘴炮吗?)基本是这些,当然如果要进阶,还有更多的修炼,包括队伍整体的战术,自由辩论的战场组织,大陈词的咂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