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湖北人陈友谅给朱元璋造成了足够的麻烦,以至于明朝建国后朱元璋在湖北杀戮很重,痛恨湖北人给陈友谅的支持。前期,全国万众一心、同心战疫,支援湖北、保卫武汉,作为湖北大学的一名教授,你在哪里,)然后从支持他的江西移民湖北填充人口改变湖北的人口结构。
1、你怎么看待湖北随州的房价?
随州是湖北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位于湖北省北部。随州市版图面积9636平方公里,辖一市一区一县:广水市、曾都区、随县,随州素有“汉襄咽喉”,“鄂北明珠”之称,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东承中部中心城市武汉,西接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北临南阳、信阳,南达荆门,是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北大门”,襄十随汽车工业走廊重要城市,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东向西的重要接力站和中转站。
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专用汽车之都,世界四大古银杏群落之乡,世界三大兰花产地之一,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关注过随州房价,城区大概在五六千,个人认为偏贵,自住倒无所谓,投资就该慎重了。随州福银高速汉十段、随岳高速、麻竹高速在境内交汇,普铁、动车过境,高铁即将通车,交通区位优越,没的说,但交通是优势也是劣势,带来了便利也难免被武汉襄阳虹吸,
2、“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为什么对湖北人有这样的评价?
朋友们洋洋洒洒,引经据典,在下佩服。首先声明,本人是湖北人,但是在当下,这句话绝对不是对湖北人的褒义词。本人认为,除了朋友们所引用的历史史料外,愚以为还有下面几个原因:一,楚人“不服周”,限于篇幅,这个典故就不展开讲了,大意就是当年的楚国敢对周天子的权威提出挑战,也敢于拼搏,这大慨是楚人最牛叉的个性宣言,令天下诸侯刮目相看,
二,湖北属楚地,历来不畏强权: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后来的陈胜吴广起义地,也曾是楚国,项羽和刘邦逐鹿中原,楚人就是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三,近现代,武昌起义,推翻帝制,创建共和,更是彪炳史册的千古功勋。四,当下,武汉的城市口号就是:追求卓越,敢为人先,这些个性,积极因素自然勿庸置疑,但是,它却触及了保守思维,乃至成了循型守旧者对其嫉妒恨的原因。
3、如何看待湖北?
看到这多湖北佬争相评论,我作为湖北人也来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一回,但是我说的是不是满口锦绣,我说的不乐观的方面。作为一个长年在国外漂泊的湖北人,与同在国外的其他省的人和外国人打交道之余,深深体会到做为一个人,他的气质和个性对于自己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有了以下见解,不当之处可以随意开喷,1、湖北的不团结。
这种不团结其实不是本土文化,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中古时代就不说了,就从明初说起。因为湖北人陈友谅给朱元璋造成了足够的麻烦,以至于明朝建国后朱元璋在湖北杀戮很重,痛恨湖北人给陈友谅的支持,甚至于把陈友谅的儿子流放到朝鲜,把从湖北沔阳出兵占领重庆自立为王的明玉珍的后代全族也流放到了朝鲜半岛东部,完全消除湖北人在湖北的存在。
(老朱这事做错了,这些人把端午节带到了半岛东部,然后把半岛东部的一些地名也改成了湖北一样的名字,关于这种猜测是我个人的观点,因为半岛东部这些名字的出现和端午节以及泡菜出现的时间就是明朝建国初年,不喜欢的可以可以喷我,因为有些人认为这是湖北人的一种耻辱,根本不想说出来。)然后从支持他的江西移民湖北填充人口改变湖北的人口结构,
到了明末左良玉和张献忠在湖北大战一场几乎让湖北十室九空,只剩下靠近中原的湖北北部还有不少人口,这些人口也是躲战乱藏在山里生存下来的。清朝初年为了填补张献忠和清朝在四川的战乱造成的人口凋零,又从湖北北部的麻城一代迁徙大量人口移民四川,同时也从湖南两广移民到四川,而从江西安徽来的移民又为湖北填充人口,说起来一部分四川人才是明朝时候的湖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