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西 > 南昌市 > 南昌八大山人,南昌八大山人要门票吗现在 好玩吗 坐哪路公交车可以过去 在线

南昌八大山人,南昌八大山人要门票吗现在 好玩吗 坐哪路公交车可以过去 在线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0-06 10:09:39 编辑:南昌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南昌八大山人要门票吗现在 好玩吗 坐哪路公交车可以过去 在线

要证件领门票,不要钱,212路在那有站
应该不用吧。

南昌八大山人要门票吗现在 好玩吗 坐哪路公交车可以过去 在线

2,南昌的八大山人是指哪几人

指的是朱耷。朱耷(1626~1705),谱名朱统筌,明朝宁王朱权的后代,中国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僧人。江西南昌人,南昌宁王朱权之后,明亡后出家,因尝持八大人觉经,故又号八大山人。

南昌的八大山人是指哪几人

3,南昌八大山人具体地址在哪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岱山路。自驾车指南:迎宾大道,昌南大道找到青去谱路。旅游专线车、公交车 旅游2线直到,或坐203内外、230、20、25、601至岱山路口下。有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和八大山人广场两个地方,不过两者之间隔着一条公路。

南昌八大山人具体地址在哪

4,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门票多少 好不好玩呀

不要钱,带上身份证就可以领票了,好不好玩谈不上,名人古迹吧,风景还不错,可以多拍拍照片
很不错,其中有一些需要门票,几十块钱而已,不收门票的地方景色也不错
门票: 八大山人纪念馆门票:10元。(现役军人、有优待证的老人免费)。
八大山人主要是人文旅游,看画,品画,了解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他的画能让人流连忘返。

5,八大山人的代表作是什么

桃实千秋图八大山人的作品可分为书法、山水、花鸟三大类,存世大约有两千多件。一个书画家一辈子能有如此多数量的作品,而且又如此完美精湛、神全气整、情趣无限,令人感佩不已。八大山人,名朱耷,谱名统*(*为上林下金),江西南昌人,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清初画坛“四大高僧”之一。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又用过雪个、个山、个山驴、驴屋、人屋、道朗等号,后又入青云谱为道。

6,南昌市的八大山人在哪里哦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岱山路。自驾车指南:迎宾大道,昌南大道找到青去谱路。旅游专线车、公交车 旅游2线直到,或坐203内外、230、20、25、601至岱山路口下。有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和八大山人广场两个地方,不过两者之间隔着一条公路。
在青云谱区,迎宾大道边上。可以做203,20路到干休所下
迎宾大道。坐212
丰和立交可以坐204路到终点站下,再去马路对面,204路起点站后面100多米的地方,坐212路到八大山人广场站下

7,八大山人原名是什么那个朝代

八大山人(朱耷)原名:朱由桵,明末清初画家。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由桵,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驴屋等,汉族,江西南昌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宗,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存世作品有《水木清华图》《荷花水鸟图》等。

8,怎么去南昌市八大山人纪念馆啊

丰和立交可以坐204路到终点站下,再去马路对面,204路起点站后面100多米的地方,坐212路到八大山人广场站下
先座公交去老福山.乘坐203 202 230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岱山路。自驾车指南:迎宾大道,昌南大道找到青去谱路。旅游专线车、公交车 旅游2线直到,或坐203内外、230、20、25、601至岱山路口下。有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和八大山人广场两个地方,不过两者之间隔着一条公路。
那边我不是很熟悉先 ,我只记得.乘坐203 202 230 应该可以到,

9,南昌八大山人具体地址在哪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 回答 南昌市八大山人纪念馆 该馆为纪念明代画家朱耷(号八大山人)而建,为中国第一家古代画家纪念馆,位于南昌南郊梅湖定山桥畔原青云谱道院内。 可以在老福山坐201路到八大山人你可以在岱山路口站下(坐14站),往前走到定山路(路口有个大牌坊,上面写着墨香街)进去一直走(800米左右)就可以到八大山人纪念馆了,你也可以在老福山坐88路到熊坊站下(坐11站),往回走5米到青云谱路进去,一直走穿过立交桥,上来就是八大山人广场(750米左右),穿过广场过马路就是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大门,这条线路可以完整游览梅湖景区。 要注意的是八大山人纪念馆下午4点停止领票,前天我就是因为在梅湖景区游玩过了时间,4点10分到八大山人纪念馆就不能进去了,像我这样被拦在外面的有不少,怎么说都没用,只好遗憾的离开。 全部

10,南昌市八大山人墨香街古玩市场 在哪里

八大山人风景区墨香街的“聚财苑”内;自由集市(地摊)后期增设在“室内商铺市场”旁的街道两旁(带雨棚),街道全长近500米。公交线路:乘20路、25路、203路、212路、218路、230路、235路、239路、601路,在定山路口或八大山人景区站下车。
公交线路:225路 → 212长班,全程约16.3公里1、从南昌科技大学步行约50米,到达南昌科大校园站2、乘坐225路,经过11站, 到达老福山站3、步行约160米,到达老福山花园站4、乘坐212长班,经过11站, 到达八大山人广场站(也可乘坐212短班)5、步行约30米,到达八大山人广场
在梅湖景区里面

11,八大山人为什么要叫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其实是一个人,并不是八个人,这个人就是朱耷,朱耷的号叫做八大山人。八大山人,俗姓朱,本名朱统??,后名耷。为明江西弋阳荣庄王朱奠壏九世孙。朱耷通常将“八大山人”几个字连在一起写,“八大”连起来就像是“哭”字,“山人”连起来就像“笑”,这样的哭笑不得,他一个皇室子弟一下子过这样的生活,对于生活正是苦笑不得,也表示了朱耷对于朱家江山的痛惜。 扩展资料:朱耷(1626—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朱统托,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本是皇家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成了亡命之徒,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朱耷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他选择背过身去,与世隔绝,在创作中安放自己孤独的灵魂。用他自己的话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朱耷六十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他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朱耷晚年常住在南昌城内北竺寺、普贤寺等地。当时诗人叶丹曾作《八大山人》诗一首,描写他在这里的生活情况,“一室寤歌处,萧萧满席尘,蓬蒿丛户暗,诗画入禅真,遗世逃名志,残山剩水身,青门旧业在,零落种瓜人。”八大长于水墨写意,为其划时代的人物。 在水墨写意画中,又有专擅山水和专擅花鸟之别,八大则两者兼而善之。朱耷的画作在东方尤其在日本备受推崇,并在世界画坛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如:《孔雀竹石图》《孤禽图》《眠鸭图》《猫石杂卉图》,以及《荷塘戏禽图卷》、《河上花并题图卷》、《鱼鸭图卷》、《莲花鱼乐图卷》、《杂花图卷》《杨柳浴禽图轴》、《芙蓉芦雁图轴》。《大石游鱼图轴》、《双鹰图轴》、《古梅图轴》、《墨松图轴》、《秋荷图轴》、《芭蕉竹石图轴》、《椿鹿图轴》、《快雪时晴图轴》、《幽溪泛舟图轴》、《四帧绢本浅绛山水大屏》等,许多条幅,册页中的花鸟鱼鸭,山水树石等。书法方面有《临兰亭序轴》、《临“临河叙”四屏》,以及各大家法帖和行草诗书轴册等,都在国内外的博物馆、院中珍藏。朱耷的书画有少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已不复得见。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大山人

12,八大山人故居有什么传说

八大山人故居在青云谱岱山东南,传说2500年前周灵王太子王子乔就在这里“炼丹”,汉朝时是梅山祠,晋为太极观,唐为太乙观,宋为天宁观,到清初顺治十八年(1661年),八大山人在此隐居,才改建道院,名为青云谱,此后300年又多次兴毁,现有屋宇大半是清末重建,但与当时八大山人手编的《青云谱志》中的道院木刻全图对照,可以看出整个结构和外形仍然大致相同。八大山人即朱耷,是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有很高的地位,1957年青云谱庙宇改建成八大山人纪念馆,将八大山人之墓也迁到这里,以供后人瞻仰这位伟大的画家。
八大山人的传世画作全世界也只有500余副,在他的隐居地南昌也只有区区50副而已,而且这50副还有些是存疑的,浙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13,八大山人真名为

八大山人 朱耷(1626—1705),族名统,有雪个、个山、人屋、道朗、八大山人等别号。 “八大”二字,据人解释有“哭之”、“笑之”,哭笑不得的意思。他的晚年书画均署八大山人四字。这名号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尝持八大人觉经,因号八大”;另说“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者也”。据《个山小像》八大的自署,少为世袭贵族。南昌人。明末清初卓越的大画家。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朱权封宁王于南昌,繁衍八支,朱耷属弋阳王支,袭封辅国中尉。他的父祖都善书画,因此朱耷从小就受到艺术陶冶。八岁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绿山水,少时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弱冠为诸生。明亡以后,他抱着对清王朝不满的态度,在奉新县耕香庵落发为僧,时年二十三岁。后隐居进贤县介冈及永丰县睦冈等地。顺治末年,当他三十六岁时潜回南昌,创建青云圃道院,花了六、七年时间,才使这坐道院初具规模,并在这里过着“一衲无余”与“吾侣徙耕田凿井”的劳动生活。他想把这里造成一块世外桃源,以求达到他向来“欲觅一个自在场头”的愿望。但这个“自在场头”毕竟是建立在清王朝统治之下,“门外不必来车马”是不可能的。因为常有清朝权贵来此骚扰,他常浪迹他方。 康熙十七年他五十三岁时,临川县令胡亦堂闻其名,便延请他随其僧长饶宇朴等到临川官舍作客年余。这使他十分苦恼郁愤,遂佯为疯癫,撕裂僧服,独自走回南昌。一年多后,他又回到青云谱,并在这里度过“花甲华诞”。当他六十二岁时,不再做住持,便把道院交给他的道徒涂若愚主持。后又隐避在南昌附近的北兰寺、开元观等处。并常卖画度日。后来自筑陋室,名“寤歌草”堂。叶丹居章江有《过八大山人》一诗云:“一室寤歌处,萧萧满席尘蓬蒿藏户暗,诗画入禅真。遗世逃名老,残山剩水身。青门旧业在,零落种瓜人”。他是孤寂贫寒地在这个环堵萧然的草堂中度过了他的晚年。 八大山人一生以主要的精力从事绘画,他襟怀浩落,慷慨啸歌。由于时代特点和身世遭遇,他抱着对清王朝誓不妥协的态度,把满腔悲愤发泄于书画之中。所以画中出现是鼓腹的鸟,瞪眼的鱼,甚至禽鸟一足着地,以示与清廷势不两立,眼珠向上,以状白眼向青天。他常常把“八大山人”四个字联缀起来草写,形似“哭之”、“笑之”字样。他还有很多隐晦艰涩的诗句跋语,表示对清廷极端的仇恨和蔑视。 他的作品,表现了鲜明的爱和憎。如脍灸人口的《孔雀图》及其题诗:“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辛辣地讽刺了那班头戴三眼花翎乌纱帽的汉族大地主屈膝求荣、投降新主子的奴才丑态。有一幅山水册页题云:“郭家皴法云头小,董老麻皮树上多;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他称慕五代北宁间画家董源、郭熙,以其独特笔墨描绘没有受外族侵凌的宋朝江山,而激发起热爱故国的思想感情。《鹊石图轴》(现藏画家八大山人纪念馆),画中描绘着两只喜鹊立于大石之上,究其画意,具有鹊巢鸠占,翔集浣磐的含义。《诗.召南.鹊巢》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传云:“尸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八大山人作此喻以讽刺清贵不善自谋而强占别人地主。并着意表现双鹊集栖于磐石之上,这不是尸鸠可以占据和动摇得了的。他常画的莲荷松石、梅兰竹菊、芦雁凫鹤、鱼鸭鹰鹿等等,大都象征他性格的倔强与高风亮节。他一生坚不为清廷权贵画一花一大石,而一般农民、贫士、山僧、小儿却很容易得到他的作品,这种不屈于权势的精神,历来为人们赞赏与称颂。 八大山人在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他以绘画为中心,对于书法、诗跋、篆刻也都有很高的造诣。在绘画上他以大笔水墨写意画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在创作上他取法自然,笔墨简炼,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三百年来,凡大笔写意画派都或多或少受了他的影响。清代张庚评他的画达到了“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的境界。他作画主张“省”,有时满幅大纸只画一鸟或一石,寥寥数笔,神情毕具。他的书法具有劲健秀畅的气格。篆刻形体古朴,独成格局。 朱耷在形成自己风格的发展过程中,继承了前代的优良传统,又自辟蹊径。他的花鸟画,远宗五代徐熙的野逸画风和宋文人画家的兰竹墨梅,也受明林良、吕纪、陆治的技法影响,尤致意青藤白阳的粗放画风。他的山水画,远尚南朝宗炳,又师法董、巨、米芾、倪、黄以至董其昌等人的江南山水。在书法方面,他精研石鼓文,刻意临写汉、魏、晋、唐以来的诸家法帖,尤以王羲之的为多。 朱耷绘画艺术的特点大致说来是以形写情,变形取神;着墨简淡,运笔奔放;布局疏朗,意境空旷;精力充沛,气势雄壮。他的形式和技法是他的真情实感的最好的一种表现。

14,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的总结

八大山人纪念馆是一纪念性博物馆,集收藏、陈列、研究、宣传为一体,藏品丰富。  原殿堂辟为展厅,有系统地陈列八大山人书画作品及生平史料,并经常展示当今画坛高手佳作。馆内现设有书画展厅十座,陈列八大山人生平史料及其珍品八十余件,其中代表作有:“墨荷图”、“鸟石阁”、“松鹤阁”“柘木立鹰图”、“寿鹿图”以及牛石慧的代表作品“猫”、“鸡”等。同时,掩映在杨柳竹中的江西第一座古代画家书画碑廊以精湛的石刻艺术展示了八大山人一百多幅书画精品,新开放的八大山人纪念馆摄影展也以高超的摄影技巧向观众提供了寻觅仙踪贤迹的启迪。 园林中,森森翠竹掩映着以石刻方式展现的八大山人艺术精品的书画碑廊。以八大山人名义制作的字画复制品、陶瓷、毛笔、石砚、明信片、纪念卡和出版的专辑将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回忆。
坐224路 洪城汽配城 - 泰豪小兰工业园 - 昌南汽车站 - 信息学院 - 电力技校 - 绿地山庄 - 印钞厂 - 岱山路口 - 南昌九中 - 八大山人纪念馆 - 化工石油机械厂 - 熊坊 - 南莲路口 - 包家花园 - 何家坊 - 市第五医院 - 新溪桥 - 徐家坊 - 建设路口 - 水果批发市场 - 通用机械厂 - 建设路西口 - 星加坡花园 - 洪城客运站 - 市场中路 - 洪城大市场 - 洪城路口 - 桃花中路 - 桃花北路口 - 朝阳水厂 - 卷烟厂宿舍

15,八大山人的资料急需

  八大山人(1626——1705),原名朱耷,又名朱道朗,号良月,八大山人是他晚年的文号。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王朱权的后裔。宁王改封南昌后,历代子孙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阳王七世孙。其祖父朱多(P95)是一位诗人兼画家,山水画风多宗法二米,颇有名气。父亲朱谋觐,也擅长山水花鸟,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朱谋(P95),也是一位画家,著有《画史会要》。八大山人生长在宗室家庭,从小受到父辈的艺术陶冶,加发聪明好学,八岁时便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小时候还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少年时曾参加乡里考试,录为生员。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满洲贵州贵族入关统治全国。八大山人那时十九岁,不久父亲去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他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八大山人的画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签押,仿佛象一鹤形符号,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灭亡的日子)。  顺治五年(1648年),他妻子亡故,八大山人便奉母带弟“出家”,至奉新县耕香寺,剃发为僧,自此改名雪个。二十四岁时,更号个山和个山驴。顺治十年(1653年),八大山人二十八岁时,又迎母至新建县洪崖寺,在耕庵老人处受戒称宗师,住山讲经,随从学法的一百多人。有人考证,八大山人从二十八岁到三十六,曾带着母亲和弟弟住在南昌市抚州门(进贤门)外绳金塔附近。当时此地茶室酒肆甚多,是劳动人民聚居之处。八大山人生活清贫,蓬头垢面,徜徉于此。常喜饮酒,但不满升,动辄酒醉。醉时,大笔挥毫,一挥十多幅,山僧、贫士、屠夫、沽儿,向其索画,有求必应,慷慨相赠。  八大山人三十六岁时,想“觅一个自在场头”,找到南昌城郊十五里的天宁观。就在这一年,他改建天宁观,并更名为“青云圃”。“青云”两字原是根据道家神话“昌纯阳驾青云来降”的意思。并有用“飞剑插地,植桂树规定旧基”的说法,这也是亥处现存唐桂的由来。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状元戴均元将“圃”改为“谱”,以示“青云”传谱,有牒可据,从此改称“青云谱”。  青云谱原是一处历史悠久的道院。相传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周灵王太子晋(字子乔)到此开基炼丹,创建道场,“炼丹成仙”。西汉时南昌县尉梅福弃官隐居于此,后建梅仙祠。晋朝许逊治水也在此开辟道场,始创“净明宗教”,易名为“太极观”,从此正式形成道统,属净明道派。唐太和五年(831年),刺史周逊又易名为“太乙观”。宋至和二年(1055年),又敕赐名为天宁观。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八大山人前来访求先贤遗迹,很赏识这里的山川风景,于是在原有道院基础上进行重建,并改名为“青云圃”。从此,八大山人便成了青云圃的开山祖师。后人还建立了“正开山祖道朗号良月文号八大山人朱真人”功德堂的牌位。  八大从山人三十六岁至三十八岁时,往返于南昌城与青云谱之间,青云谱的重建由其弟朱道明主持。八大山人正式定居青云谱,约在三十九岁以后至六十二岁。他苦心孤诣经营这所道院,历时二十多年。八大山人在度过了十三年的佛教徒生涯后,又成了一所道院的开山祖师。他的亦僧亦道的生活,主要不在于宗教信仰,而是为了逃避清朝满洲贵族对明朝宗室的政治迫害,借以隐蔽和保存自己。  八大山人六十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他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其弟朱道明,字秋月,也是一位画家,风格与乃兄相近,而且还要粗犷豪放。他的书画署名为牛石慧,把这三个字草书连写起来,很象“生不拜君”四字,表示了对满清王朝誓不屈服的心情。他们两兄弟署名的开头,把个朱字拆开,一个用“牛”字,一个用“八”字。这样隐姓埋名,可谓用心良苦。  八大山人晚年常住在南昌城内北竺寺、普贤寺等地。僧友澹雪为北竺寺方丈,与八大山人交谊很深。澹雪亦善书法,性格倔强,后来因触怒了新建县令方峨,说他“狂大无状”、被抓进监狱,死在狱中。澹雪死后,北竺寺不久被毁。这段时间,八大山人外出云游,访友作画,画作颇多,这是八大山人创作旺盛时期。最后在南昌城郊潮王洲上,搭盖了一所草房,题名为“歌草堂”。当时诗人叶舟曾作《八大山人》诗一首,描写他在这里的生活情况,诗文如下:  “一室()歌处,萧萧满席尘,蓬蒿丛户暗,诗画入禅真,遗世逃名志,残山剩水身,专门旧业在,零落种瓜人。”  八大山人就是在这所草屋中度过了他孤寂、贫困的晚年,直至去世。一说八大山人葬于南昌城郊窑湾了英家山,但解放后迁墓时,仅见一些朽木铁钉,未见骸骨,可能是他的衣冠()。牛石慧墓在青云谱南将军岭,墓中有骨灰一罐,解放后亦迁葬于青云谱内吐珠山。另据《新建县志》《西山志》载:八大山人墓在县西北三十里即今西山璜溪公社的猴岭一带。墓葬确在何处,已难查考了。  八大山人为清初“四大画僧”(朱耷、石涛、石()、渐江)之一,以大笔水黑写意画著称,尤以花鸟画见长。他的绘画能取法自然,又独创新意;师法古人,又不泥于古法;笔墨简练,以少胜多。他怀着国破家亡的痛苦心情,借花鸟、木竹、山水来抒发对满洲贵族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表现他那倔强傲岸的性格。因此他画的是鼓腹的鸟、瞪眼的鱼;或是残山剩水、老树枯枝;或是昂首挺胸的兽类,振翅即飞的孤鸟;或是干枯的池塘、挺立的残荷,而其中又有活泼的游鱼、生动的花朵。借此比喻自己,象征人生,达到了笔简形具,形神兼备的境界,充分运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特有传统手法。名画家郑板桥在题八大山人的画时称赞说:“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据说八大山人曾有题画诗数卷,秘藏箧中,不令人见。但从留传下来的题画诗来看,多半用隐晦的手法,蕴藏着对故国的怀念,对满洲贵族及其奴才的讥讽。如他的《孔雀图》题诗写道:  “孔雀明花雨竹屏,竹稍强半墨生成;  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  这幅画的上半部为石壁,石壁底部有低垂的几片竹叶和两朵将要凋零的牡丹花;下半部是一块上大下尖显得很不稳定的光滑大石,石上蹲着两只造型丑陋的孔雀,孔雀尾部拖着三根残破羽毛。这是以孔雀来讥讽那些降清的明朝文武官僚向清朝主子屈膝求荣的丑态,他们戴着有三眼花翎的乌纱帽,好比一班长着三只耳朵的奴才。他们二更就去等候皇帝五更上朝。但是这对孔雀却蹲在一块光滑而不稳的石头上,好比清朝政权有随时垮台的可能。八大山人用这些寓意深刻的画和隐晦的诗,配合默契,极尽讽刺之能事。他的花鸟画,实际就是政治讽刺画,画中有诗,画外有意,章法奇特,这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和欣赏的地方。  八大山人的书法艺术和篆刻图章,也有他独特的风格。他努力吸收了历代书法家的优秀传统,创造了一种以秃笔书写的秀健挺拔、潇洒豪迈的艺术风格。他也是我国书法大师。他的篆刻图章,形体古朴,刻划劲拔,含意幽奥,别具一格。  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对我国画坛影响很大,三百多年来,著名的大笔写意派画家,都或多或少受了他的影响,如清代乾隆年间的“扬州八怪”,清末的吴昌硕,近代的齐白石等。八大山人不愧为我国古代画家中的巨匠,是元明以来写意派画家中的大师。
文章TAG:南昌八大山人南昌八大八大山人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