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西 > 南昌市 > 鹅湖书院,鹅湖书院在哪

鹅湖书院,鹅湖书院在哪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0-05 06:58:28 编辑:南昌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鹅湖书院在哪

你好,鹅湖书院地处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内,欢迎观光

鹅湖书院在哪

2,江西四大书院之一鹅湖书院简介

  鹅湖书院位于上饶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山麓,为古代江西四大书院之一,占地8000平方米。鹅湖书院曾是一个着名的文化中心。尤其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等人的鹅湖之会,成为中国儒学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盛事。人们为了纪念“鹅湖之会”,在书院后建了“四贤祠”。宋淳熙十年赐名“文宗书院”,后更名为“鹅湖书院”。   书院自南宋至清代,八百多年来,几次兵毁,又几次重建。其中以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整修和扩建工程规模最大。康熙皇帝还为御书楼题字作对。书院历经数百年,风貌依旧,格局完整,原状留存,是书院实物遗存中少有的得以完整原貌保存的一处。院内设有“鹅湖之会与鹅湖书院”、“辛弃疾与铅山”等固定的展览、陈列。书院平均每年接待参加人数达6万多人次,其中仅接待海外专家学者及文化团体就达1万人次。   鹅湖书院在鹅湖寺(即仁寿寺)的左边,而鹅湖塔则在鹅湖书院的左边。鹅湖书院的大门,不在正中,而在左面,所以正对着鹅湖塔。书院   四周有山有溪,环境幽雅。鹅湖书院比鹅湖寺大得多,建筑规模颇似孔庙。由大门进去,经过两排桃树,有一个大圆门,圆门内有一个大院子,对面又是一个大圆门,上面是三排殿宇,由此登石阶而入,又是一个院子,里面是半月池,池周围是石栏杆。渡过古桥是第一排殿宇,再过一个院子,是第二排殿宇,其最后一排殿宇,是四贤祠。祠前也是一个院子,祠后则是一个相当高的坪台,其下有一小池,其后是一座高墙,正对那两大圆门的北端高墙。这三排殿宇是主屋。在主屋两旁,又是一排一排的房屋。   在鹅湖书院后面的四贤词内,设有朱、吕、二陆四个牌位,又有一个题着“顿渐同归”字样的匾额,这和书院前排建筑中所悬“道学之宗”的御匾,正遥遥相对,由此可见宋代朱、陆鹅湖之会的盛况。抗战期间,鹅湖书院成为东南训练团的驻扎营地。   书院建筑群占地8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坐南朝北,主要建筑安排在中轴线上。鹅湖书院自建立以来。几度废兴,建筑规模也几经变动。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修建后的基本布局为:院墙前临照塘,墙内左义门、右义门。建筑共六进:一、头门;二、青石碑坊;三、泮池,池上有雕栏石拱桥,泮池两各有一碑亭;四、仪门,三楹,两翼有庑廓;五、会元堂,五楹;六、御书楼。东西两廓各有读书号房20幢。   【历史回顾】   南宋时期(1127—1279),儒家学者风行讲学,书院发达。宋淳熙二年(1175)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会讲鹅湖寺,各持己见,“相与讲其所闻之学”,这就是哲学史上着名的“鹅湖之会”。宋淳佑十年(1250),改名为“文宗书院”。   元皇庆二年(1313),增建“会元堂”。   明代景泰年间(1450—1456),又重修扩建,并正式定名“鹅湖书院”。   书院自南宋至清代共八百多年,几遭兵毁,又几次重建。其中尤以清代康熙五十六年(1717)整修和扩建工程规模最大。   1957年,江西省文化厅拨款重修;1959年,被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省文化局拨款重修,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10月,经中宣部批准,就在此召开“纪念朱子诞辰8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是上饶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05月25日,鹅湖书院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结束语】在江西,书院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是占着重要的地位的。而鹅湖书院至今存在800余年了,在这期间内,经过兵毁、重建、修补,翻新,不知多少次,至今屹立在鹅湖山北麓。是至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书院之一。

江西四大书院之一鹅湖书院简介

3,鹅湖书院怎么去需要准备什么

在铅山做县级班车去,谢谢采纳
坐车去

鹅湖书院怎么去需要准备什么

4,江西有哪三大摇篮四大

四大摇篮是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摇篮南昌、共和国摇篮瑞金、中国工人运动摇篮安源,血染的丰碑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上饶),一条小道是南昌市的小平小道。“风景这边独好”出自毛泽东《清平乐·会昌》:…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江西,因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古为干越之地和省内最大河流为赣江而简称“赣”,别称“赣鄱天地”。江西位于中国东南部,与浙江、福建、广东、湖南、安徽相邻,区位优越,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鱼米之乡”之称。江西地貌上属江南丘陵的主要组成部分,省境东、西、南三面环山地,中部丘陵和河谷平原交错分布,北部则为鄱阳湖平原。江西河流除珠江、湘江流域及直接注入长江外,主要是以鄱阳湖为中心的向心水系。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江西位于长江以南,纬度较低,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且天气复杂多变。江西年平均气温18度,每年4-6月是降水集中的雨季,易发生洪涝灾害,雨季结束后以晴热高温为主,常有干旱发生,秋季是江西最宜人的季节。江西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22万,共辖11个地级市,分别是省会南昌市、景德镇市、萍乡市、九江市、新余市、鹰潭市、赣州市、吉安市、宜春市、抚州市、上饶市。江西开发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一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始于汉高帝初年,唐玄宗733年增分全国为15道监察区时江西为江南西道,宋改“道”为“路”设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元为江西行省,明为江西布政使司,清为江西省。江西是古代书院的起源地,唐代高安桂岩书院是中国设立最早的书院之一。宋代白鹿洞书院名列中国四大书院之一,有“海内第一书院”美誉,鹅湖书院因首创学术自由争辩之风的“鹅湖之会”闻名天下,白鹭洲书院以人才辈出、办学800年著称。江西曾涌现出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黄庭坚、朱熹、汤显祖、文天祥、宋应星、八大山人、陈寅格、詹天佑等一大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历史名人,在不同文化层面和不同历史进程中彰显出知识的光辉。明代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代表着中国古典戏剧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明初形成的弋阳腔是南戏高腔的源头,演变成京剧、川剧等多种戏曲。江西物产丰富,有亚洲最大的铜矿和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植物系统演化中各阶段代表植物均有分布,还有 “活化石”银杏等。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源远流长,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的特色闻名中外。樟树的四特酒,被周恩来总理赞誉为“清、香、酶、纯",四特酒由此而得名。遂川的狗牯脑茶,曾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南丰蜜橘,历史上是皇室贡品。婺源的“婺绿”同修水带所产红茶,被誉为“绝品”。九江庐山的“庐山云雾茶”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水果以南丰宝情、遂川金桔、南康早熟柚等为名贵地方品种。此外, 还有中华猕猴桃、赣南脐橙、 南安板鸭、泰和乌鸡、金圣卷烟等。江西的旅游资源可以概括为:红色摇篮、绿色家间、古色厚土。绿色家园概括说是“一湖清水、三颗明珠、四大世界遗产、六座名山、一个最美乡村”:一湖清水指鄱阳湖, 三颗明珠指柘林湖、仙女湖、陡水湖,四大世界遗产指庐山、三清山、龙虎山、龟峰,六座名山指武功山、明月山等,一个最美乡村是婺源。古色厚土概括说是“七个千年、十大历史名人”。七个千年:1千年瓷都景德镇;2千年宋城赣州;3千年药都一樟树(宜春市代管县级市);4千年名楼--滕王阁、浔阳楼、郁孤台、八境台;5千年书院--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6千年古村一流坑古村、理坑古村、竹桥古村等,其中抚州市乐安县的流坑古村被誉为“千古一村”;7千年古寺--九江能仁寺、庐山东林寺、九江真如寺、吉安青原山净居寺、鹰潭龙虎山天师府,其中庐山东林寺为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九江真如寺为中国佛教“三大样板丛林”之一,龙虎山天师府是历代天师起居之所号称“南国第一家"。

5,上饶的横峰和铅山是同一个高速口叫杨梅岭高速那鹅湖书院那是不

鹅湖书院当然是一个高速出口。应该是上饶到永平与鹅湖的交叉路口那里,那里还有个加油站的。是在那里下的高速。去永平和鹅湖就比较近了。
取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6,江西省导游词

江西省导游词   作为一名可信赖的导游人员,就有可能用到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讲解词。我们该怎么去写导游词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江西省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西省导游词1   鹅湖书院位于江西铅山县鹅湖山麓,山为武夷支脉,因山上有鹅湖得名。具体位于原鹅湖寺西侧,距河口镇15公里。与吉安白鹭洲书院、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齐名,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   南宋淳熙二年(1175),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在此聚会讲学。四子殁,信州刺史杨汝砺筑“四贤祠”以资纪念。淳祜十年(1250),朝廷命名为“文宗书院”。明景泰四年(1453)重建时,称“鹅湖书院”。书院建筑背山面畈,占地约5400平方米。八百余年来,递废兴,建筑规模几经变动。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修建后的基本布局为:院墙前临照塘,墙内左义门、右义门。   建筑共六进:一、头门;二、青石碑坊;三、泮池,池上有雕栏石拱桥,泮池两各有一碑亭;四、仪门,三楹,两翼有庑廓;五、会元堂,五楹;六、御书楼。东西两廓各有读书号房20幢。1957年,江西省文化厅拨款重修,1959年,被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05月25日,鹅湖书院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书院占地8000平方米。书院前面有石山作屏,山巅巨石覆盖,石尖耸立,千姿万态,突兀峥嵘。左右两侧山势合抱,重峰叠峦,苍翠欲滴。其左侧山顶,还有飞瀑倾泻而下。书院所在的山谷小平川,更是古木参天,曲径流泉,幽静无比。   鹅湖书院在鹅湖寺,即仁寿寺的左边,而鹅湖塔则在鹅湖书院的左边。鹅湖书院的大门,不在正中,而在左面,所以正对着鹅湖塔。书院四周有山有溪,环境幽雅。鹅湖书院比鹅湖寺大得多,建筑规模颇似孔庙。由大门进去,经过两排桃树,有一个大圆门,圆门内有一个大院子,对面又是一个大圆门,上面是三排殿宇,由此登石阶而入,又是一个院子,里面是半月池,池周围是石栏杆。渡过古桥是第一排殿宇,再过一个院子,是第二排殿宇,其最后一排殿宇,是四贤祠。祠前也是一个院子,祠后则是一个相当高的坪台,其下有一小池,其后是一座高墙,正对那两大圆门的北端高墙。这三排殿宇是主屋。在主屋两旁,又是一排一排的房屋,错落有致。   在鹅湖书院后面的四贤词内,设有朱、吕、二陆四个牌位,又有一个题着“顿渐同归”字样的匾额,这和书院前排建筑中所悬“道学之宗”的御匾,正遥遥相对,由此可见宋代朱陆鹅湖之会的盛况。抗日战争期间,鹅湖书院成为东南训练团的驻扎营地。 江西省导游词2   会仙岛:又名水上乐园,位于舞龙湖景区的东部,面积250平方米,是仙女湖开发最小的岛,也是仙女湖的标志性景点。相传很早以前,有位新余檀郎在此偶遇下凡羽仙,并与其中最年轻、最美丽的仙女佳偶天成,“会仙岛”因此得名。岛上由会仙台和“毛衣女下凡”群雕两大部分组成。会仙台高约9米,平面为圆形,是带刹穹窿顶式艺术楼阁建筑,分为楼阁与楼座上下两部分,房外环绕2米宽的阁廊,是游客观鹭的好场所。会仙台前面矗立着“毛衣女下凡”群雕,雕塑基座上镌有东晋干宝所著《搜神记》卷十四《田中毛衣女》全文。群雕采用圆雕与高浮雕相结合的技法,从上至下雕塑了七位仙女,她们兰芬灵濯,玉莹尘清,挥舞玉臂,脚踏祥云,仿佛从天上飘然而下。岛上配有水上摩托、水上飞机、水上游泳池等亲水性自娱项目。   万年桥:是明嘉靖三十五年首辅严嵩捐建的“七桥一路”中的一桥。秋冬时节水位回落,站在钤阳湖岸清晰可见经历了478年的万年桥雄姿巍然浮于两岸之间,桥孔仍历历可数,宛如游龙嬉水。万年桥全长386米,宽8米,共10墩11拱,筑桥工艺精美绝伦。据考证,万年桥是江西现存联拱石桥建造最早、使用最久的桥之一,也是明朝江西第一座有具体日期可考的古桥,为江西第四大联拱石桥。上世纪80年代,当文物专家在探视该桥时曾发感慨:仅万年桥就可建一座博物馆。   洪阳洞:位于钤阳湖西北岸的袁岭山腰,属喀斯特溶岩地貌。由于东晋著名道学家葛洪、娄阳二人曾在洞内修炼制丹,所以集二人之名,取为洪阳洞。又由于此洞距离介桥严家只有数里,明朝权相严嵩小时候曾在洞中读书,所以又叫严嵩洞。到现今民间仍流传“狐仙伴读”、“吞食夜明珠”的神话故事,百姓又称之狐仙洞。根据《分宜县志》记载:此洞“有石室十七,石穴七十二”,绵延十余里,分为东西二部分。东部高大宽敞,西段幽暗深邃。洞内怪石壁立,钟乳嶙峋,琳琅满目,仪态万千!过去有人进到第七十二间洞时,听见洞外昌山渡传来的篙声。洞口迎面石壁上刻有“洪阳古洞天”五个古朴苍劲的大字,两边刻有前人留下的游记题诗。洞口原设有葛洪、娄阳两位道教宗师的神像。东侧向顶部倾斜的石榻上有一个凹陷如鸡心的池子,旁边横躺着一块象锅灶的黑石,据说这就是葛洪、娄阳炼丹的丹池丹灶。将手伸到丹池丹灶的上面,还可以感觉到一股上冲、腾发的热气,相传这是当年炼丹后尚未散尽的余热。   仙女湖之旅就要结束了,希望这次旅行能给各位留下美好难忘的回忆,离别之际我借仙女湖的仙水灵气,祝愿大家身体康泰、好运常伴! 江西省导游词3   千年古村群游览区,位于南昌市所辖安义县南面约十公里的西山梅岭之麓。该游览区,由京台、罗田和水南三大古村落组成,面积约3平方公里。三座古村落成鼎足之势,村间有长寿大道、祈福古道和丰禄大道(简称"福、禄、寿三星道"相连通,各自相距仅一里之遥。三大村落既是独立的,又是一个有机整体。   京台村: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年历史。该村有刘、李两大姓。刘姓村民,为汉代学者刘向后裔,初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迁居此地。明初洪武年间,李氏 之祖则由朝廷授封而落户于此。千年古村,远离嚣尘,许多古建民居至今保存完好,如石牌坊、古井石槽、古戏台、砖石大门、四十八天井古屋等。游人至此,定能感受农耕生活之情,油然而生归园田居之趣。   罗田村: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年的历史。该村均为黄姓,传为祝融帝后裔,为避战乱,于晚唐广明年间由湖北蕲州迁徙至此。民谣有云:"小小安义县,大大罗田黄。"足见罗田黄家名声之大。该村乃当年香客赴西山万寿宫朝拜许真君的.必经之地,帮店铺比肓,商贾云集,称一时之盛。该村古街、麻石板道、古车辙清晰可见,整个村庄至今保留着完整的地下排水系统。民居古建、砖雕、石刻、木雕构件古朴而精美。该村有"长寿村"之誉。唐代黄樟生机盎然,"寿康"方井泉水甘冽,驻足古村,不禁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水南村:该村村民为古罗田村黄氏分支后裔。明初洪武七年(公元1369年)族祖一 能公在此开新基拓新村。该村现存古屋规模宏大,装修考究,雕饰精美,栩栩如生,令人叹服,驻足于当年张勋"辫帅"打工时所出入的古屋,流连于丹桂飘香的黄氏宗祠,游人们仿佛还能蝗到那渐渐消逝的历史的回音。这里的"水南民俗馆",陈列有许多不可多得的展品,看见这些丰富的物件,不难想象先民们的生活和生产的情和景。   三大自然村落有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86幢,面积21800余平方米。古建民居规模宏大、保存完整、雕饰精美、文化内涵厚重。主要景点有:占地八亩拥有48个天井的世大夫第;6人合抱不下距今110余年的唐代黄樟;再现昔日罗田繁华商贸景象的400余米长的古街道;反映江南农村民俗文化特点的水南民俗馆;商贾名媛起居的闺秀楼;雕有一百只形态各异蝙蝠堪称中国窗雕工艺一绝的"百福图";体现忠孝节义的黄氏、刘氏祠堂;雕龙画凤江南农村少见的古戏台;散发着浓郁书香气息的曦庐(墨庄)等等。千年古村群是古代赣文化和赣商文化的完美结合,是都市市民追溯历史、感受自然、体验农家生活的绝好去处,它最有神秘风采,最有古郡风韵,最有田园风光,最有乡村风貌。 江西省导游词4   各位游客: 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来到有江西煤都之美誉的城市——萍乡市。   萍乡市位于江西省西部,地处湘赣边界,萍乡市总面积3827平方千米,2008年统计的人口总数为185万。全市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5.4%,并在2009年成功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   萍乡因楚昭王在此地得到萍实而得名,据说春秋战国楚昭王渡江时,江中漂来一物,又红又圆,大小如斗。他问遍了满朝文武都无人知道,于是派使者到鲁国问孔子,孔子道:此物为萍实,集天地精华而成,千年难得一遇,是吉祥物,只有称霸的人才能得到。于是,后人便把楚王得萍实的地方称之为萍乡,即“萍实之乡”。   山水蕴灵秀,人物自风流。有中国保尔之称的吴运铎先生就是出自萍乡,吴运铎是我国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是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他撰写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曾教育了整整一代人。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张国焘也是出自萍乡。   萍乡的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其中有省级风景名胜区杨岐山,水景独特的孽龙洞,此外,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秋收起义的发祥地和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诞生地,红色旅游的资源非常丰富。萍乡保留下来的傩文化之丰富完整全国罕见,具有非常宝贵的文化价值和欣赏价值。   下面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武功山,武功山风景区位于萍乡市芦溪县东南边境,面积达260平方千米,武功山主峰1918.24米,是江西境内的最高峰,集雄奇峻秀自然风光于一身。武功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山。景区分为金顶、九龙山、发云界、灵芝峰四大景区。上有着南方罕见的高山草甸十万亩和众多的瀑布群,保存有大量的原始次森林和国家一二级珍稀的动植物资源。历史上武功山曾与庐山、衡山并称为东南三大天柱,是佛道两家的胜景福地,武功山上至今仍保存完整的古祭坛群。好了,武功山就先介绍到这里。   游客朋友们,好酒需要品尝,好景点也需要亲临观赏,祝愿大家在这次旅行中能够玩的开心和尽兴,我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 江西省导游词5   江西省省会。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处,赣江、抚河尾阁,鄱阳湖平原区域内。总面积七千四百零二点三六平方千米。市区约一百二十四万。南昌设东湖、西湖、青云谱、湾里、青山湖五个行政区及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红谷滩新区及南昌、新建、进贤、安义四县。   地貌以平原为主,兼有广阔的水域和较大数量的岗地、低丘。赣江、抚河自南向北流经境内。整个地势大致呈西部和东南部高,北部低的半包围倾斜状态。年均温一七点一至一七点七摄氏度,年降水量为一五一五至一五九五毫米。   南昌始建于公元前二零二年(汉高祖五年),汉朝开国名将颖阳侯灌婴奉命率兵进驻南昌一带,并正式设置豫章郡和南昌县。次年(前二零一年),在南昌筑一土城称“灌城”。此后,南昌几易其名:汉时属豫章郡,南朝为豫章国。隋在南昌置洪州总管府。大业初,废州复置豫章郡,改南昌为豫章,为历代郡、府、县、道治所。一九二六年建市,一九四九年六月七日,南昌市人民政府成立。   土地肥沃,水域宽广,资源丰富。全市土地总面积一万一千零三五万亩,其中耕地面积四百四十六点九八万亩,水域面积三百三十点六五万亩。主要的经济鱼类有草、青鲢、鲤、鲫、扁、银鱼等。矿产有花岗石、石英石及陶瓷土、煤炭、水晶、铜都有一定储量。植被繁茂的西山,野生动植物颇多。   南昌市处我国南北交通要道。明清时代,南北官商来往,多取道南昌。现已建成的水、陆、空交通网络,可通往全省和全国各地。南昌航空站可与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武汉、福州、香港等地直接通航。工业占主导地住。全市工业以机械、纺织(服装)、食品、电子为重点,还有飞机制造、冶金、轻工、化工、医药、建材等行业。   南昌地区文化历史悠久,素“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称。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明末清初朱耷(八大山人)的书画艺术,均名扬中外。   一九八六年,南昌市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全市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六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三九处。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贺龙、叶挺指挥部旧址及三十年代新四军旧址均设在市内。市内还有全国四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 江西省导游词6   铅山县建于南唐保大十一年(953),距今已逾千年。明清时期与上海的松江、江浙的苏杭、安徽的芜湖、江西的景德镇并称为“江南五大手工业中心”,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现为中国连四纸传统造纸工艺之乡、万里茶道第一镇。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河口镇与石塘镇、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河口明清古街、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鹅湖书院、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四纸制作工艺。有“隔河二宰相、百里三状元、一门九进士”的佳话;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首开学术辩论之先河;辛弃疾晚年寓居铅山,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铅山县土地327万亩,其中水稻土52·7万亩,红壤土223万亩,耕地34万亩。铅山县共有水田30万亩,旱地3万亩。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年产粮食3亿斤,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铅山县山林面积250万亩,其中用材林82万亩,毛竹林4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80%。境内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河流众多,干流信江自东向西,横跨县境北部,支流有铅山河、陈坊河、石塘河,年地表径流总量17·24亿立方米,人平拥有水资源8788立方米,高于全国人均水量200%,高于全省50%,河流水能蕴藏量14亿千瓦,可开发电量6·7亿千瓦时,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可开发电能53万千瓦时。   铅山属中亚热带温湿型气候,距海洋较近,受亚洲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季风交叉影响,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根据1959年—20xx年气象资料统计,20xx年平均气温在17。2℃至19。6℃之间,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6·1℃,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9。5℃,年均降水量1700至2100毫米,平均年日照为1792小时,年均无霜期25l至274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由于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农作物生长十分繁茂。 江西省导游词7 各位团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带大家参观的是江西省级风景名胜--大观楼,原名锦水奇观楼,也就是高安古郡城的谯楼,古有“负山面江、胜概甚伟”之称。它座落在高安市城锦江北岸,现在高安市人民政府正前方。谯楼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原楼匾题“宋祀源流”。在元代兵祸中被焚毁。明朝万历中叶知县田一甲按明代风格重建,清嘉庆二十年(1815)由瑞州(今高安)知府石俊主持按原貌再次重建,取范仲淹“《岳阳楼记》......岳阳楼之大观也”之意改名为大观楼,1966年5月““””期间,改名为“东风楼”,1980年地名普查中,恢复原名“大观楼”,一直沿袭至今。这座楼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机炸毁,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县政府于民国三十五年冬(1946)进行了简易修复,   解放后,于1963年9月由高安县人民检察院主持作了一次修复,20xx--20xx年为恢复大观楼原貌,又筹资500余万元重建。现大观楼三层,高20余米,宽16米,长60米。重檐高挑,金黄色琉璃顶,缀饰华丽,屹立江畔,宏伟壮观,是高安市著名的八景之首。登临楼台,可俯瞰全城,高安风光美景,尽收眼底。清同治《高安县志》有载:北宋大文豪苏辙“登郡谯偶见姜应明司马醉归”诗:“苍然暮色映楼台,江市游人夜未归,何处酒仙无一事,肩舆鼾睡过江来”。明代著名史学家陈邦瞻也曾游此楼留下“人烟双合市,春树万家深”的诗赞。明代诗人邹师鲁亦有诗云:“相传此地有丹雷,锦练长虹锁断舟,灯火万家环两雉,楼台千蜃映中流......”。明朝诗人熊茂松诗:“万井弦歌环卧阁,千家烟火入登楼”的赞句。1946年国民党高安县县长龙起凤(民主人士、解放后曾任景德镇市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题书“大观楼”匾,1958年,原江西省省长邵式平曾书“大观楼”匾。1986年中国著名书法家黄天壁再书“大观楼”匾。1991年原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白栋材又书“大观楼”匾。1983年5月,高安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0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载入了《中国名胜辞典》、《中国旅游大全》。千百年来,这座楼经过了多次重建、改建和维修,虽然风格各异,但一直屹立在锦江北岸,是高安市城始建最早,而仅存的一座古建筑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   好了,我们已经到了,大家请随我登楼。我们现在已经上到了露天观景平台。东西两边各建有一座小亭,中间这座楼阁就是陈设大观楼历代文人墨宝及大观楼由来的展厅。里面第一层是陈列了一些高安历次考古发掘的一些陶瓷精品(当然这些只是仿制品)、名人字画,二层就是陈列了高安的一个立体规划图。大家自已可以随处看看。在这里大家还可以凭栏远眺,滔滔锦江水一路向东流。说到锦江,它又名蜀江,俗称锦水,是赣江的支流,发源于宜春市慈化,向东流经万载、宜丰、上高、高安,由新建县汇入赣江。全长280余公里,高安境内78公里,江水清澈透明,常年可通航。在晋时,瘟疫流行,不少人染病而亡。于是有人向道士许真君求救,许真君给了画了符的水壶和竹子一枝,并叮嘱将竹子栽在江边,把符水倒在江的上游,这样,病人饮了江中的水,都能病除身健。消息传开,病人纷纷到江中取水喝,果然灵验,江水能消灾除病,其价值胜似金帛,“金”与“帛”合字为“锦”故将蜀江改名为“锦江”。所以咱们的这楼最早就是叫“锦水奇观楼”。锦江对面大家还可以看到一排欧式风情建筑,这是高安城市建设的一个亮点。   现在我们下到大观楼前继续参观,大家看到这一个石坊,叫“青宫大保坊”。清同治《高安县志》有载:在郡谯楼(即大观楼)前,“青宫大保坊”左,建有“状元台”,俯瞰锦江。寰春秋赴试,台前竖大魁字旗,郡守于此地饯行,明嘉靖甲午立吴山,敖铣等赴应变会试,太守朱鸿渐饯行,有巨鲤跃入吴舟,朱贺以诗明,年乙未山果及第,铣中二甲第三。遗迹今废。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青宫大保坊是吴山高中,官为探花、礼部尚书后兴建的。当然这也已经不是原来的了。   好了,我们的讲解就到这里了,现在大家自由活动一下,照照相,十分钟之后集合上车。   经过一天的愉快行程,我们的旅游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希望通过这次旅游,能给大家带来一个好的心情。我们真诚地期望大家再次光临。谢谢大家! ;

7,鹅湖书院在哪里啊

鹅湖书院位于江西铅山县鹅湖山麓,山为武夷支脉,因山上有鹅湖得名。书院占地8000平方米。书院前面有石山作屏,山巅巨石...明代景泰(公元1450—1456年)年间,又重修扩建,并正式定名“鹅湖书院”。
垃圾地方。
在上饶

8,我在上饶市区想去铅山的鹅湖书院一日游

可以在大市场(三江客运站)坐“上饶-永平”或者“上饶-铅山”的汽车,告诉司机要去鹅湖书院,他会告诉你在哪里停车(加油站附近),大概是20-30分钟左右可以到的,现在春运车费估计是7-8元左右每人。到了路边还有段路到鹅湖书院的,可以找个面包车搭下,估计也回来就路边搭车--上饶的汽车的就可以了。 详情可以到铅山社区问下,很多铅山人的。

9,上饶到河口镇的车经过鹅湖书院吗

如不走高速去铅山,可以从上饶市的三江片区的大市场车站经过 茶亭 鹅湖镇 等地走。可鹅湖镇距离鹅湖书院大约还有6公里。图片中红色方框内就是从鹅湖镇去鹅湖书院的路线。
在信江河边,明清古街,沿复兴路往北走10几分钟后即到,不过没有开发的,老街而已。在河口汽车站坐中巴可去石塘,10元左右,最好早上去,下午回县城歇,

10,作文鹅湖书院450字

鹅湖书院位于上饶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山麓,为古代江西四大书院之一,占地8000平方米。鹅湖书院曾是一个著名的文化中心。尤其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等人的鹅湖之会,成为中国儒学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盛事。人们为了纪念“鹅湖之会”,在书院后建了“四贤祠”。宋淳熙十年赐名“文宗书院”,后更名为“鹅湖书院”。书院自南宋至清代,八百多年来,几次兵毁,又几次重建。其中以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整修和扩建工程规模最大。康熙皇帝还为御书楼题字作对。书院历经数百年,风貌依旧,格局完整,原状留存,是书院实物遗存中少有的得以完整原貌保存的一处。院内设有“鹅湖之会与鹅湖书院”、“辛弃疾与铅山”等固定的展览、陈列。书院平均每年接待参加人数达6万多人次,其中仅接待海外专家学者及文化团体就达1万人次
第一次听到这个江西四大书院之一“鹅湖书院”的名字时,觉得“鹅湖”二字一定是某两个生僻难写的字所组成,仿佛这才是一个古代书院所应有的饱含文化气息的名字。 鹅湖书院位于江西省铅山县鹅湖山北麓,地理位置优越,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与心学家陆九渊,陆九龄的讲学聚会之地,史称“鹅湖之会”。书院的建筑规模颇似孔庙:读书房,会元堂,讲学堂,御书楼,泮池,房舍等等建筑依然非常齐全,布局规整。仿佛真实再现了当年书院中人们的生活场景。 我对古代的那些书院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次来到江西铅山,自然不会放过这里。我一直觉得,每一所书院,都会拥有他自己的气质和精神,这是一种智慧升华之后的遗留。先贤们在这里修行自我,也凝练了这里的氛围。无论书院中有多少学士功成名就,有多少学士碌碌终生,他们都在书院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而这些印记经过历史的销蚀之后,又由书院为已归尘土的他们证明。 或许是因为春节时期,书院内并无游人。整个书院在宁静中显得格外真实。我在书院内漫无目的缓缓前行,看看这幅对联,瞧瞧那几个木刻。纵使这个古迹已被重修多次,但整个书院所蕴含的文化气息和历史韵味,却一丝一丝扩展在这难得的宁静之中。 我把整个书院大概游览了一遍,并没有多少新奇之处。只是不知道当年朱熹和陆氏兄弟聚会时所落座之地,是否便是今日这桌椅摆放之地;当年学子们的洗笔池,是否就是这里用石篱围上的一个小水池;当年学士们熬夜苦读之地的舍房,是否就是这里空无一物的水泥地隔间;还有那通往御书楼二楼藏书阁的大门,上面挂着一把已经生锈的门锁,也不知道上面是否还有藏书。只不过,这些对我而言都不重要了。 这时,书院迎来了一批游客,导游拿着喇叭介绍着书院里的历史故事。我避过了他们,继续漫无目的的游览。对我而言,鹅湖书院是有着属于他的历史故事,但并不是这里的故事。人们只是在这里构架出一个古时鹅湖书院的空间虚影,以此铭记已归尘土的过去。就如同书院用了两个通俗的文字,却以此升华满袖的书香,随行的墨宝。 真实的书院应该在每个人的内心积淀。
文章TAG:鹅湖书院鹅湖书院书院在哪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