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要讲明,明朝的广东与现在的广东管理范围是有所不同的。在明朝的广东管辖范围有土司管理的存在,但在今天的广东省所辖的相对应的范围,在历史上没有土司管理的存在,有人会问,今天的上思县有土司存在的地方,在当时明朝是否完全属于广东管辖?这个严格来还得要更细致的考证。
1、明朝的海防系统是怎么样的?
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国家,到了明代,其海岸线已北至辽东半岛,南至海南岛,大陆海岸线达1.8万千米,这么长的海岸线,明代统治者已开始认识到海防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海防已经成为国家安全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海防政策发展大致分成了三个阶段即明代的前期、中期、晚期,明前期,倭患还不十分突出,这一时期统治者采取陆地设置卫所和海边设置水寨模式,并在沿海地区设置水兵放哨。
与此同时,为防止海上经商人员和海盗勾结,还实行了海禁政策,到了明中期,倭寇之患变本加厉,他们大肆掠夺造成了沿海地区百姓生命财产遭到严重威胁,也影响到了明政府对沿海一带的稳定,鉴于此,明朝政府厉行海禁,增加军力,整治旧装备,修葺完善海防设施,另外实行了“募兵制”,募乡兵,征民船,极大的增强了官兵的海防能力。
2、明朝的时候广东有土司吗?分布在哪里?
必须要讲明,明朝的广东与现在的广东管理范围是有所不同的,在明朝的广东管辖范围有土司管理的存在,但在今天的广东省所辖的相对应的范围,在历史上没有土司管理的存在。明朝以前,海南、钦州、防城港及雷州半岛均属于广西管辖,明朝以后以上地域才划归广东管理。广西与云南、四川、贵州在历史上都实行过土司管理制度,土司制度是过去历代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一种管理制度。
“土司”又称“土官”,是中央王朝任命的世袭的少数民族为主的土官,土地为土司所有,对治下的农奴有很大的管治权,不同于上面任命下派有任期的“流官”而言。明确有记载的,广西今天的防城港的下辖县上思县,从唐朝就开始施行土司制,一直到明朝弘治十八年即公元1505年,这里才改土归流,期间,一共实行了800多年的土司管理。
在宋朝,黄氏土司管治在这一带延袭了200多年,当然,有人会问,今天的上思县有土司存在的地方,在当时明朝是否完全属于广东管辖?这个严格来说,还得要更细致的考证。但是,上思有些地方属于当时的广东,是从反映历史资料的地图上看得到的,而在琼州,即今天的海南,是实行过黎族土司管理的。明朝沈德符写的《野获编补造》记载:“土官之设,惟云、贵、川、湖及广西,而广东琼州府亦间有抚黎之土县佐成化间,广东琼州府感恩县有土官知县姜鉴,
广东广西合称两广,明清时期还专门设置了“两广总督”来管理。两广是怎么来的?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始皇的仲父(干爹)吕不韦出版了《吕氏春秋》,书中提到关于“百越”的只言片语,但没有解释“百越”的具体位置,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灭六国后就盯上了百越,派屠睢率领50万大军攻打岭南;征服了百越。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全国设为36郡,
在岭南地区就设置了桂林、象、南海3个郡。“南海”就是指“南方的海”,南海郡辖境是东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等大部分地区,公元前203年南海郡尉任嚣病逝,委任龙川县令赵佗代职。赵佗就起兵隔绝五岭通中原的道路,以武力攻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建立了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派10万大军灭了南越国,设立了交州,汉武帝又将南越国分成9个郡(南海、苍梧、郁林、和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并下诏:“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并规定交州治所就叫广信(今梧州市),这就是说两广的“广”字源于汉武帝诏书,东汉13州,就有交州,管辖今两广大部分地域和越南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