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人祖先的发展历程满族人的祖先叫做靺鞨,是一个原始的渔猎部落。在朝廷废“勃极烈制”,建中央集权体制;在地方压缩“猛克安制”适用范围,设立路、府、州、县地方行政机构;在人才选拔上,采用科举制度,教授儒家经典,大量汉人、契丹人、渤海人被授予官职;在法律上,参阅唐宋法律体系,出台了《皇统制》;为加对南部强疆域控制,金国又将都城从上京会宁府迁到中都燕京。
1、清朝是满族建立的,满族在中国的哪个地方?满族、女真族是什么关系?
满族发迹于中国的东北。满族的组成比较复杂,由建州女真为骨干的女真人,也有大量的汉人,还有一些蒙古人,从现代基因分析,满族的基因组成中,汉族基因占比最大(这类资料网上很多)。也就是说,现代满族与汉族,在血统上十分接近,宋代末年,金为蒙古所灭,蒙古人对金国人进行非常残酷的屠杀。金国的女真人几乎全灭,在当时已经不成其为一个实体民族,
明末的女真,在文字、语言、习俗等方面,对宋代末年的女真没有明显的继承性。在宗教方面,金国女真在立国后信奉道教和佛教,基本放弃萨满教,但建州女真一开始还是信奉萨满教。入关后,清朝以佛教为主,并且在国家行政体制、语言文字等全盘汉化,综上所述,满族的前身可能是明代从通古斯南移的渔猎民族为骨干,后来逐步征服东北并吸纳大量汉人而组成。
做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的满族,其民族史漫长而丰富,满族也是为数不多的一个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对汉民族亦步亦趋、与汉人如影相随的民族,虽然“满族”这一称呼出现的比较晚,但它的前身却源远流长,刻尽历史沧桑。满族人的发源地准确的说,关于满族的发源地有中西两种观点:中国考古学家认为是长白山与黑龙江之间,故称为白山黑水;而部分外国历史学家则认为是黑龙江下游,现属俄罗斯远东省份的森林山地,
前者较后者笼统,而两者又都没有超出白山黑水的范畴。满族人祖先的发展历程满族人的祖先叫做靺鞨,是一个原始的渔猎部落,靺鞨在先秦的时候称为“肃慎”,刘汉至曹魏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自称“勿吉”。隋唐之前,勿吉化分为粟末、伯咄、安车骨、拂涅、黑水、白山七大部落,隋朝时正式更名“靺鞨”。唐帝国的光芒点亮了世界,也吸引了深山老林人的目光,一部分靺鞨人成为了唐朝忠实的学徒,
其实,最终只有粟末靺鞨与黑水靺鞨人从落后封闭走向开化,跨出森林,来到平原,接受文明的洗礼。然而,粟末靺鞨与黑水靺鞨的崛起,却先后经历了200余年的时间差,唐高宗时期,大将李勣灭高句丽,内迁20万民众,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之后,臣服高句丽的白山靺鞨归顺唐朝;伯咄部与安车骨部化整为零,鸟兽散尽;粟末靺鞨则迁剧营州(今辽宁朝阳市);黑水靺鞨继续在北部丛林中摸索和挣扎,
(粟末靺鞨)渤海国——东亚文明记忆中的海东盛国,满族人祖先辉煌的第一章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表示归顺唐朝,并送次子大武艺入唐充当人质,玄宗皇帝赐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随后,一个名叫渤海的国家在白山黑水间冉冉升起,其光芒也在东北亚闪耀了整整200年,渤海国在大仁秀时期(817~830)达到鼎盛,成为闻名于世的“海东盛国”。
公元926年,渤海国被契丹征服,并沦为其附庸,此后,渤海国大量王室成员迁徙到朝鲜半岛,成为高句丽及新罗国民的一部分。黑水靺鞨的崛起,离满族人魂牵梦萦的大金出于对粟末靺鞨的羡慕,那个在北部丛林中摸爬滚打的黑水靺鞨蠢蠢欲动,五代十国时期,他们将名字改为“女真”,寓意“东方之鹰。辽国显然不会给这只鹰展翅高飞的机会,他们把实力较强的女真人编入直接管辖的户籍,迁到辽阳府以南,与汉、契丹杂居,被称为“熟女真;而生活在辉发江一带的女真与辽有着半羁縻关系,被称为“半生不熟女真”;仍生活在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以渔猎为生者称为“生女真”,
辽圣宗耶律宗真继位后,为避自己“宗真”名讳,将女真人的“两只脚”去掉,改称“女直人”。屈服只是一个过程,英雄总会找到东山再起的机会,1113年,女真完颜部的一名名叫完颜阿骨打的年轻人被推荐为都勃极烈,从此,这个部落联盟首领举起了抗辽大旗,1115年,阿骨打灭辽建金,一个喻意唯金不腐,万世不朽的国家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