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人在聊天的时候,都会问对方老家是哪里的,有些老人会说我的老家是河南,有的老人说我的老家是山东,还有一些老人说他的祖辈当年拖家带口,从山西大槐树历经千辛万苦搬到这的。在村子的正中央,还有着一座建造辉煌的杨家祠堂,中国人的“老家”是山西大槐树还是河南。
1、朱元璋的老家在哪里?
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出生于安徽省凤阳县(元朝叫濠州),祖籍江苏沛县城南朱庄,始祖朱期昌1148年北宋南渡迁江宁府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至第七世朱初一(朱元璋祖父)迁江苏盱眙第八世朱世珍(朱元璋父亲)迁安徽钟离(今凤阳县大庙镇)。朱元璋小名“重八”,至朱元璋确是第九代了(如常遇春父常六六,祖父常重五,曾祖父常四三,高祖父常三一,
安徽怀远常氏1157年北宋南渡自南阳镇《山东微山湖北南阳湖中一岛屿,应属滕县。》迁怀,至常遇春是第七世,)。朱元璋的先祖也居住在微山湖西部丰县沛县一带,从北方南迁,也应该在那个年代,凤阳明皇陵所以说,宋室南渡确实是一次人口大迁徙!朱元璋釆取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云集了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蓝玉、傅友德、冯胜等一批淮西猛将,刘伯温、李善长、胡惟庸、朱升等一干文臣,确定“先灭陈友谅,后灭张士诚”的战略方针,扫清江南群雄后,于1367年10月,派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军25万余人北伐中原,席卷大都(北京),直捣元上都开平,于1368年在应天府(南京)登基,建立了明朝。
2、杨家将的后代在哪里?现在怎么样?
巧了,小编我就是杨家将后人,来介绍一下我的家庭,我从小听我爷爷、祖爷爷讲我们是杨家将的后人,可是从我爷爷这一辈起,基本就不识字了,家谱更是没有,所以,我还真拿不出证据来。我的祖爷爷生于上世纪初,是旧社会的老秀才,好吃懒做、贪图享受,那就是传说中的老蛀虫,我爷爷小时候生病,我祖爷爷不管不顾,就知道自己抽大烟,我祖奶奶出去拿金银首饰换药,被人骗光了才回家。
因为我祖爷爷持续不断的努力,到我爷爷这一辈,终于成了一文不名、一字不识的无产阶级了,不过,我的祖爷爷并非没有一无是处,在解放战争时,全民当兵,我爷爷14岁也要上前线,祖爷爷害怕他战死沙场,来了一个替子从军,给解放军当了炊事员。改革开放后,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我爷爷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了十里八乡最有名的木匠,终于得到了大家的尊重,
我的伯父、爸爸也都子承父业,做了木匠瓦匠,在偏僻的农村,也算是有自己的技术,还算过得下去。我是一个80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在山西某县城当教师,我现在所处的县城,有杨家将操练水军的杨家港,还有杨继业和佘赛花定情的七星庙,更巧的是,我的老婆姓佘,来自于河南新乡佘家村。我结婚的时候,同学朋友都来祝贺,说我们这是要再续杨家将传奇,
但是计划生育政策不允许生七郎八虎,我们只要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中国,历来就是一个文化上的民族,不是血统上的民族,所以,认为自己有责任继承杨家将精神、有义务弘扬杨家将精神的杨家人,都应该算是杨家将后人。杨家将精神有哪些?作为后人我这么看:1,忠君爱国,现在我们提倡理性爱国,好好做好自己的一份事业,就是为国家增光添彩。
3、河南烩面是哪里流传过来的?
关于河南烩面的发源,有一个传说是和唐太宗李世民相关,但这类传说太多了(比如最著名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最后都被证明是假的,目前已经很难考证,因为相关历史文献中并无记载,但我们从河南最著名的两个烩面发源地却能找到相关一些资料。一个是郑州,一个是方城,从郑州来讲,最著名的非合记、萧记莫属,其中,在萧记烩面的记载上,创始人萧洪河原是郑州国营长春饭店做伊府面的师傅,是从自己拿手的伊府面中找到了灵感,将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的海参、鱿鱼加入羊肉烩面中,称之为三鲜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