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面前,家委会代表家长;在家长面前,家委会为学校代言。我认为,成立家委会是很有必要的,但家委会不能是个虚架子,要切实履行职责,如果每个家委会代表都只想着当代表能有什么好处,那么这样的家委会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如果成为家委会成员,与老师的关系会更紧密,因为收班费、采买班级用品等工作都需要家委会成员来做。
1、孩子的班级马上要选家委会成员了,加入家委会对孩子有益吗,是否有必要加入家委会?
如果成为家委会成员,与老师的关系会更紧密,因为收班费、采买班级用品等工作都需要家委会成员来做。有些消息能提前得知,这对小升初、中考的学生尤为重要,除了采购和收班费、记录开销,家委会成员在学校举行活动,需要志愿者时还要“挺身而出”。比如拍照、剪辑视频,制作PPT等,都需要家委会成员来做,对孩子还是有一定益处的,家委会家长积极支持老师工作,老师自然也会投桃报李,对家委会成员的孩子更关注一些。
有些活动,可能会多给这些同学机会,别说老师这样做不公平,谁都愿意给相信自己、支持自己的人关照和机会,老师也是人,管理班级自然希望能得到有资源的家长支持,这样班级活动更精彩,学生受益,老师活动评比也有面子。我家孩子学校举办美食节、六一亲子环保时装展,采购、准备的基本都是家委会成员家长,对孩子也是很好的体验和锻炼,
。
2、怎么看待家委会的存在?
苏州某小学家委会集体翻船该校一年级14个班,14个家委会商量好,在各自班级群发通知,让家长报名购买班服,说是跟学校商量后决定的,班服有几种款式,每个班可以自选一种,通知还特别强调,不强迫购买,但今年春游时会会统一穿班服,不穿校服,便于学生集体活动,然后所有的家长都报名了,当时有人提出质疑,有校服为何还要买班服,质疑被无视。
然后,家委会宣布全员购买,在家长群里发某宝链接,好家伙,打开是一家服装店,其中一款商品名称就是“XX小学班服”,你们这是商量好了来的吗?每套标价780元,比校服还贵,实际就一件外套和一条裤子,大概算了一下,每班50多人共800人左右,总价60多万,3天后,大部分家长已经下单,群里又来新通知,学校取消统一购买班服,为不影响学校声誉,家长自行决定是否购买班服。
实际上是有人举报到教育局,但学校声明未对家委会任何授意,教育局勒令学校整改,有的班级家委会被家长骂到解散,但后来大部分班级的家委会还是私下组织买了,因为很多订单已经发货。整个过程,周密安排,明显是准备好的套路,很难不让人怀疑有人谋利,家委会的本质是什么家委会不是合法的社会团体,不是民事主体,更没有社会权利,只是家长自发组织的小团体,严格地说,本质上与广场舞大妈群体没什么区别。
从法律上讲:没有上级监管,自发成立,不需要审批,自然没人监管,你不知道他们背地里干了些什么。没有商业收益,名义上是义务服务,实际上谁知道,业委会也是这么说的,你信吗?不负法律责任。家委会组织的任何活动,安排的任何事务,造成的后果,都没有法律责任主体,除非你能举证是其中某个人的责任,当然,也不否认,许多家委会在一定程度上为家长和学校老师做了不少事情,为家校沟通起到桥梁作用。
家委会的负面问题所谓无利不起早,社会上总有两种人,一种是纯粹乐于助人的人,这种人不多;一种是精致利己的人,这种人无处不在,家长都是成年人,成年人的世界自然是复杂的,在无监管无责任无盈利的“三无”运作模式下,家委会成员的行为必然失控。绑架老师管理权,家委会在传达通知、组织活动、志愿服务等方面有所付出,一定程度上承担了老师的部分工作,老师乐见其所,自然在学生管理上让渡一定的管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