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以为四川是由四条河流的合称,其实不然。说起气候新疆是最好,内地难有地方比较特别是南方,10月~12月可能是南方最好天气,其它不是雨就是热也大多呆在家和新疆的坏天气一样,诸葛家在琅琊也算是望族,家族里不少人在外为官,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是泰山郡丞,差不多相当于今天泰安市副市长。
1、诸葛亮到底是哪里人呢?
说这个问题前先说说我自己吧,我出生在山东临沂,在南京上大学,定居南京。现在说诸葛亮:出生在山东临沂,在临沂上学,后来隐居隆中,边工作边求学,再后来找了个好工作,开始在各地跑。不知道题主为何会有关于诸葛亮出生地的疑问,其实对于诸葛亮的出生地,无论历史记载还是民间研究都没有争议,有争议的是他的躬耕地,诸葛亮是个官二代,汉灵帝年间出生在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一个官吏人家。
琅琊阳都也就是现在的山东省沂南县,这里是我的老家,在沂南县城不仅有诸葛亮广场还有诸葛亮雕像、诸葛亮城、诸葛亮纪念馆、汉街、汉墓等景点,以汉历史文化为主,同时,沂南县也是书法家颜真卿的祖居地。《三国志诸葛亮传》写的很清楚,“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诸葛家在琅琊也算是望族,家族里不少人在外为官,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是泰山郡丞,差不多相当于今天泰安市副市长。
但是没有带妻儿赴任,诸葛亮兄妹生活在老家阳都县,在诸葛亮8岁时,父亲病逝于泰山,叔叔诸葛玄当时是刘表的手下,他请假回家先去泰山安葬了诸葛珪,然后又回老家探望侄子侄女。当时正逢曹操出兵攻打徐州琅琊一带,诸葛玄就把年幼的诸葛亮兄妹带上,准备接到自己那里去抚养长大,哪知道,就因为他请了会假,原本留给他的南昌市委书记兼市长(豫章太守)一职被别人取代了,诸葛玄只得带着诸葛亮兄妹去荆州投靠刘表。
但是还没到荆州呢,走到南阳郡诸葛玄就病的不行了,虽然当时有医圣张仲景作为诸葛家的家庭医生贴身照顾,诸葛玄还是死了,诸葛玄死了,诸葛亮不愿意投靠刘表,就带着弟弟妹妹在南阳郡找地方隐居下来,这就是躬耕于南阳的来历。一直到27岁,才被刘备聘请出山,成了刘备集团的总经理,至于诸葛亮躬耕的南阳,因为历史变迁,现在颇有争议,主要是河南南阳与湖北襄阳之争。
2、四川是由川东、川南、川西及川北四处合并而成,那么这个“川”是指哪条河呢?
很多人都以为四川是由四条河流的合称,其实不然,(作为一个四川人,最开始的时候也是这么认为的,后来有了稍微高级点的看法,就是合川、青川、汶川、北川这四个地方的合称)唐玄宗以前的行政区划,只有东、西两川,故简称“两川”。唐玄宗时,他又对此区划作了调整,有了剑南西川道、剑南东川道和山南西道的设置(山南西道辖今陕南、川北地区、治所在汗中),
3、都说“湖广填四川”,那成都的客家话,也就是土广东到底是属于哪里带过来的语言?
作为一名赣州客家人,同时也是历史爱好者,我在成都读大学时候,到洛带游玩就被当地老人的客家话震惊了,相似度70%以上。后来我又走访了很多地方,包括常去的龙潭寺,附近的三河场二台子,木兰,石板滩,远一些的简阳武庙,三台县,广安,仪陇等等等,有意和当地老人聊天,记住了一些信息:最多:据传来自广东,具体哪里大多不知道了,但是有老人提到梅州,也有提到韶州(韶关)其次:来自江西。
个别能记得来着赣州(虔州),在龙潭寺赶集遇到过几次,再次:来自汀州(今福建长汀上杭一带),在二台子听两位老人提到过。所以结论是:成都周边客家人,大部分来着广东北部-江西南部-福建西南部的客家人聚居区,这里是传统的南迁客家先民居住地,所以能形成相对一致的客家话语区,赣南粤北的丘陵地带,和成都天回山-龙泉山脉一带地形非常相似,包括山里的红土地,很多果树蔬果方便种植,这也能理解为什么很多客家人千里迁徙后,选择到这里安家,直到现在,已经三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