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 > 徐州市 > 于的用法,出师表中虚词于的用法及例句

于的用法,出师表中虚词于的用法及例句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2-05 13:40:50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出师表中虚词于的用法及例句

受任于败军之际(在)还于旧都(到)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1.于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受任于败军之际 此两处中于字的用法是一样的,表示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2.以 咨臣以当世之事 此句中的以当“把”、“拿”讲,表示对事物的处置,意为“拿时世问臣”。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此句中的以当“依、按、凭”讲,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可理解成“按众人的评议举宠为督”。3.之 奉命于危难之间此句中的之表示在某个时间或处所,意为“接受任务于危难的时候”。同样的用法还有之前之后之上之下等。愿陛下亲之信之 此句中的之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4.而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这里表示递进的关系。挺剑而起 此句用法同上

出师表中虚词于的用法及例句

2,于的意义和用法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 例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例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①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②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

于的意义和用法

3,于在古代的用法

下面解释来源于:http://wenwen.sogou.com/z/q654537962.htm“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1.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从”“和”“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在……方面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在……中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到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事》)—— 从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和、同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对、对于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 给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或“过”、“胜过”。例如:良曰:“长于臣。”(《鸿门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例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4.作为动词词头,这种用法相对较少见黄鸟于飞(《诗经。周南。葛覃》)
于 介词“于”的主要用法有: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②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③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 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如:“受制于人”的“于”。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5.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

于在古代的用法

4,于的古文用法

介词:   “于”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起来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充当状语或补语。   1.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   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   A.“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在”,或仍作“于”。   例:身直为闺合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报任安书》)   B.“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前,作状语。可译为“在”。   例:韩遂等起凉州,复为中郎将,西拒遂。于望垣硖北,为羌、胡数万人所围,粮食乏绝(《三国志·魏书·吕布传》)   ⑵引进行为动作的起始处所或来源。“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从”“由”“自”等。   例: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信陵君窃符救赵》)   ⑶引进动作行为到达的处所。“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至”“到”等。   例: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信陵君窃符救赵》)   2.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时间。   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时发生或出现。“于”所在的介宾结构既可出现在动词谓语前作状语,也可出现在动词谓语后作补语。可译为“在”。   例: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报任安书》)   ⑵表示动作行为延续或终止的时间。“于”所在的介宾结构常用在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到……时”“至”,或仍作“于”。   例: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报任安书》)   3.引进动作行为的内容。“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以”“把”等。   例:今予其敷心腹贤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尚书·盘庚下》)   4.引进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于”所在的介宾结构常用在动词之后,作补语。不必译出。   例: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报任安书》)   5.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向谁而发。“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向”。   例: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   6.引进交付、传递的接受者。“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给”,或仍作“于”。   例:景公有爱女,请嫁于晏子(《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7.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表示人、事物与行为动作之间的对待关系。   ⑴“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对”“对于”。   例: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报任安书》)   ⑵“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可译为“对”“对于”。   例:沣州人张居士,于禅学有所得,临终之岁,禅坐静室,约其徒满百日乃开(《续夷坚志·张居士》)   8.引进与甲方动作行为有关的乙方,表示动作行为是甲、乙双方共同完成或进行的,并表示在动作行为过程中甲方起主导作用,是主动者。“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跟”“同”“与”等。   例:六年春,齐伐宋,以其不同盟于齐(《史记·齐太公世家》)   9.引进用来比较或比拟的对象。一般用以说明异同。“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跟”“与”等。   例: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信陵君窃符救赵》)   10.引进比较的对象,表示程度的比较。“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形容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比”。   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   11.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被”。   例: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12.引进动作行为受益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为谁而发。“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前或之后,作状语或补语。可译为“为”。   例:群臣不尽力于鲁君者,非不能事君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按:群臣不为鲁君尽力。   [编辑本段]二、连词   连接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尚书》中用得较多。可译为“和”“与”等。   例:告汝德之说于罚之行(《尚书·康诰》)   按:告诉你施与恩德的说法和施行惩罚的道理。   [编辑本段]三、助词   1.用于句中,标志宾语前置。   例:四国于蕃,四方于宣(《诗经·大雅·崧高》)   按:蕃,捍御;宣,教化。捍御四国,教化四方。   2.用于句中,位于动词之前,主语之后,有时在表时间的词语或状语之后。使语句和谐,并有加强咏叹意味的作用。   例: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秦风·无衣》)   3.用于句首,有时并列用于动词前。   例:于疆于理,至于南海(《诗经·大雅·崧高》)   副词没有
文章TAG:于的用法用法出师表中虚

最近更新

  • 柔软拼音,柔软的近义词是

    柔软的近义词是柔软--绵软松软和善----和蔼----和气长久的近义词是永远柔软近义词:优柔,松软,柔嫩,柔和来自百度汉语|报错柔软_百度汉语[拼音][释义]1.软和;不坚硬2.[ ......

    徐州市 日期:2023-05-06

  • 柠檬和牛奶,牛奶和柠檬加在一起引起结块

    牛奶和柠檬加在一起引起结块:rn柠檬果汁是酸性的,里面有很多带正电荷的离子,而牛奶当加入牛奶的果汁时,由于异性相吸,大量蛋白质会聚集在正离子周围,形成宏观现象这就是牛奶贾柠檬果汁结 ......

    徐州市 日期:2023-05-06

  • 散丹,炒散丹怎么做

    炒散丹怎么做主料:羊肚250克辅料:香菜50克调料:料酒25克,味精3克,大葱15克,姜5克,大蒜(白皮)10克,胡椒粉5克,植物油25克,盐2克做法:1.将香菜切成3厘米长的段; ......

    徐州市 日期:2023-05-06

  • 紫薯山药糕,紫薯山药糕怎么做好吃紫薯山药

    紫薯山药糕怎么做好吃紫薯山药步骤1紫薯洗净煮熟,料理机打成泥。2加入黄油小火翻炒。3加白糖调味。4山药去皮蒸熟,趁热碾成泥,加入适量白糖和少许食用油。5将山药泥和紫薯泥搓成圆球,先 ......

    徐州市 日期:2023-05-06

  • 平易近人读后感,关于平易近人的800字作文

    关于平易近人的800字作文2,初中伊索寓言500字读后感1,关于平易近人的800字作文有人常把你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说“蜡烛只能给我们驱逐黑暗,而您,是在用圣火点亮我们 ......

    徐州市 日期:2023-05-06

  • 心性是什么意思,第一集:-0/-2)(四)

    谢心性是人物,心是你的心,性是气质,气质是性,谢心性是你的性格,这是心性或心性智慧,问:-0/是什么意思,谢问:心性,什么意思,问:心性,什么意思,问:心性,什么意思,问:心性,什 ......

    徐州市 日期:2023-05-06

  • 秦赵长平之战,秦赵两国在长平开战史称什么

    秦赵两国在长平开战史称什么长平之战。就叫长平之战,没什么其它的啦2,春秋战国著名战役之秦赵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历时三年(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是秦国军队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 ......

    徐州市 日期:2023-05-06

  • 猪肉芹菜馅饺子,猪肉芹菜馅饺子怎么做

    猪肉芹菜馅饺子怎么做制作方法1.芹菜去叶洗净,用开水焯烫一下,捞出过一道凉水,沥干水分后切成细末,在挤干芹菜中的水分。2.葱、蒜、姜切末备用。3.猪肉剁成泥,加入香油、蒜末、老抽、 ......

    徐州市 日期:20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