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 > 苏州市 > 赞美祖国的古诗,赞扬祖国的古诗

赞美祖国的古诗,赞扬祖国的古诗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1-18 17:07:01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1,赞扬祖国的古诗

白日依山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

赞扬祖国的古诗

2,歌颂赞美祖国的古诗词

歌颂赞美祖国的古诗词如下:1、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2、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前两句“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是好男儿,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全诗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而出,震撼人心。3、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4、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5、范成大的《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州桥》表现了沦陷区人民盼望光复的殷切心情,隐晦地流露了作者对议和不战政策的不满。表现了作者对人们所受耻辱的同情,对国家的期望。

歌颂赞美祖国的古诗词

3,有哪些赞美祖国的古诗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有哪些赞美祖国的古诗

4,赞美祖国的古诗

赞美祖国的诗句: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出自:唐代李白《望天门山》。赏析: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出自:唐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赏析: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出自: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独坐敬亭山》。译文: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赏析: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赏析: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5、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出自:唐代李白《送友人》。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5,有哪些赞扬祖国的诗词

《我爱这土地》《我用残损的手掌》<>等
有庆圆春。雪 等

6,赞美祖国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赞美祖国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赞美祖国的古诗(一)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赞美祖国的古诗(二)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赞美祖国的古诗(三)   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唐·李梦阳: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明·于谦: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赞美祖国的古诗(四)   宋·陆游: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三国志: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唐·李白: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7,古代经典歌颂祖国的诗文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歌颂祖国的古诗

野望 东皋薄暮望①,徙倚欲何依②。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③。 牧人驱犊返④,猎马带禽归⑤。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⑥。 还有好多呢。

9,古人对祖国的赞美的诗

望天门山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10,求有关赞美中国的古诗词

1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2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 作者: 华罗庚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3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5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7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文章TAG:赞美祖国的古诗赞美祖国古诗

最近更新

  • 遵守规则,以遵守规则为话题的作文

    以遵守规则为话题的作文2,遵守交通规则1,以遵守规则为话题的作文“没有规则,不成方圆。”这样的话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规则其实是社会的总管家,如果没有他,世界将是一片混乱;如果没有他, ......

    苏州市 日期:2023-05-06

  • 臭鱼的做法大全,臭拔鱼的做法大全

    本文目录一览1,臭拔鱼的做法大全2,请教臭鱼的做法有知道的吗3,怎么做臭鱼吃4,臭贵鱼怎么做好吃臭贵鱼的家常做法1,臭拔鱼的做法大全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材料:净鳜鱼500克,冬 ......

    苏州市 日期:2023-05-06

  • 科学发明,什么科学家发明了什么东西

    什么科学家发明了什么东西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碳丝灯泡,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爱迪生发明了电话,瓦特兄弟发明了蒸汽机,巴本发明了压力锅。爱迪生发明了点灯2,有什么科学 ......

    苏州市 日期:2023-05-06

  • 历史经验,学习历史的心得体会

    学习历史的心得体会我觉得学习历史是种兴趣和爱好,并不是说你分有多高就把历史学习得有多好。您好!最有效的方法是靠理解来记忆。其次则学会比较记忆。{0}2,学习历史的心得体会500字左 ......

    苏州市 日期:2023-05-06

  • 春天的花开,春天有哪些花开

    春天有哪些花开春季开花的植物有;三色堇、雏菊、金盏菊、诸葛菜、瓜叶菊、紫罗兰、虞美人、油菜花、郁金香、水仙、兰花、长寿花、报春花、迎春、连翘、杜鹃、白玉兰、桃花、杏花、郁李、樱花、 ......

    苏州市 日期:2023-05-06

  • 混凝土切割拆除,金刚石线锯切割混凝土拆除工程

    混凝土切割指混凝土构件、墙体、路面等的建造,就是用锯子把混凝土锯成块拆除静态拆除是混凝土-2/的一种,金刚石线锯适用范围:桥梁切割拆除、码头切割拆除、大型基础切割拆除施工特点可切割 ......

    苏州市 日期:2023-05-06

  • 狮子座和天蝎座,天蝎座和狮子座配吗

    天蝎座和狮子座配吗星座配对结果天蝎VS.狮子配对评分:50需要努力维持的一对星座比重:42:58解析:哇~“一山不容二虎”耶!自视甚高的蝎子,是水象星座之王,与火象星座之王狮子,要 ......

    苏州市 日期:2023-05-06

  • 特此证明,特此证明英文翻译成

    特此证明英文翻译成特此证明Herebycertifypromisespecially2,特此证明怎么翻译1.intestimonywhereof2.inwitnesswhereof ......

    苏州市 日期:20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