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如果有人在外面去逝,是不是不准进祠堂办丧事。不知你们哪里农村死人也是这个规矩,凡人在外面去逝的人都不准进入祠堂举办丧事,对于农村建祠堂的意义何在这个问题,我认为祠堂于我来说是相当于一个根的所在,虽然现在早已经不在村里像以前那样以一个姓氏聚居,但是有一个祠堂的存在,在一些节日相聚的时候心里会记得自己的根在哪里,祠堂里还有族谱,从族谱上可以知道自己的祖上是从哪一年来到这片土地上生存的。
1、在农村,如果村里有人在外面去世,是不是不准进祠堂办丧事?
在农村,如果有人在外面去逝,是不是不准进祠堂办丧事?你好,老娘舅很高兴回答你提的问题。祠堂是农村最圣神的地方,也就是最有权威的地方,凡是本族人去世都不分大小都可以入祠堂,并在祠堂里举办丧事。然而,在我们浙西山区却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人死入祠堂办丧事可以,但要按年龄按位置摆放,农村祠堂一般分为三井,分上、中、下三层。
凡是族人不满36岁以下的去世的人,应该把棺材摆放在下层偏房,36岁以上60岁以下的人去世,棺材应入位中层偏房;年满60岁以上的族人去世,棺材应摆放在上层最高的位置,并分男左女右,而像在族人在外面意外死亡的这种状况,是不允许将死亡人的遗体和棺材进入祠堂的,这是大忌,也是违反族规的。记得从我懂事起,我们村就有这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像有人在外面意外死亡或者自杀,弱水、车祸、女人生孩子在医院去世,像这类人死亡只能把尸体远回村外搭个帐篷举办丧事,就是连村里都不能进,只能将棺材摆放在村口的“百步外”,
后来,农村也实行火化了,凡是村里死了人都要火化,不过火化后还是将骨灰盒带回祠堂,用棺材举办丧事,最后还是实行土葬。而哪些在外面去世的亡灵,是永运进入不了村祠堂的,不知你们哪里农村死人也是这个规矩,凡人在外面去逝的人都不准进入祠堂举办丧事?欢迎大家一起都来说说看。[更多三农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老娘舅说事》点赞、评论、转发、分享],
2、在老家河南农村,有的村民喜欢站主路两边聊天,为什么?
村民站在主路两遍聊天的现象,在全国农村都很常见,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因:1.主路是农村主要的公共区域。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条件还比较落后,没有平整干净的小公园或者小广场,但是在“要想富、先修路”的思想指导下,绝大多数农村都实现了通水泥公路,甚至是柏油路,这些主路渐渐就变成了农村最主要的公共空间,当然也就会吸引很多村民站在两侧聊天,
2.主路是农村主要的热闹区域。不像大城市,农村基本上没有集中的商业区域和娱乐区域,所以就会稍显冷清,而在村子的主路,因为经常有汽车或者人员通过,所以就基本上是全村最热闹的区域了,就像城里人会去CBD喝咖啡和吃海底捞一样,农村人也会喜欢站在热闹的马路上聊上一会,3.主路是农村主要的开阔区域。大部分农村还是位于山区,丘壑纵横,大家肯定都不愿意站在倾斜的山坡上聊天,因为倾斜的山坡上地方不够大,也不利于别的村民加入到聊天中,主路一般都是建设在开阔地域,所以在主路边上聊天就容易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视野也更加开阔,
4.主路是农村交通的中轴线。城市和乡村都是一样的,主路一般都是位于整个区域的中间位置,在主路的两侧分布有各户的房子,对于主路两侧的村民来说,约着谈一些事情的最好地方,就是主路,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是中间区域,谁离的也比较近,对双方来说都是很方便的一个选择,5.其他村民的看法。对于村民之间来说,两个人聊天如果去某一人的家里,或者去一个狭小的地域,好像搞得神神秘秘的,可能会被人认为是在说悄悄话,或者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在主路边聊天则不会被这么认为,一般会被认为是外观、开放、容易打交道的表现,因而大家也更愿意在主路边聊天,
3、现在农村一些地方有大兴续谱,建姓氏祠堂(族祠堂)势头,你怎么看?
这有什么不好?建设宗祠,弘扬家族文化,让后代子孙反省祖先的教诲有什么不好?没有哪个宗祠是教后代不务正业,行恶的。对祖先的祭典就是很好的中华文化教育,国家应当大力支持!西方是没有我们这样的思想教育体系的,但是他们的社会公德老实说比我们要强很多,因为他们有另外一个思想工作体系,这就是宗教,在我住所一公里范围内,有大小教堂三十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