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省、地市、县三级政区之间有重名的情况,但数量很少。四、乡镇一级政区及以下的村,重名的现象非常多,比如山东省就有好几个叫玉皇庙、兴隆、李家、胡集、清凉店的地方,这与河北省的整体行政划分有很大的关系,一、县级以上政区(不含市辖区),同一级政区之间没有重名的现象。
1、中国重名的地名有多少?
对于这个问题,地理答啦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回答:一、县级以上政区(不含市辖区),同一级政区之间没有重名的现象。具体来说,就是省区与省区之间、地市盟州与地市盟州之间、县市旗与县市旗是没有重名现象的,即使以前有,后来也进行了调整,目的是为了避免混淆不同的地点和政区,避免人民生活和行政管理上不便,有个特殊的例子是江西省的东乡县与甘肃省的东乡族自治县,虽然都是叫“东乡”,但严格来说并不重名。
二、省、地市、县三级政区之间有重名的情况,但数量很少,例如吉林省与吉林市,河南省与青海省河南县,海南省与青海省海南州。三、设区市的市辖区之间重名的很多,例如临沂市河东区与天津市河东区,长春市朝阳区与北京市朝阳区等等,四、乡镇一级政区及以下的村,重名的现象非常多,比如山东省就有好几个叫玉皇庙、兴隆、李家、胡集、清凉店的地方。
2、为什么河北保定,有20多个县城?
保定市为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之一,曾经属于河北省的省会城市,在现代的行政区划中,保定市总计下辖了22个县和县级市,远远超出了普通地级市的标准。因为普通的地级市,一般仅仅下辖了几个县,保定市为何能够下辖22个县呢?其实,这与河北省的整体行政划分有很大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聊聊保定市行政区域划分的故事,今天,我们聊聊河北省保定市的行政区划变化。
保定府在秦汉时期被称为上谷郡,当时,渔阳、上谷一线曾经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部落的重要屏障,当时,我国已经推行了完善的郡县制度。不过,由于鉴于当时的交通、通讯等条件,朝廷对各地区官员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因此,前后出现了汉朝十三州、唐朝十五道和宋朝二十三路,这些区划都属于监察区,并不是行政区划。各地的州刺史、知州,属于标准的行政官员,
在宋朝统治时期,保定地区被称为保州。在元朝统一天下以后,保定的地位迅速提高,元朝建立以后,首都确定在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保定与元大都相邻,战略位置非常重要,鉴于保定的地理位置,元朝用“保卫大都、安定天下”的意义,命名为保定,保定府从而出现。与此同时,鉴于全国疆域面积辽阔,元朝建立了沿用至今的行省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
当时,保定隶属于中书省。元朝虽然建立了行省制度,但是元朝行省制度的问题很多,各方面都有漏洞,1368年,明朝在南方建立,随后经过大规模北伐,把元朝势力驱逐回北方草原。明朝继承了元朝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明朝在元朝行省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由于明朝在名义上拥有北京、南京两个首都,因此也拥有了南直隶和北直隶两个直隶地区。
其中,北直隶就是现在的河北省,请注意,我国很多省份的轮廓和行政区划,都是明清时期逐步形成的。作为京城的邻居,保定府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清朝入关以后,由于首都确定在北京,南京的地位迅速下降,南直隶地区改称为江南省。北直隶地区则改称为直隶省,直隶省的省会最初在大名府,然后迁移到了真定,最后迁移到了保定府,在此以后,保定府成为了直隶省的省会,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在明清统治时期,各省的省会城市管辖区都很大,例如明清时期的河南省会开封府,下辖了20多个县,管辖区包括现在的郑州、开封的全部,许昌、周口、新乡的部分地区。保定府的情况很类似,保定府也下辖了20多个县,在近现代历史上,河北省的省会出现了非常复杂的变化:从保定迁移到天津、从天津迁移到北平、从北平再迁回天津、从天津迁回保定、从保定再迁回天津、从天津又一次迁回保定、从保定迁移到石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