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 > 宿迁市 > 初中数学小论文,以初中数学知识为主数学思想方法问题探究数学在生活中的应

初中数学小论文,以初中数学知识为主数学思想方法问题探究数学在生活中的应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9-02 00:21:17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1,以初中数学知识为主数学思想方法问题探究数学在生活中的应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科目,有很多的思维,如逆向思维、空间思维、整体代入思维、逻辑思维等,那么学好数学该怎么做呢? 我想,许多数学不好的同学并不是不想学,学数学有个普遍的现象,就是:不是说不知道学习的方法,只不过是预习——学习——复习而已,但是为什么上课听得懂老师讲的所有内容,但到做题或考试的时候不会做呢?我想这是许多人想问的问题。下面我为大家讲讲学如何数学。 数学做题就是靠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两个因素是决定数学成绩的高低。 1.提高运用能力。在这个的前提下,必须是要有基础的前提下才行。提高运用能力,我们只有多做题这个办法,才能提高运用所学的知识的能力,其实这个比不难,只要多做题,不懂就问。 2.思维能力。这思维能力是运用能力的基础,没思维能力何谈运用能力,所以提高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尝试一下下棋,下些有竞赛的棋,比如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等,千万不要下些飞行棋啊之类的,那些棋下来根本毫无意义(注意:比不是讲你走下棋的这条路),在下棋的过程中,通过思考这步怎么走,下步怎么走,可以训练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那你的数学写理由和证明的过程中就会越来越规范,理由不在跌三道四的。 提高其他的思维能力,可以玩脑经急转弯或做些趣味数学题,这样也可以提高对数学的兴趣,有能力的可以做适合自己的奥林匹克数学题,做不出不奇怪,因为那些题非常难,分数没及格就可以难全国的一等奖了,所以做不出不奇怪,但要看那些做题的步骤,而且要看得明白,那样会提高各个思维能力的。 只是本人多年来对数学的总结和经练,希望对你有帮助,毕竟是多年来的心血。谢谢! 最好祝你们学习进步!

以初中数学知识为主数学思想方法问题探究数学在生活中的应

2,求1500字初中数学小论文

数学小论文一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求1500字初中数学小论文

3,初二勾股定理600字数学小论文

最近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它是初等几何中的一个基本定理,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个定理虽然只有简单的一句话,但它却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它那“形数结合”、“形数统一”的思想方法,启迪和促进了我国乃至世界的数学发展。 勾股定理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相传是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550年首先发现的。其实,我国古代人民对这一数学定理的发现和应用,远比毕达哥拉斯要早得多。在我国最早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的开头,有一段周公与商高的“数学对话”: 周公问:“听说您对数学非常精通,我想请教一下:我们一没有登天的云梯,二没有丈量整个地球的尺子,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关于天地之间的数据呢?” 商高回答说:“我们已经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了解天地的好方法。如当直角三角形(矩)的一条直角边(勾)等于3,另一条直角边(股)等于4的时候,那么它的斜边(弦)就必定是5。这就叫做勾股弦定理,是在大禹治水的时候就总结出来的一个定理。” 如果说大禹治水因年代久远而无法确切考证的话,那么周公与商高的对话则可以确定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西周时期,这就比毕达哥拉斯要早五百多年。其中所说的勾3股4弦5,正是勾股定理的一个应用特例。 我国古代数学家们不仅很早就发现并应用了勾股定理,而且很早就尝试对勾股定理作出理论性的证明。最早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的,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数学家赵爽。他创制了一幅“勾股圆方图”,用形数结合的方法,对勾股定理进行了详细的证明。在“勾股圆方图”中,以弦为边长得到正方形abde,它是由4个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再加上中间的那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ab/2;中间那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b-a,则面积为(b-a)2。于是便有了如下的式子:a2+b2=c2。《九章算术》中的《勾股章》,对勾股定理的表述是:“把勾和股分别自乘,然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再进行开方,便可以得到弦。”把这段话列成算式,即为:弦=(勾2+股2)(1/2) 我国古代数学家对于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证明,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独特的贡献和地位。尤其是其中体现出来的“形数结合”、“形数统一”的思想方法,更具有科学创新的重大意义。正如我国当代数学家吴文俊所说:“在中国的传统数学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往往是形影不离地并肩发展的......十七世纪笛卡儿解析几何的发明,正是中国这种传统思想与方法在几百年停顿后的重现与继续。” 我们今天学习勾股定理,不但要学会利用它进行计算、证明和作图,更要学习和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其中体现出来的“形数结合”、“形数统一”的思想方法,这对我们今后的数学发展和科学创新都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初二勾股定理600字数学小论文

4,初中数学小论文怎么写提供范文啊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升学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就业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达到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眩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二、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总 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②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初三代数可分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分为4块13线:第一块为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的1条线。第二块相似形分为3条线:(1)成比例线段;(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块圆,包含7条线:(4)圆的性质;(5)直线与圆;(6)圆与圆;(7)角与圆;(8)三角形与圆;(9)四边形与圆;(10)多边形与圆。第四块是作图题,有2条线:(11)作圆及作圆的内外公切线等;(12)点的轨迹。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作,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四、集中练习,争取最佳效果 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即开始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如,函数的取值范围可选择如下一组例题: (2)y=13-2x (3)y=3x+2x-1 (4)y=1x+1-1 (5)y=x+2x-2第二,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如,角平分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圆的证明题中圆周角、圆心角、弦心角、圆幂定理、射影定理等的应用都是综合性强且是重点应掌握的题目,都要抓住不放,抓出成效。

5,初中的数学论文 2000字以上

开放型习题是相对有明确条件和明确结论的封闭式习题而言的,是指题目的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确定的习题。 练习是数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习题,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注意增加变式题、综合题外,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习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和灵活性,克服学生思维的呆板性。 一、运用不定型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不定型开放题,所给条件包含着答案不唯一的因素,在解题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已有的知识,结合有关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作全面分析,正确判断,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如: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时,在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真假分数的意义后,问学生:b/a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因a、b都不是确定的数,所以无法确定b/a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在学生经过紧张的思考和激烈的争论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当b<a时,b/a为真分数;当b≥a时, b/a是假分数。这时教师进一步问:a、b可以是任意数吗? 这样不仅使学生对真假分数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又如,学习分数时,学生对“分率”和“用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往往混淆不清,以致解题时在该知识点上出现错误,教师虽反复指出它们的区别,却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在学习分数应用题后,让学生做这样一道习题:“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9/10,第二根截去9/10米,哪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此题出示后,有的学生说:“一样长。”有的学生说:“不一定。”我让学生讨论哪种说法对,为什么?学生纷纷发表意见,经过讨论,统一认识:“因为两根绳子的长度没有确定,第一根截去的长度就无法确定,所以哪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也就无法确定,必须知道绳子原来的长度,才能确定哪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这时再让学生讨论:两根绳子剩下部分的长度有几种情况?经过充分的讨论,最后得出如下结论:①当绳子的长度是1米时,第一根的9/10等于9/10米,所以两根绳子剩下的部分一样长;②当绳子的长度大于1米时,第一根绳子的 9/10大于9/10米,所以第二根绳子剩下的长;③当绳子的长度小于1米时,第一根绳子的9/10小于9/10 米 ,由于绳子的长度小于9/10米时,就无法从第二根绳子上截去9/10米,所以当绳子的长度小于1米而大于9/ 10米时,第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 这样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分率”和“用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的区别的认识,巩固了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了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多向型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多向型开放题,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思考方向,使学生产生纵横联想,启发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如:甲乙两队合修一条长1500米的公路,20天完成,完工时甲队比乙队多修100米,乙队每天修35米,甲队每天修多少米? 这道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得出了不同的解法: 1、先求出乙队20天修的,根据全长和乙队20 天修的可以求出甲队20天修的,然后求甲队每天修的。 算式是(1500-35×20)÷20 2、先求出乙队20天修的,根据乙队20天修的和甲队比乙队多修100米可以求出甲队20天修的,然后求甲队 每天修的。 算式是:(35×20+100)÷20 3、可以先求出两队平均每天共修多少米, 再求甲队每天修多少米。 算式是:1500÷20-35 4、可以先求出甲队每天比乙队多修多少米, 再求甲队每天修多少米。 算式是:100÷20+35 5、假设乙队和甲队修的同样多,那么两队20天共修(1500+100)米,然后求两队每天修的,再求甲队每 天修的。 算式是:(1500+100)÷20÷2 6、假设乙队和甲队修的同样多,那么两队20天共修(1500+100)米,然后求甲队20天修的,再求甲队每 天修的。 算式是:(1500+100)÷2÷20 7、假设乙队和甲队修的同样多,那么两队20天共修(1500+100)米,也就是甲队(20×2)天修的,由此 可以求出甲队每天修的。 算式是:(1500+100)÷(20×2) 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最简便,哪种思路最简捷。 这类题,可以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探究数量间的相互关系,并能从不 同的解法中找出最简捷的方法,提高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三、运用多余型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批判性 多余型开放题,将题目中的有用条件和无用条件混在一起,产生干扰因素,这就需要在解题时,认真分析 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充分利用有用条件,舍弃无用条件,学会排除干扰因素,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从而培养 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如:一根绳子长25米,第一次用去8米,第二次用去12米, 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由于受封闭式解题习惯的影响,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凡是题中出现的条件都要用上的思维定势,不对题目 进行认真分析,错误地列式为:25-8-12或25-(8+12)。 做题时引导学生画图分析,使学生明白:要求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实际上就是求两次一共用去多 少米,这里25米是与解决问题无关的条件,正确的列式是:8+12。 通过引导分析这类题,可以防止学生滥用题中的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提高学生明辨是非 、去伪存真的鉴别能力。 四、运用隐藏型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隐藏型开放题,是解题所需的某些条件隐藏在题目的背后,如不注意容易遗漏。在解题时既要考虑问题及 明确的条件,又要考虑与问题有关的隐藏着的条件。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审题习惯和思维的缜密性 。 如:做一个长8分米、宽5分米的面袋,至少需要白布多少平方米? 解答此题时,学生往往忽视了面袋有“两层”这个隐藏的条件,错误地列式为:8×5,正确列式应为:8× 5×2。 解此类题时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找出题中的隐藏条件,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 思维的缜密性。 五、运用缺少型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缺少型开放题,按常规解法所给条件似乎不足,但如果换个角度去思考,便可得到解决。 如:在一个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内剪一个最大的圆,所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按常规的思考方法:要求圆的面积,需先求出圆的半径,根据题意,圆的半径就是正方形边长的一半,但 根据题中所给条件,用小学的数学知识无法求出。换个角度来考虑:可以设所剪圆的半径为r, 那么正方形的 边长为2r, 正方形的面积为(2r)[2]=4r[2]=12,r[2]=3,所以圆的面积是3.14×3=9.42(平方厘米)。 还可以这样想:把原正方形平均分成4个小正方形, 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就是所剪圆的半径,设圆的半径 为r, 那么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r[2],原正方形的面积为4r[2],r[2]=12÷4,所剪圆的面积是3.14×(12 ÷4)=9.42(平方厘米)。 通过此类题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灵活解题的能力。 解答开放型习题,由于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解题时往往需要从多个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深索,且有些问 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因而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 与的积极性。
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的量度。概率论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人们常说某人有百分之多少的把握能通过这次考试,某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这都是概率的实例。 在一个特定的随机试验中,称每一可能出现的结果为一个基本事件,全体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基本空间。随机事件(简称事件)是由某些基本事件组成的,例如,在连续掷两次骰子的随机试验中,用z,y分别表示第一次和第二次出现的点数,z和y可以取值1、2、3、4、5、6,每一点(z,y)表示一个基本事件,因而基本空间包含36个元素。“点数之和为2”是一事件,它是由一个基本事件(1,1)组成,可用集合{(1,1)}表示“点数之和为4”也是一事件,它由(1,3),(2,2),(3,1)3个基本事件组成,可用集合{(1,3),(3,1),(2,2)}表示。如果把“点数之和为1”也看成事件,则它是一个不包含任何基本事件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在试验中此事件不可能发生。如果把“点数之和小于40”看成一事件,它包含所有基本事件 ,在试验中此事件一定发生,所以称为必然事件。若a是一事件,则“事件a不发生”也是一个事件,称为事件a的对立事件。实际生活中需要对各种各样的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基本空间中元素所组成的各种子集及其相互关系等进行研究。 古典概率 古典概率讨论的对象局限于随机试验所有可能结果为有限个等可能的情形,即基本空间由有限个元素或基本事件组成,其个数记为n,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若事件a包含m个基本事件,则定义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m/n,也就是事件a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除以基本空间的基本事件的总个数,这是p.-s.拉普拉斯的古典概率定义,或称之为概率的古典定义。历史上古典概率是由研究诸如掷骰子一类赌博游戏中的问题引起的。计算古典概率,可以用穷举法列出所有基本事件,再数清一个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个数相除,即借助组合计算可以简化计算过程。 几何概率 若随机试验中的基本事件有无穷多个,且每个基本事件发生是等可能的,这时就不能使用古典概率,于是产生了几何概率。几何概率的基本思想是把事件与几何区域对应,利用几何区域的度量来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布丰投针问题是应用几何概率的一个典型例子。 概率的频率定义 随着人们遇到问题的复杂程度的增加,等可能性逐渐暴露出它的弱点,特别是对于同一事件,可以从不同的等可能性角度算出不同的概率,从而产生了种种悖论。另一方面,随着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做大量重复试验时,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一个事件出现的频率,总在一个固定数的附近摆动,显示一定的稳定性。r.von米泽斯把这个固定数定义为该事件的概率,这就是概率的频率定义。从理论上讲,概率的频率定义是不够严谨的。a.h.柯尔莫哥洛夫于1933年给出了概率的公理化定义。
文章TAG:初中初中数学数学论文初中数学小论文

最近更新

  • 前厅服务,维也纳酒店前厅客房服务优缺点如何?

    (4)使用标准表达式服务,3.服务人员没有培训自己的业务能力,导致设备缺乏维护,客人没有好转服务,酒店应在前厅设立百宝箱,为个性化服务提供物质支持,酒店前厅服务直接影响客人的满意度 ......

    宿迁市 日期:2023-05-06

  • 网名4个字,网络知多少?问与答(20)

    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做一个好听的描述网名,网络的声誉;名气,四个字霸气网名如下:独占浪漫;孤独者的恐惧是什么,网络的命名;直呼其名,网络是名词,指网络名称,网络中的名称;姓名,网名指 ......

    宿迁市 日期:2023-05-06

  • 色巴,色逼是什么意思

    色逼是什么意思2,人教版色的结构和偏旁3,尾巴上面一把刀是什么字4,恋人之间的多巴胺效应最长有多少年1,色逼是什么意思就是涂了颜色的关淅文2,人教版色的结构和偏旁【色】=【】+【 ......

    宿迁市 日期:2023-05-06

  • 牛蹄筋的家常做法,家常的牛蹄筋怎么做好吃

    家常的牛蹄筋怎么做好吃1牛蹄筋洗净,放入沸沙锅同内除尽腥膻味起锅,切成块;泡椒去蒂,姜切片,葱白切段,大蒜切成粒;(来源:豆果网douguo.com)2沙锅置火上,加牛清汤、牛蹄筋 ......

    宿迁市 日期:2023-05-06

  • 好看的小说言情,穿越言情小说第一集:穿越

    苍耳,夜半妖娆,心虚妾,热烈合唱,孤而不自赏,合唱歌曲向南看,红雪中的爱,红雪中的爱,莫离,双丝屏,三度送别-醉舞樱花等十里桃花,路过的距离,声音是人,大明江湖主妇的故事,东宫,舞 ......

    宿迁市 日期:2023-05-06

  • 古龙语录,古龙的经典语言

    古龙的经典语言对白:你来了是我知道你回来的我知道你不该来我知道可你还是来了。。。。。2,金庸中古龙说过的最经典的句子有哪些句子如下:1、留恋人生,本是人类的通性。2、星光虽淡却永恒 ......

    宿迁市 日期:2023-05-06

  • 理疗师,中医理疗教师证报名时间表

    2.报名时间:中医理疗教师证采用滚动招生,全年均可报名,TCM理疗教师资格证在中国卫生人才网报名考试,目前中医证书理疗老师主要是网上报名的形式,理疗老师:提供康复治疗的人理疗指导或 ......

    宿迁市 日期:2023-05-05

  • 工作意愿,工作意愿

    工作意愿也应该是刚毕业从事工作的学生吧!我也是,工作意愿,应该是自己主要想从事的职业吧!填写简历时,常常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哦!{0}2,求职意愿怎么写求职意向:我期望从事与自动化、电 ......

    宿迁市 日期: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