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河南人,但成都有纪念杜甫的地方(杜甫草堂),并且还是全国规模最大,这是因为杜甫曾经在成都待过将近4年的时间,并且杜甫写的诗里名流千古的大部分都是在成都写的。杜甫草堂为成都著名历史文化景点,位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流寓于成都时的故居。
1、杜甫草堂是杜甫故居杜甫是成都人吗?
杜甫生于712年的河南府巩县,自幼好学,七岁便能作诗。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自身难保,选择了北上逃离战乱,却不幸被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后来,他投奔唐肃宗,得了个“左拾遗”的小官,他的仕途不顺利。便对政治失望,选择了放弃官职,他来到成都,过起了田园生活。但他内心依然痛苦,想到那些苦苦挣扎在生死线,战争中流离失所的百姓,他就日夜不得安寝,
他选择了离开,到达了夔州。在夔州住了两年之后,他又做出了离开的决定,他途经岳阳楼,做出了千古的诗句。岳阳并非他的安居之所,他又因战乱而不得不四处漂泊,他在船上写下了他最后一首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在诗中,他回顾自己潦倒无成的一生,吩咐了后事,和对家国的忧愁,他自己过的凄惨,却仍然心系着天下。
2、成都杜甫草堂的魅力在哪里?
杜甫草堂为成都著名历史文化景点,位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流寓于成都时的故居,杜甫草堂一年四季景色宜人,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堂内建筑典雅,亭台楼阁错落精致,小桥流水,竹树成荫,茅屋景致别具一格,其间绿树溪流环绕,竹篱柴扉,菜圃青翠,一派浓浓的田园景象。游人置身于此,仿佛置身于古代,仿佛能看见诗人杜甫一家人当时在这里恬然自得的生活场景,令人浮想联翩,
3、杜甫不是成都人,但为什么成了仅次于诸葛亮的成都第二人物名片?
成都之前,诗史!成都之后,诗圣!成都,是杜甫的分水岭!一间草堂,终于让流离颠沛的杜公安定了下来。从此,杜甫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并且开始在诗歌领域里进行各种不同程度和角度的尝试,无论是绝句还是律诗,甚至是排律,杜甫都做了变化万端的试验,比如七言《绝句》两两对仗,甚至五绝也是如此,就连律诗中的语法变幻也被杜公用来进行加工(秋兴其八)。
如果说成都之前,杜公的爱国是眼中的泪,那么成都之后却是心中的血,升华的家国情怀都被杜甫赋入了草堂期间的诗里。《茅屋为秋风所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还有《登高》、《蜀相》都是登峰造极之作,由于暂时的安宁,让杜甫终于有时间可以进行诗歌创作的总结和探索,也就是在草堂里,杜甫开始了真正的“转宜多师是吾师”,也逐渐步入到“晚来渐于声律细”,最后终于达到了“老去诗篇浑漫与”的终极境界。
而杜甫的情怀,也在草堂岁月中得到了升华和沉淀,家国,人事,际遇,杜诗的情感由棱角分明变得内敛无垢,从有恨到无悔,从多愁到远望,从南图到北望,只要偶露锋芒,便会让人心疼。而这一切都是在成都完成的!杜甫草堂,诗家圣地!更是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的纪念之一,小可当年有四大愿望,一是去韩城跪太史公墓,二是去济南拜李清照纪念馆,三就是到成都浣花溪叩杜甫草堂。
4、为什么身为河南人的杜甫,杜甫草堂却建在成都?
杜甫是河南人,但成都有纪念杜甫的地方(杜甫草堂),并且还是全国规模最大,这是因为杜甫曾经在成都待过将近4年的时间,并且杜甫写的诗里名流千古的大部分都是在成都写的,杜甫出生在河南洛阳,本身家庭条件不错,后来在父亲去世后才变的比较贫穷,在洛阳长大后大约30岁左右去长安(西安)求官,正式步入仕途,但是当时的唐朝已经开始腐败,所以尽管有才,还是没能当上大官,只是给皇帝写写建议,类似于一个文职官员,没什么权利还得时刻注意自己言行。
杜甫性子直,说话不懂人情世故,于是得罪了很多人,但杜甫才能出众,还是有很多人敬佩他的才华,有很多好朋友,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携一家四口前往成都躲避战乱,在现在成都杜甫草堂的地方建了自己的一所小茅屋,也就是后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指的房子。在这里,杜甫写了许多耳熟能详的诗,例如《蜀相》《春夜喜雨》《登高》《江畔独步寻花》等等,直到后来听到安史之乱被平定,写了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欣喜若狂,准备泛舟回家,正如诗中所写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实际上他也这么做了,买了个船,沿着这条线回家,但是到襄阳时,贫困潦倒,在船上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