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级高新区阵容扩大,省内及相邻省份城市也获得批准拥有国家级高新区,尽管于此,襄阳高新区总体实力仍然位居湖北省、中西部地区同类城市高新区之首,细分领域一度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为全国罕见的中西部地区普通地级市高新区。湖北省地级市的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位于襄阳,也是省内同类城市实力最强悍的高新区。
1、襄阳高新区以后有什么发展?
襄阳高新区以后有什么发展?个人观点,不喜勿喷,仅供参考,对错勿怪具体如下↓↓↓记得上学时有一篇关于国家级高新区的介绍,文章中指出国家级襄阳高新区是全国首批高新区,在鄂豫陕毗邻区是唯一一个,省内地级市里也是唯一一个。随着国家级高新区阵容扩大,省内及相邻省份城市也获得批准拥有国家级高新区,尽管于此,襄阳高新区总体实力仍然位居湖北省、中西部地区同类城市高新区之首,细分领域一度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为全国罕见的中西部地区普通地级市高新区,
襄阳高新区托管襄州区刘集一带并设立街道办事处,依托高新区成功创建鄂豫陕毗邻及汉江流域同类城市第一个自贸片区,优势极其明显。围绕奔驰大道、团山大道、邓城大道、富康大道、机场路等快速路打造新兴商贸工业园区,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结合近地化优势规划航空产业园建设临空经济区,此外,推动东风汽车集团加快建成100万辆级整车基地的同时,积极建设东风新城,完成工业化向产城融合的转变。
据了解,襄阳高新区拥有湖北省地级市最大的铁路货运火车站、飞机场,中高端汽车及名牌发动机等零部件制造基地,工业体系齐全而富足,产业配套完善而超前,目前,落户襄阳高新区的世界五百强企业数量高居鄂豫陕毗邻区及汉江流域同类城市第一位,是不折不扣战略布局重点区,未来目标瞄准同类城市高新区方阵冠军宝座,以匹配襄阳未来目标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第一城。
2、高新区如果划成市辖区,襄阳高新区能否整建制迁至樊西,配合东津形成两翼助力发展?
于600万市民而言,大家都希望家乡能够又好又快的大发展,为了襄阳能够取得好成绩,不少市民都对本市寄予厚望,湖北省地级市的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位于襄阳,也是省内同类城市实力最强悍的高新区。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高新区的光荣历史,“十二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占比从2011年66.1%增加到2015年75.3%,
据科技部火炬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高新区中,财政科技支出占比排名为全国第九位。2015年,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数据,襄阳高新区创新能力在全国115家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第29位,首次冲进全国30强,2017年8月,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2016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通报,襄阳高新区在全国147个单位中排名第32位,较去年上升1位,在我省仅次于排名第七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襄阳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早的城市之一,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襄阳高新区,现总控制面积为20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为120平方公里,是襄阳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中心区域,形成了以汽车产业为主导、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柱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成为全国汽车产业的集聚区、新兴产业的引领区和科技创新的示范区。
同时,是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示范生产基地、襄阳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和推广应用城市,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生产和推广应用相结合的城市,现已形成“一区一城三园”的空间发展布局,搭建起年产百万辆新能源整车的产能平台,产业整体水平位居全国中上游水平,襄阳高新区以“新能源汽车之都”姿态屹立。
而大量的数据证明,襄阳高新区新能源产业集群试点区域作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标杆,品牌影响力广泛辐射国内腹地,截至目前,襄阳高新区共有来自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我国香港地区、我国台湾地区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进区投资,各类注册企业达1.2万多家,其中工业企业为105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为386家,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