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辉煌的历史,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城市所不能比拟的。洛阳历史上不曾衰落,现代更不存在哀落,“欲知天下兴衰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是对洛阳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最好的写照,巅峰时期,洛阳城内曾经商贾云集,明驼宛马,络绎不绝,史称“西有罗马,东有洛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东起点,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
1、怎么客观的看待洛阳衰落?
严格的说用衰落这个词不太严谨。洛阳历史上不曾衰落,现代更不存在哀落,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文明的正常转移和迁徙。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曾经在古代中国1500多年的时间内,一直承担着国家都城的职责,是公认的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巅峰时期,洛阳城内曾经商贾云集,明驼宛马,络绎不绝,史称“西有罗马,东有洛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东起点,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
统治者当年选择洛阳作为都城不是没有道理的,应该是经过慎重选择,反复考证,不断甄别才最终决定的。之所以选定洛阳,是和洛阳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的生存环境分不开的,这对帝王们维护他们的统治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到了隋唐以后,由于朝代更迭频繁,战祸连年不断,洛阳城几经破坏,加之当时的经济主要是农耕经济,河洛一代人口密集,人们长期垦荒过度,自然灾害增多,位于黄河流域一带的黄河文明逐渐式微,开始向长江文明甚至海洋文明阶段过度。
这时,洛阳城承担都城职能的能力开始越来越受限,甚至力不从心,同时由于新的帝王受民族、出身、背景、喜好等因素的影响,洛阳逐渐淡出了统治者的视线,失去了都城的地位,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洛阳辉煌的历史,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城市所不能比拟的,“欲知天下兴衰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是对洛阳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最好的写照!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洛阳不仅没有衰落,而且焕发了勃勃生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建国之初,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156个重点建设工程,其中有7项落户洛阳,可见洛阳在全国经济大局中所处的重要地位,重点工程之一,有着共和国长子之称,和中国一汽齐名的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就位于厂矿林立、有着制造业摇蓝之称的洛阳市涧西区,这里曾经孕育了建国之初的洛拖、洛矿、洛轴、洛柴、洛铜等赫赫有名的洛阳十大厂矿,为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的洛阳更是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科教事业快速发展,经济指标连续多年领跑中西部非省会城市。
2、洛阳有什么文化历史?
洛阳地处天下不之中,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噤喉,通汇南北东西,史历九朝,古往今来名人走集,大家荟翠,中华文华大支脉,河洛文化始兴盛处,人类文明发祥地。洛阳历史悠久,文华繁盛,千头万绪,实难详说,周公制礼作乐于洛阳,孔子问礼老子在洛阳,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太昊伏羲氏据其“画八卦,走书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