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枚落在他潜伏点附近,草立刻燃烧起来,火势很快蔓延到他身上。邱身后是一条沟。他只要后退几步,就能翻身把泥地里的火苗扑灭。但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所有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了自救,咬紧牙关,让大火烧焦了他的头发和皮肉,持续了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实践了他在入党申请书上写的:“为了世界革命和战斗的胜利,我愿意付出一切!”
5、抗日 英雄 赵一曼故事简介参加革命后在上海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生存,赵一曼放弃儿子参军去东北。她组织了一系列抗日宣传活动,然后带领一支游击队驰骋在白山黑水之间。“白马穿红”的英姿让日寇闻风丧胆。在一场激战中,赵一曼受伤被俘。负责审讯她的日本军官小野用药物维持赵一曼的生命,同时用软硬兼施的方法和“心理战术”逼供。但是,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的折磨,赵一曼,崇高的革命气节和大无畏的民族精神,总是让日本侵略者一无所获。
穷凶极恶的日寇最后电死了赵一曼企图通过破坏她的神经让她开口。在残酷的电刑下,赵一曼终于发出了令人心碎的呐喊,因为在她的幻觉中,她心爱的儿子,祖国和人民,日寇,绝望了。在去刑场的火车上,赵一曼我给儿子写了一封遗书:我亲爱的儿子,妈妈对不起你,因为她死得很慷慨;我的恶业的儿子,妈妈又对不起你了,因为你要好好活着。
6、抗战 英雄 赵一曼的故事赵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姐。四川省宜宾县百花镇人。中共党员,抗日民族英雄,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赵一曼1935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1936年8月在与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被捕牺牲。赵一曼有诗《在江边》,其故乡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影片有“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
1905年10月27日-10月出生于四川宜宾县北部白杨嘴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我的父亲李,曾经花钱捐过一位名生,后来自学了中医到村里看病。母亲兰明福,管理家务,有六女三男,一男排行第七。1913年8岁,赵一曼进入“私塾”,成绩很好。1918年13岁时,父亲去世,由大哥李希儒和大姐周照顾。她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她担任共青团宜宾地委妇女委员,宜宾县国民党党部第一代理部长。同年10月加入武汉军政分院女队,次年9月被派往苏联东方大学学习。1928年,她和她的同学陈达邦在莫斯科结婚。1928年冬回国后,先后在湖北宜昌、江西南昌、上海等地从事地下工作。1932年,赵一曼被派往东北工作,先在奉天,同年秋到哈尔滨。历任满洲里总工会书记、组织部长、代理书记。1933年4月领导电车工人罢工,1934年7月到贺铸游击区工作,任中共贺铸中央县委委员、特派员、妇联负责人。
7、 赵一曼的故事 英雄 事迹简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遣到东北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任中共贺铸中心县委委员兼铁路北道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开展游击战。1935年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1师2团政委。11月,他在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得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他的腿伤进行了简单的治疗,然后连夜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凶残的日军不肯屈服,用鞭子刺向他的腿部伤口。重伤赵一曼表现出了誓死抵抗中国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几经痛苦,他晕倒了,依然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信条,我的信仰,就是抗满抗日。”对抗联的情况只字未提,1935年12月13日,因为赵一曼腿部受重伤,生命垂危,日军为了得到一份重要供词,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监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