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总量,苏州比杭州多5000亿,人均GDP,苏州也明显高于杭州。苏州和杭州各有特色,杭州的营商环境优于杭州,经济活力也高于苏州,但是经济规模和发展质量,弱于苏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的是苏州和杭州有天堂般的繁华,苏州虽然只是地级市,但是苏州的经济实力在江苏排名第1,杭州,全国最富省份杭州的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长三角副中心城市;两座城市的城市级别杭州高于苏州,这也是苏州的短板。
1、江苏有多少温州投资商,浙江有多少江苏投资商?
这应该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也没谁会花时间去统计这样的数据吧。浙江和江苏都是我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但浙江人善于经商是出了名的,据统计每9个浙江人中就有一位老板,每26个浙江人中就有一家企业,浙商也是全国最大的商人团体之一,它们把生意做到了国内外,因此在江苏来自浙江的投资商应该不少,不过却很少听说江苏投资商,
温州在浙江乃至全国的知名度都很高,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曾经的“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和“珠三角模式”并立,享誉一时,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温州人做生意也是杠杠的,炒房团是出了名的,而且温州人爱闯荡,有报告显示,每10个温州人里就有3个在外地发展。省外的温州人主要发布在江苏、广东、上海、福建、北京等经济发达省市,其中温州人外出打拼最多的地方就是江苏,2018年的数据显示是15.9万,至于有多少是投资商就不得而知了,
2、为什么苏州、杭州的一些企业喜欢来合肥芜湖挖人?
一直以来,江浙的企业其实根本不用刻意来安徽挖人,安徽的人才也会主动去江浙发展,不管是高端人才还是廉价劳动力。合肥凭借居于皖中的地理优势,对皖北地区的人才还有一定的吸引力,不过沿江和皖南的人才基本上都是唯苏锡常和沪宁杭马首是瞻,这一点看看每天从安庆到南京、上海、温州等地的动车就可以知晓,沿江的各个城市有太多人才在沪宁杭混社会,
这是一个不想承认也得承认的事实,也是那些自认为自己已经发展起来,并且能够带动地区发展的人们必须清楚认识的客观存在。穿梭在安徽沿江与南京、上海之间的动车首先,安徽省是一个人口众多,基础教育一直都很发达,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人才济济的省份,众多奇迹中的一个案例,安徽各地哪里没有自己的“毛坦厂”自古以来,安徽就是一个人才辈出的省份,特别是沿江和江南,高度重视基础教育。
直到今天这个宁炒一座房,不读十年书的时代,还是有很多地方的学生和家长把读书考试看成是人生成功的唯一捷径,为了供孩子读书,不惜付出一切,皖北地区虽然基础教育的底子没有皖南好,但是凭借着人口的优势和最近几十年来对教育的重视,也日益成为一个人才井喷的地区。不断提高的安徽高考录取率除了基础教育,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上,安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虽然发展的也不算有多好,但是总归是在发展,高校录取率逐年提高,
十多年前,十几个孩子考上一个本科,现在平均两三个孩子,就能上一个本科,特别是理科录取率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相比十多年前,安徽的高等教育已经是迈上了一个很高的台阶了,所以安徽是一个人才非常多的省份,这是上天赐予的财富,如果地区能好好的利用,经济何愁不能快速发展。其次,安徽目前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创业)环境,与人才优势是严重不匹配的,
工资收入与房价比也是严重不匹配。尽管安徽在过去的数年里,经济成绩可圈可点,经济增速也是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地区差异虽然依旧非常大,但是相比多年以前两极分化越来越大的情况,最近几年有日益平衡的态势。合肥继续年复一年的刷新数据,芜湖和马鞍山也继续保持着良好的态势,皖北的多个城市都在快速发展之中,皖西的六安和皖西南的安庆也触底反弹。
皖南的池州和黄山虽然GDP总量不多,但是考虑到人口也很少,所以也没什么好批评的,2017年安徽各地级市GDP产值与增速(实际增速)尽管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但是仔细研究安徽经济的结构就可以发现,安徽目前产业相对低端。经济发展的大头基本上就是房地产和一些低端的制造业,上至合肥这样的二线大城市,下至一般的小县城,大街小巷最多的店就是房产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