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不是的,今天的河南行政区域是建国后划定的,所以历史上的中原并不全指今天的河南省,只能说河南省在中原地区。“中原本来是陕西关中平原的简称”这话是严重错误的,中原是大概念,关中是小概念,关中只是中原大概念下的一小部分,这好比中国包括河南,河南却不能代表全部中国。
1、历史上中原地区的核心到底是哪里?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当与外族对应是,中原又泛指中国,中原本意是“”“天下至中的地方”,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逐渐向外蔓延,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原所囊括的区域也不尽相同。
夏朝到春秋战国时期: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把洛阳一带作为建邦立国的腹地,夏朝先建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先后迁都斟鄩(今洛阳偃师)、安邑(运城)、纶城(今商丘虞城西)、老丘(今开封陈留)、西河(今汤阴西河)等地,商朝发源于河南商丘,其首都亳(今河南商丘)、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嚣(今河南郑州)、殷(今河南安阳)和朝歌(今河南淇县)均在河南境内,其中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
商朝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西周周成王营建都城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阳),众多诸侯国的都城也均在此。东周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战国时期,中原的地域范围又有所扩大,战国时期的魏国(大梁)、韩国(新郑)、赵国(邯郸)、宋国(睢阳)、卫国(朝歌)、楚国(陈、寿春)的国都皆位于中原。东晋时期,“中原陆沉”,大批中原人“衣冠南渡”,南渡后的晋人把曾经居住过的长江以北广袤地区统称为中原,
中原地区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开始为人们广泛接受。此后,宋、齐、梁、陈等王朝都沿用了东晋对中原的概念,表明自南北朝开始,中原地区已经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概念出现,成为后来历朝历代沿用的中原地区的地理范畴,中原地区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地区,没有之一。夏、商、周、两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五代、宋、金等20多个王朝,300多位帝王在此建都称帝或迁都于此,中原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
2、“中原”到底指的哪里,真的是河南吗,为什么?九州又到底在哪?
谢邀,中原和九州都是中华文明史上重要的地理概念,在这里先解释一下“九州”。九州一词最早见于《尚书》中的,《夏书·禹贡》,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