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突厥主要是月氏哈萨克体系以及楼兰人。简单的说人与人不一样,谁又能代表谁,比如丁零鲜卑是回鹘,回鹘后裔之一是维吾尔,现在的问题是北魏拓跋鲜卑是什么基因群体,但可以肯定的是北魏时他们依然人口占比微乎其微,你张口闭口鲜卑,那你就需要研究鲜卑是什么人。
1、洛阳人怎么样?
本人真诚的感谢提问者关注洛阳和洛阳人。关于问洛阳人怎么样,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简单的说人与人不一样,谁又能代表谁?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做的事或者说的话来推断他个人的道德和个人素质,但这与他整个城市的关系不大。如果说非要说和城市有点关系的话,那可能是整体的一个文化底蕴,就像我们说的每个家庭都会有的家风,洛阳,是最早的中国。
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地处华夏腹地,中原之中!洛阳方言中的“中”是被大家耳熟能详的,洛阳人惯有中庸之道,做事不极端,不轻视,不大喜大悲,不忽上忽下,不朝三暮四,不朝令夕改。无论是感情还是做事,都会持之以恒,给人一种安全感,洛阳人也从不会在网上去攻击其他城市,不会因为历史去抹黑其他城市。想了解洛阳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的朋友,可网上查一下“中国最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前十名”,第一名就是洛阳,
2、北魏孝文帝将鲜卑人迁到洛阳,现如今的洛阳人是鲜卑后代吗?
每次看到这种问题都让我挺无语的,乱认祖先的现象在现代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谁是你的祖先,这不是小事,这不是拍下脑袋就能臆断的。就好比我一直怼那些把中国传统文化说成外来的人,你们究竟有没有严谨地研究,究竟要不要对自己负责?尤其是历史学领域流窜着大批特定搞蛊惑破坏的群体,有一个特定的群体活跃于历史学领域的人数就非常众多,
我不说,估计有的人也能猜到。在这种情况下,关于民族历史是需要谨慎认知、严谨研究的,而不是像确认花木兰族属那样,凭借《木兰辞》可汗一词就下结论。哪有那么简单呢?你张口闭口鲜卑,那你就需要研究鲜卑是什么人?是什么父系基因类型?鲜卑是一个单一的血统民系,还是多个血统民系,又或者是一个联盟性、方位性的称呼?你把这些大体搞清楚了,你才能做出相对准确的结论,
比如丁零鲜卑是回鹘,回鹘后裔之一是维吾尔。维吾尔里有一定比例的日耳曼基因R1b和斯拉夫基因R1a,问题就来了,中国人里,尤其汉族里存在这两个基因类型吗?存在有多少?据说所知,汉族里只有微量的斯拉夫基因,并没有日耳曼基因。从文化看,我们又明显发现,维吾尔的蓝白相间服饰在欧洲和日本、台湾原住民以及西南原百濮有关的民系都存在,
这就告诉我们,丁零鲜卑大概率是源于秦代时在接近西伯利亚的大夏。大夏分为黄的大鲧族素冠基因O1和白的日耳曼基因R1b,说白了就是鬼方后裔。这个体系后来演化成西突厥和黄突厥以及鲜卑,西突厥的日耳曼汉代时带着北欧基因l系进入北欧,留下的就是土耳其体系。黄突厥主要是月氏哈萨克体系以及楼兰人,维吾尔属于丁零回鹘也就是鲜卑体系的一种。
秦时鬼方体系被打击和压制,除了去到接近西伯利亚地区的大夏,还有印度河和阿富汗地区的大夏被秦体系里的扫帚星斯拉夫进攻,形成的是斯拉夫基因建立的中古波斯和印度恒河文明,印度河哈拉帕遗址群体则溃逃到了印尼,就是大鲧族后裔。大夏留下的一个黄白综合体是尼泊尔,秦灭导致了乌拉尔和印第安组成的匈奴与汉朝对峙,进而使得依附于秦的羌系与乌拉尔匈奴统一联合了。
汉匈战争又使得游牧的羌系与西伯利亚大夏东方分支联合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鲜卑了,我们看今天东北地区民系的基因,很明显羌系基因在各族里占比很大。就是说匈奴入鲜卑后,匈奴人口众多,反而成了主流,而真正的鲜卑丁零回鹘却不是历史上的那些鲜卑。所以我们才能发现室韦鲜卑是羌系北三苗建立的蒙古,所谓黄金家族就是羌系啊,南匈奴都是羌系,
汉武帝收留的金日磾是羌系后裔,其后裔目前保留的道统民俗和数理清晰地反应了这一点。什么慕容、独孤都是羌系北三苗符号,独孤就是毒蛊,根本不可能错,好比南匈奴部姓是苗蛮系被抛弃出九黎后的否定文化,就连泰民系都保留有,比如布依族、布壮等等,这些都破解了,这种情况通过基因的确很难区分祖先是否来源于汉代后的游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