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祖国大陆的最南端,我可以肯定的南方的宗族祠堂肯定比北方多。祠堂是承担祭祀的功能,同时祠堂也家族各项重要活动的场所,人们通过外应来显示自己的宗该兴旺发达,修建祠堂是其中的一种表现,把自己的祠堂建设的宏大,能显示出一个家族的兴旺发达,子孙荣昌。
1、为什么南方的农村,很多地方都喜欢建祠堂?
感谢您的邀请问答!为什么人要建祠堂?祠堂在北方并不多见,而南方几乎每个村庄都建有祠堂。祠堂是承担祭祀的功能,同时祠堂也家族各项重要活动的场所,如科举中榜,现在的孩子进入公务员行列,嫡子出生等。从朱子开始,祠堂就成为了华夏民族尊祖敬宗的场所,并延续至今,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子之木与”。
意思是根深才能枝繁叶茂,祠堂浇灌家族的根,浇灌祖宗,礼敬夫地,也就是祠堂深层次意义,为什么南方人着重建祠堂呢?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修建祠堂缅怀先人,南方客家人甚多。他们的先人大部分都是从中原的河洛地区迁徏过去的,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五次迁徏,从北方客居南方,他们为了记住自己的根在中原,他们的先人来自河洛,因此,南方人有修谱,建祠堂的习惯,
二:修建祠堂感到有自豪感。人们修建祠堂有一种家族宗亲观念,人们通过外应来显示自己的宗该兴旺发达,修建祠堂是其中的一种表现,把自己的祠堂建设的宏大,能显示出一个家族的兴旺发达,子孙荣昌。三:修建祠堂是宗亲联络的场所,人们为了生计,到处漂泊,客家人有的继续南迁,甚至到了全球各地,他们在外创业有成,难免有思念自己的祖根,想回家祭祀祖先,必须有一个固定的场所,那就是祠堂。
2、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发生在河南吗?
梁祝传说是一侧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与《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而其中又以梁祝传说影响为最大,无论是其文学性、艺术性,还是其思想性,都居于各类民间传说之首,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较大影响的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梁祝传说自东晋开始,已在民间流传已有1600多年,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更有人将其称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从古到今,不知道有多少人曾被梁祝忠贞而凄惨的爱情故事所感动,关于梁祝的传说故事究竟发生在何处,自古以来都有许多种说法。到目前为止,仅梁祝的坟墓在全国各地就有七处之多,此外,还有梁祝读书处六处,以及“梁山伯庙”一处,由于年代久远,又缺乏权威的记载,所以关于梁祝的传说故事究竟发生在哪儿,至今并不能完全确定。
下面仅列举几个流传较广的说法,以供参考,河南汝南说据魏晋史学家考证,“梁祝”故事发源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马乡镇,故里遗址现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马庄、红罗山书院、鸳鸯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桥(草桥)及梁祝师父葬地邹佟墓等。山东济宁说据山东省济宁市文物局副局长、济宁市梁祝研究会会长、著名的梁祝文化专家樊存常先生考证,梁山伯与祝英台包括马文才,历史上确有其人,他们之间的故事为历史真实事件,而且他们的籍地都在孔孟之乡,
浙江宁波说根据梁祝文化研究专家、宁波市鄞州区文联主席麻承照的说法,根据他对《鄞州县志》的研究,梁山伯应是鄞州人,而祝英台应是上虞人。江苏宜兴说江苏宜兴的梁祝文化研究者路晓农则认为,从历史记载看,梁祝故事的文字记载最早在宜兴,江苏学术界、史志界、旅游界的多位专家认为:从宋咸淳《毗陵志》至明代冯梦龙的传奇小说中,都有大量文字及其他证据显示,梁山伯和祝英台系宜兴人氏。
3、河南洛阳乡村建大型祠堂,如何看待这种文化?
中国的宗族文化影响深远,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宗族文化一直贯穿在历史文化之中,到了近代,宗族家族思想仍旧很深入地影响着人们,不过,的家族思想已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些年,我们提倡要传承中华文明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宗族文化作为维系家族与社会的一种文化,其中的优秀部分当然是应该传承的,不过,到底何为传承文化呢?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有时它能借助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文物、考古遗址、遗存等,我们通过观察、研究、学习,认识到它们的存在和价值,就是在传承文化;有时候文化的表现形式是非常抽象的,借助一种情感联系建立起来的,比如你从古人或祖辈身上所学习到的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