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说的躬耕于南阳是指当时的南阳郡,而非宛城(今南阳市)。我是七八底入伍去社旗军营的,但南阳、方城我经常去,南阳是师部、方城是团部,社旗是我们营给其他团看营房,留守在那里的,因我是连队文书,经常去团部丶师部,”这里的“襄阳渡沔,自南阳界,出方城关是也,通周、郑、晋、卫之道”,说明那时襄阳和南阳是两个城市,襄阳在南阳的南边。
1、三国诸葛亮隐居的南阳,和现在的河南南阳市是同一个地方吗?
当然不是。诸葛亮说的躬耕于南阳是指当时的南阳郡,而非宛城(今南阳市),当时的南阳郡是一个省的概念,管辖的范围比较广,包括河南部分区域和湖北部分区域。现在的南阳市,当时叫宛城,隋以后才称南阳县(简称南阳),诸葛亮时期的史书上也出现过南阳二字,但大家可以看看史书,都写的是除去宛城以外的地方。当时宛城算是比较出名所以直接称宛城,
当时南阳管辖邓县,邓县管辖隆中,诸葛亮在隆中躬耕苦读,所以自称躬耕南阳。诸葛亮躬耕苦读期间没有任何史料记载他去过宛城,更何况是去躬耕了,现在的南阳仅仅假借以前南阳郡之名,争抢诸葛亮躬耕地,稍微有常识的人都看得很清楚,只有南阳人喜欢混淆视听。建议大家看正版史书,别看南阳人更改之后发到网上的东西,也不要看已被南阳更改的部分百科,
以前中国宋代开封被称为东京,现在日本有个东京,是不是以前开封发生的事都可以说发生在现在的日本?显然不是。部分南阳人却始终不肯正视这一点,实在可笑,南阳自我麻醉自欺欺人。南阳人已经完成可以做到“自欺”,但休想侮辱大众智商,不可能完成“欺人”,部分南阳人评论说诸葛亮自己说的躬耕南阳,难道诸葛亮自己连躬耕地都不知道?这完全是侮辱诸葛亮的诡辩之道。
2、南阳是南方城市吗?
我认为不是,我不是南阳人,郑州的,但在南阳、社旗、方城当兵,呆了四五年,对这片热土是息息相关,依依不舍,热恋再现。我是七八底入伍去社旗军营的,但南阳、方城我经常去,南阳是师部、方城是团部,社旗是我们营给其他团看营房,留守在那里的,因我是连队文书,经常去团部丶师部,对于南阳这个地方,环境气候我还是必较了解的。
3、南阳到底是北方还是属于南方?
南阳是个好地方,中国独有,南阳盆地四季分明.但冬不寒夏不酷、气候过渡带。四周群山、冬无大风,特殊气候造就大批飞行员,中国每100个飞行员12个是河南人,其中8个系南阳籍,所以被空军授予飞行员摇篮。〈1〉南阳既能种稻米又可种小麦、而且产量很高,中国每一百斤小麦有一斤产于南阳,中国一百斤棉花四斤来自南阳,一百斤油两斤产于南阳。
〈2〉北方苹果种到南阳能结果,但到襄樊就不行;南方柑橘子到南阳淅川、内乡能结果且产量很高,出了盆地到平顶山就不行,还有淅川和桐柏茶树往北到平顶山就不行。南方香樟树在南阳长势很旺北到邻居平顶山过冬成活极低,怪不得宝天曼成了中国物种最多最全的保护区。〈3〉地质构造独特,中国版图上少有的宝地,地震等地质灾害最少的地段。
这也是南阳被选为核电基地和迁都首选地的重要原因,〈4〉水质最好,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和主要汇水区,水质非常好,口感也好,一类标准,可直接饮用。〈5〉产石油、金、银、玉、…四周封闭起来不靠外援完全可以自给,〈6〉旅游资源太丰富!想看水到亚洲最大淡水湖丹江。想登山去西峡八百里伏牛山顶峰老界岭(海拔2200米,酷夏山上保持18度)、内乡宝天曼、南召石人山和桐柏太白顶,
4、《襄阳耆旧记•卷三•山川》“乐宅戍,南阳城南九十里”这个南阳城是宛城吗?
我国古代有一条约定俗成的地名命名原则,即“水北为阳,水南为阴”,“山南为阳,山北为阴”。南阳西北东为山,地形如盆地,正像人们吃饭用的碗一样,故称宛地,它位于汉水之北,又居伏牛山之南,具有方位“阳”性的双重特征,《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载:“周为申伯国,春秋属楚,置宛邑,战国属韩,秦取韩地赴汉水之北,洛阳颍川之南,置南阳郡治宛,以其在中国之南,居方城汉水之间故日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