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北 > 武汉市 > 武汉早点,武汉有特色的早餐有哪些

武汉早点,武汉有特色的早餐有哪些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9-24 01:35:08 编辑:武汉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武汉有特色的早餐有哪些

1、热干面谈武汉的过早,不能不谈热干面,一种碱制的熟面,弹性非常好,用笊篱盛着放入开水中烫一会儿,捞起后淋干水,放入碗中再开始加佐料和配料。佐料无非就是盐,胡椒,味精之类的,配料则有虾米,辣萝卜碎丁,葱花,最重要的是芝麻酱。2、豆皮武汉豆皮迄今已有40年的历史。老通城“三鲜豆皮”是我大武汉人“过早”的主要食品之一,也是武汉民间极具特色的传统小吃。其形方而薄,色金而黄,味香而醉,香菇丁,五香干丁,榨菜丁,肉丁,笋丁炒一下,加一点卤汁,裹在糯米里。3、面窝面窝是武汉特有的,创始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9年)。苕面窝是武汉地方性小吃之一,跟武汉另一种小吃面窝差不多,不同的是把红薯(武汉称苕)加入到面窝中,它也属于面窝的一种,也是一种可口的油炸小吃。4、鲜鱼糊汤粉被誉为“武汉一绝”的鲜鱼糊汤粉泡油条,是经典的汉味名吃。它是武汉人的羊肉泡馍,其传统意义、历史内涵,丝毫不比羊肉泡馍逊色。一碗飘着鲜美鱼香味儿的糊汤粉,扑面而来的是水乡泽国、鱼米之乡的气息和味道。糊汤粉是与油条相配的小吃品种,凡卖糊汤粉,必卖油条。5、糯米包油条武汉的糯米包油条要先抹上核桃花生粉,再抹上白糖粉,如此往复抹多次,甜得恰到好处,口感又细腻。糯米很白,蒸的火候较到位,米像是竖起来的,嚼劲大。

武汉有特色的早餐有哪些

2,武汉早餐有哪些

1:热干面热干面是武汉最有名的小吃之一,也是特色的过早美食。对于外地人来说,热干面就是武汉的名片,谈起武汉美食,第一个想到的总会是热干面。2:三鲜豆皮三鲜豆皮也是武汉人最主要的过早食品之一,也是最能填饱肚子的过早美食,极具地方特色。三鲜豆皮是由糯米和豆皮制作而成,三鲜源于馅料中包含鲜肉、鲜蛋、鲜虾,以此三鲜而得名。3:汽水包汽水包属于武汉的地道小吃,具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的传统美味。4:四季美汤包汤包每个地方都有,而武汉的四季美汤包独具武汉特色。5:湖汤粉糊汤粉,被誉为“武汉人的羊肉泡馍”,更是武汉一绝。6:面窝在武汉,除了热干面,能围满人的摊子,便是面窝摊了。在武汉人的眼里,面窝也是过早必吃的。7:鸡冠饺鸡冠饺不是饺子,因为形状像饺子,又像鸡冠,故称鸡冠饺。8:糯米鸡在武汉,只要是油炸的早点摊必定会有武汉糯米鸡。糯米鸡也是武汉的地道小吃,主要原料便是糯米、五花肉和面糊,这也是武汉人最喜欢的过早食品之一。9:欢喜坨欢喜坨一听名字就跟喜庆,是武汉的传统小吃,现在又称麻圆,曾经入选了“中国名点”,也是武汉人民口口称赞的美味小吃。10:烧梅武汉烧梅其实就是烧麦,武汉的烧麦与广东的不同,武汉烧麦里的馅料全是大块的肉和香菇,外皮是用走槌擀出了梅花边,蒸熟后,就像是一朵朵绽放的梅花,因此得名。热干面选择的面条是碱面,颜色淡黄,吃起来劲道十足,芝麻酱是热干面的灵魂,芝麻酱香气扑鼻,配以香油、辣椒油一起拌匀,趁着酱汁凝固前嗦进嘴里,才是吃热干面最适合的姿势。

武汉早餐有哪些

3,武汉哪里有好吃的早点作为外地人你会去打卡吗

武汉的户部巷、东湖、汉正街等都有很好吃的早点,作为外地人的我肯定会去武汉打卡的。我大学就是在武汉读的,所以作为外地人的我还是非常了解武汉的人文地理特性的,那么武汉不仅仅具备很多美食,也还具备很多风景优美的旅游景点,所以大家有时间可以去武汉打卡。一、户部巷、东湖、汉正街都有着很多人不知道的美食早点。户部巷我就不多做介绍了,因为很多人都知道户部巷的美食,这个地方也是很多外地人去武汉必去的打卡景点之一。东湖的早点并不大众,但是很多美味的早点都在那边,因为东湖靠近珞珈山,所以从武汉正大门往东湖方向,不仅仅可以欣赏民国时期的建筑群,同时也可以吃到很多地道的早点美食,这里说明下,很多学生也会在这里过早,要知道学生的口味可是非常敏感的,如果口味不好,他们是一定不会去的。汉正街街口的热干面是非常正宗的,很多人都会去吃上一碗,所以你经常能够看到站着吃热干面的长队场景。二、外地人去武汉的景点推荐。武汉是一座很有古味道的城市,有很多景点适合外地游客游玩,比如说东湖风景区,这个景区里面包含了整个东湖的风景,也包含了植物园等细分景点在内,非常适合游戏前往。国内排名前十的武汉大学其实也是一道必去的旅游景点,家长带着孩子前往是非常好的选择,不仅仅可以欣赏到珞珈山的风景,也可以告诉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的你以后会进入到什么样的大学。三、游客旅游选择武昌,商业消费可以选择汉口。我个人的建议,如果单纯的想要去武汉旅游可以选择武汉的武昌区,因为武昌区包含了很多武汉的大专院校,配合风景都在武昌,所以我个人认为旅游去武昌比较好。那么对于武汉的汉口地区虽然说也有类似江滩等风景优美的地方,但是毕竟商业化气氛要重很多,所以商业购物我建议去汉口。

武汉哪里有好吃的早点作为外地人你会去打卡吗

4,武汉早餐都有什么可以吃的

武汉的早点那真是多,而且没有一个地方是可以让你全部吃到的,即便你到了户部巷,那也是不全的,只能是大多数武汉有名的主食:一、热干面,蔡林记的不错,主要用的芝麻酱是黑芝麻酱,就这一点味道就正宗不少,蔡林记在武汉有些分店,可以去找找尝尝。二、豆皮 是老通城的最为有名,但早在N年前老通城就拆了,现在在武昌的水陆小区旁有个卖豆皮,味道差不多的,但要记着早点去。三、烧麦 我个人觉得严氏的烧麦还不错,在利济北路有一家,只有早上供应,天天站队到腿软。四、糊汤粉 户部巷的徐嫂还行,记着吃的时候就着油条。五、宽粉、细粉、汤粉,以前是福庆和的最好,现在随处可见,主要看你的口味。六、小条油,不是又粗又长的那种,是很细的,只有10厘米长,中指般粗细,呵呵,这要找找啊,我记得集贤路有。七、面窝、糍粑、欢喜坨、糯米鸡、酥绞、鸡冠饺、油饼、糖糍粑,这全部都是油炸出来的,面窝、糍粑不多说大家都知道,欢喜坨是圆的表面是裹满芝麻的,糯米鸡也是圆的表面像是鸡皮,但里面全是糯米,酥绞炸好后上面会裹糖粉,鸡冠饺里面会包肉和菜,油饼中间是空的,不包任何东西的。八、粑粑、剁馍、发糕这类东西是蒸出来的,发糕还有米发糕和面发糕之分,呵呵,无法形容,买之前问一下就知道。九、水饺,煎饺(锅贴)、煎包、汽水包等等,在武汉没有云吞的说法,就只有水饺,不是北方饺子啊。煎饺就是锅贴,也就是指的北方饺子,只是做法不同,是煎熟的,煎包也是一样的。十、糯米包油条 蒸熟的糯米里面加上糖再包上半根油条,呵呵,感觉会很不错的哦十一、豆腐脑 有甜的也有咸的,甜的就只是加糖,咸的豆腐脑会用蒸好的糯米打底子,还要加上撒子,加酱油、香油一起拌匀后食用,感觉非常不错哦。十二、糊米酒 就是米酒里面加上小汤圆和糖桂花一起煮成的,糊糊的,香香糯糯的。十三、豆丝 有两种,一种是鲜豆丝,一种是干豆丝,做法很多,也都很好吃,可以去找老谦记,在户部巷就有。十四、汤包 以前四季美的不错,但现在很难吃,而且做得好的也不多,所以一般没有用汤包来当早餐吃的了,油又很多很腻其他的早点武汉也随处可见,像汤圆、包子、馒头、凉面和粥(一般武汉热天才有)、豆浆、牛奶、绿豆沙/汤、烧饼满世界都有,我就不用再介绍了吧。

5,都说武汉是早餐圣地武汉有哪些不得不吃的美味早点

  刚到武汉的外地人,大多会被武汉人吃早餐的阵仗震惊到:一条街上摆满了早点摊子,各个摊子前都围满了食客,有人等着一碗热干面,有人盯着自己的那只面窝,还有人会捧着一块豆皮……这些标志性的早餐,意味着大武汉一天的开始。  与广州慢节奏的饮早茶不同,武汉人通常来不及坐下慢慢吃,手里捧着或者包里装着,匆匆就赶着上班或是上学去了。于是这热干面、豆皮、面窝就跟随着人们,穿梭在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  这是武汉每天一次的全城运动,叫做“过早”。    就算大雨让这座城市颠倒 武汉人也不能不过早。  早餐之都大武汉  “小家妇女学豪门,睡到晨时醒梦魂;且慢梳头先过早,糍粑油饺一齐吞。”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叶调元刻印的《汉口竹枝词》第一次将吃早餐用“过早”一词表达。至此,武汉人“过早”已有166年。  的确,一日三餐中,武汉人最讲究过早。并且,武汉人没有在家做早点的习惯,都是在路边摊买。武汉三镇的路边摊生意非常发达,以前几乎每条街上都有摆摊的,现在管理严格了,但不少店家还是把灶台、油锅支在大门口。  香港美食家蔡澜曾把武汉称为“早餐之都”,在武汉过早的重要性完全可以与正餐分庭抗礼,其种类丰富程度也是全球罕见。曾经有网友微博晒28天过早不重样,武汉作家池莉也在其作品《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中盘点过武汉的早点:“老通城的豆皮,一品香的一品大包,蔡林记的热干面,谈炎记的水饺,田恒启的糊汤米粉,厚生里的什锦豆腐脑,老谦记的牛肉枯炒豆丝,民生食堂的小小汤圆,五芳斋的麻蓉汤圆,同兴里的油香,顺香居的重油烧梅,民众甜食的汰汁酒,福庆和的牛肉米粉……”实际上,这仅仅只是武汉名气极大的老字号,而街头巷尾叫不出名字来的更是数不胜数。    每天早晨,武汉街头都是这样一幅光景:满大街的早点摊,满大街买早点的人,满大街边走边吃的人,这是武汉最别具一格的市井风俗。  武汉人的本事是,不光面窝、烧梅这些干的可以边走边吃,就连热干面、牛肉面也能一边走路一边朝口里扒拉,而且速度极快,三下五除二,一碗面就下肚的。当然,这种习惯也造成意外状况频发,比如公交车或者地铁上,一言不合,一碗面就扣到对方身上了。  过早到底有多少种选择?  与广式早茶中的点心有明确的分门别类不同,武汉人过早的各种选择显得非常凌乱,没有一个严格的体系划分。  武汉的早餐大致分为四个系列——  粉面系:热干面、牛肉面、牛肉粉、糊汤粉、豆丝  煎炸系:豆皮、面窝、苕面窝、汽水粑粑、煎包、糯米鸡、欢喜坨、油香  蒸食系:烧梅、糯米包油条、汤包  饮品系:糊米酒、蛋酒  先来说说粉面系:    热干面  热干面是武汉过早的招牌——最出名也最具特色。碱面在开水中断生,捞起来沥干水,淋上麻油拌匀,铺开放凉待用。过早时,将晾凉的面条抓上一把,放进一只长柄尖底圆口的笊篱中,滚水中将面条烫熟,沥干水后装入碗中,随即拿起一只长柄汤勺,放入盐、酱油、辣萝卜丁、葱末、辣椒、胡椒、味精、白糖等等,讲究的还会放上一勺卤水,最后淋上芝麻酱,这一碗热干面就大功告成了。一碗热干面的制作时间,往往也就两三分钟。    趁着热气将热干面迅速拌开,芝麻酱的浓香和面条本身的香气混合在一起,立刻就勾起了人的食欲。热干面的核心就是芝麻酱,好芝麻足以令人齿颊留香,不过现在很多商家为了节约成本,用花生酱替代芝麻酱,或者将两者混合,热干面的味道打了不少折扣。  而说到做热干面做得最好的摊子,蔡林记名声在外,不少游客到武汉也点名要吃蔡林记,但近年来伴随着连锁扩张,蔡林记的味道有所下降,价格却不断上涨。《舌尖上的中国》曾选择拍摄了位于汉口江汉二路的田记面馆,而“天天热干面”和“大胡子热干面”也分别是汉口和武昌热干面的杰出代表。    牛肉面·牛肉粉  与兰州牛肉面讲究“一清、二百、三红、四黄、五绿”不同,武汉的牛肉是卤出来的,卤牛肉的汤汁,辣中带着丝丝甜味,味道很独特。  武汉的牛肉粉面也是清真口味,汉口最早的牛肉面馆最早都是回民经营,汉口六渡桥、三民路一带曾有回民聚居区,池莉也曾特别提到过汉口福庆和的牛肉米粉,不过如今,福庆和已经不复存在了。  考验一家牛肉粉面馆好不好的标准,除了面汤的味道足不足,还有就是米粉夹起来会不会很快就断了。    糊汤粉  糊汤粉是武汉的特色小吃,充满鱼米之乡的特点。  武汉三镇河湖众多,每天打下来的鱼虾不少,尤其是小鱼小虾,早年间没有储存条件,如果没有卖掉,留到第二天就臭了,于是有人想到了用它来做早点。  小鱼虾加水熬烂成汤,撇去残渣,留下粘稠如米汤的浓汤。米粉下锅焯一下捞出放到碗里,在上面浇一大勺浓汤,然后撒盐、胡椒、姜末、葱花,原汁原色原味,口感浓郁厚重。    过早的时候,糊汤粉要就着油条吃,也有将油条蘸着糊汤吃的,还有将油条撕成小段,泡在汤里吃的,不过怎么样,都风味十足。    豆丝  豆丝是武汉市黄陂区的特产,用绿豆加米磨成浆后摊皮切丝晾干而成,吃的时候加入牛肉汤或其它配料烹煮。这种大米和绿豆混合食物,其中的绿豆分量若是少了,做出来的豆丝口感会差很多。  吃主儿唐鲁孙曾在文章中写过:“武昌的牛肉豆丝,远近知名。”  粉面系说完了,再来说说过早的煎炸系列。    豆皮  顾名思义,豆皮与豆子有关。绿豆和大米按一定比例掺合,浸泡数小时后磨浆待用。一口大铁锅烧热后倒油,然后舀米浆入锅,摊成一张薄薄的大圆片。将鸡蛋打碎摊在米浆片上,抹匀后翻面,这时呈现油亮的金黄色。    随后,将蒸熟的糯米、煮熟的干香菇丁、炒熟的猪肉或者牛肉丁、香干丁、姜末等拌匀,铺在米浆片上,撒上胡椒、盐以及大把的葱花,然后来一个大翻面,淋上一勺油、撒上一勺水,盖上锅盖焖两分钟,一大锅金黄的豆皮就做好了。小铁铲将豆皮按格子状划开,每份豆皮基本就两三个小方块,盛入小碗中,那一双筷子,就可以大快朵颐了。    豆皮做得好,油的用量是最关键的,油太多会失去香嫩酥脆的口感,油少了豆皮表面就会变得干巴巴。  老通城是武汉名气最大的豆皮餐馆,和无数的老字号一样,都是有了名气之后公私合营保留了店铺的字号。现在武汉名气最大的王师傅豆皮馆创始人曾是老通城的收银员,吸收了不少老通城的豆皮师傅,开了这家豆皮馆。    面窝  面窝是地道的武汉特产,虽然叫面窝,却不是面食,它是由大米、黄豆混合打成浆,再加入适量葱花、盐调味,炸制而成。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一点都不容易。  大米和黄豆的比例很重要,黄豆少了,则面窝的味道不香;黄豆多了,面窝会很油,所以也不是黄豆越多越好。    炸面窝的勺子也很有特色,这种勺子四周下凹,中间上凸。炸面窝时,往一边舀一勺米浆,在中间一刮,然后撒上芝麻,下锅。面窝凹处的米浆多,炸出来的软糯;凸处米浆少,炸出来的香脆。一种食物,兼顾了两种口感。    苕面窝  苕在武汉话中就是红薯,苕面窝也就是红薯做的面窝。  把红薯洗净去皮,切成小丁,放入米浆中。炸制时舀入炸面窝的勺子,拍平下油锅。苕面窝的特点是外焦脆内软糯,滋味咸中带甜。  无论是面窝还是苕面窝,既可以单独过早,也可以成为热干面、米粉或是汤面的搭配食品。    汽水粑粑  汽水粑粑也就是米粑粑,不仅武汉有,湖北各地也都有。  这是一种纯大米食品,用大米磨成浆后,加醪糟轻微发酵,这样制作出来的粑粑入口有软绵绵的甜味,回味却有一丝酸,有一种立体的口感。    制作汽水粑粑的铁锅很大,直径要有一米到一米半,铁锅中央有一个凹坑,四周是平的。锅烧热后就要往锅上加米浆,两坨米浆要连在一起,这样才算是一个完整的米粑粑。加好米浆后,往中间的凹坑处加水,盖上锅盖再加大火。这样,下面的米浆很快会煎出一个硬壳,而凹坑里的水会产生大量蒸汽,把米粑粑的另一面蒸熟。汽水粑粑中的“汽水”指的就是这个。  这样制成的米粑粑,一面像脆饼,而另一面则十分软糯如同发糕。武汉没有专门制作汽水粑粑的店铺,街边小摊随处可见。有的人将两片汽水粑粑中夹上一个面窝,并把它叫做“武汉三明治”。    煎包  煎包并不算武汉独有的特色小吃,而且论名气,苏沪一带的生煎要更出名一点。但煎包在武汉过早界的地位并不低,今天遍布武汉的三镇民生甜食馆,必不可少的几样小吃就是热干面、豆皮、糊米酒和煎包。  武汉的煎包相比上海生煎要小一些,而且不同于上海和苏州蘸醋的吃法,武汉的煎包是蘸酱吃的,每一家的酱口味又不尽相同,三镇民生甜食馆的煎包抢手,很大原因也在于美味的蘸酱。    糯米鸡  广式茶点里有一道荷叶糯米鸡,然而武汉的糯米鸡和它完全是不同的东西,因为武汉糯米鸡里并没有鸡肉。  准确来说,这种小吃应该叫糯米团,裹着五花肉、香菇、笋丁、香干丁的糯米,再用面糊包裹下锅炸至金黄,外层焦脆,里边软糯咸香。至于为什么叫糯米鸡已不可考,有人认为炸好后的糯米鸡外表金黄,表面凹凸不平,形如鸡皮,所以就叫糯米鸡。  糯米鸡是武汉过早最常见的小吃之一,任何有油炸点心的摊子都会有糯米鸡供应。  
文章TAG:武汉早点武汉早点有特色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