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汉末属南阳郡的新野,在标注人物籍贯时,陈寿从未用东汉三国时期的区划标明为“南阳新野人”。在《后汉书》中的新野人士均注明为“南阳新野人”,如邓芝的先祖邓禹为“南阳新野人”、阴识“南阳新野人”、樊晔“南阳新野人”、曹节“南阳新野人”等,笔者也相信,在上述两部史书中我们很难再找出一个用了“南阳”的地名,而经考证却是宛城以外某地的事例,例如时属南阳郡的樊城,哪部史书里将其称为过南阳或者自称为南阳。
1、南阳张姓祖上是哪里的?
张姓的起源,可以推溯到远古传说时代。1、出自黄帝之后代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箭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
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据《读史方舆纪要》所载,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4、其它姓氏改姓张,据《三国志·魏志》所载,三国时,曹魏名将张辽,改聂姓为张姓。另有韩、姬等姓人士和鲜卑、匈奴、契丹等众多少数民族改姓张姓,其中南阳好几个支系,其中一是: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镇柏树坟、张庄、魏冲张氏,(主要分布在魏冲、张庄,柏树坟,燕集、哑叭庄、赵庄,张代庄等)张氏宗派:乾隆35年从七世祖开宗续谱字辈:克宗有大士,人举自学成,振从弘天上,法清德永兴,现在主要是人举自学成辈分的人在世(一世祖守祥公生二子,景夏、景明,另一分支二世祖承镇(成振)公、邦振公)老祠堂在魏冲村西,仅存老族谱石碑一通,从一世祖记载到八世族,清末世系现无法考证(人口分布区域较广:1柏树坟村2魏冲村3张代庄4大赵庄5曹庄6张庄7燕集8姜营9哑巴庄10张高庄11小郭庄12李八庙13浦山14庙后王庆15十二里河16马场17新店乡枣庄下王庄陈岗坎庄18桥头乡窝李19石桥西左庄上曹营村20河西陈棚李相公庄21博望大兆22午阳县西门外23南召石门关沟24北哑巴庄25湖北天门县26湖北荆州市27刘寺王庄)其二是:山西洪洞县杨树底下迁过来的,后二十辈是:文、明、开、昌、运,武、功、齐、胜、芳,行、庆、嘉、升、远,德、厚、福、泽、长。
(再后就无法考究了)南阳镇平县张氏家谱张里太家族是在历史上一次大迁移时,有山西洪桐县迁之河南南阳地区的,1720年之前我族在南阳镇平县境内的大张庄居住。迁来之时带来的辈份是:毓、凯、履、书、志、成、秀、景、世、运、正、启、风,其三:正在整理中,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后,后续整理完毕发出来!。
2、南阳高铁站将更名为“南阳东站”,你怎么看?
我不知道南阳有几个高铁站,如果只有一个,就没有必要改名,我的看法是:某地只有一个高铁站,就应该起名叫某某高铁站,而不应该在名字中加进东南西北字样,叫人听起来似乎这个地方还有多个站的感觉。象我们四川简阳的髙铁站就取名简阳南站,实际上在简阳境内只有一个高铁站,而且还在简阳城区西门外,却要称简阳南站,好象全国很多地方的高铁站名都是带有方向词的,我不知道起名者是怎么想的。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说“南阳”不怕引起歧义吗?
1、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南阳时,今隆中属南郡,不属于南阳郡,东汉时,行政区划分为州、郡、县三级。南阳郡、南郡均属荆州,《后汉书·郡国四》载:南阳郡,三十七城,辖:宛、冠军、叶、新野、章等三十七县,南郡,十七城,辖江陵、巫、秭归、中卢、编、当阳、华容、襄阳、宜城等,南阳郡、南郡隔汉水相望。张衡的《南都赋》讲:“陪京之南,居汉之阳”,就是南阳郡的地理状况,也是南阳名称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