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是目前襄阳经济完胜南阳,襄阳人自我存在感很强,自然看不起南阳,更不会屈尊受南阳管辖。南阳和襄阳山水相连、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地理环境等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回看再十年以前襄阳GDP只有南阳的一半而已,综合实力远远不如南阳,南阳近几年发展势头也不错,人口红利远远超过襄阳,这是南阳的优势,发展順利的话,超过襄阳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1、南阳和襄阳能不能“抱团取暖”呢?你怎么看?
抱团取暖,这个主意不错,对于命题的人我发自内心的感谢!南阳和襄阳山水相连、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地理环境等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就是两地百姓的交往也是非常的密切,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南阳市与襄阳市有一个共用一个名称的小镇,一一孟楼。一条街道把共用名字的小镇划分为两个省,位居北边的属河南省南阳市管辖,而分居在南边的归湖北省襄阳市所治理,
由于行政区划的原因,南阳归河南省管辖,而襄阳属湖北省治理。两地的父母官们为什么不可以坐在一块从长计议,聊一聊两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大计?从地理上讲,南襄盆地就是一个整体,南阳市的唐白河一路向南最终汇入长江最大支流汉水,也就是横贯襄阳市区的襄江。据本博所知,河南省唐河县航运局所辖的一支祖辈都是河南人的船运公司,常年生活在湖北的襄阳市,原因就是由于生态恶化,上游水浅难以回返唐河故乡,
还有从文化上讲,河南南阳的卧龙岗武侯祠与湖北襄阳隆中所供奉的诸葛亮同属一个人,两地从官方到民间为争躬耕地,口头官司已经打了一二百年,至今仍在继续,是不是一个很悲哀的故事?南阳与襄阳从官方到民间还是有眼光,看得远的有智之士,呼吁两地抱团取暖就是一个很好的课题。如何将这一课题上升到两地政府层面深入探讨和研究,仅有民间的呼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股更大的力量来推动一下,让好的主意、好的课题变成实实在在为两地百姓造福的经济利益,
2、襄阳会划归河南,和南阳合并吗?
目前这种可能性不大,相反的如果按中国重新的去掉地级行政区按五十多个新的行政区划的话,甚至南阳可能还会归襄阳管。南阳襄阳及周边的十堰商洛都属中原片区语系,在生活习性上有所相近,但因分属三省管辖,目前的向心力不齐,而且除了襄阳目前经济在湖北排名第二外,其它地市都较落后,在各省的话语权很小,处于边缘地带。单就襄阳南阳而言,尽管俩地有部分相近,但襄阳身为湖北老二,一直以南方人自居,从心理上己把自己归为了南方体系,当然也不愿意归为北方的南阳管辖,
同时做为湖北的重点发展城市,湖北也是举全省力量对襄阳进行了倾斜,湖北也不会放手把辛苦发展的城市划给河南。最后是目前襄阳经济完胜南阳,襄阳人自我存在感很强,自然看不起南阳,更不会屈尊受南阳管辖,南阳近几年发展势头也不错,人口红利远远超过襄阳,这是南阳的优势,发展順利的话,超过襄阳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当然,如果国家强令划分,那襄阳归南阳管也是可能的,
3、如果十堰和南阳实现互联互通,方便了大西南去北京,不用绕道襄阳。对襄阳有什么影响?
我是襄阳人但也是半个十堰人,凭心而论,要说文化素质十堰人可能要比襄阳高,地理位置,十堰跟襄阳真是没办法比,就算修一条十堰至南阳不经过襄阳的一条直路又能怎样?襄阳的地理位置管死了,它不再呼这一条半条路的,襄阳的道路四通八达,在中国的位置上,不管公路铁路襄阳可?通十万八千里,你说它会再呼南阳至十堰这一百多公里的路吗,
4、“襄樊”说的祖宗习凿齿在书中怎么认定南阳与襄阳的分界?
“襄樊说”是什么意思?这是从哪个星球来的文盲提的问题,不但不知中国古代史,连现代史都不知道,“襄樊“一词从何时才有的,你说“襄樊说”的祖宗习凿齿,习老先生岂非一头雾水?习凿齿是东晋的史学家,文学家,佛学家。是襄阳望族襄阳侯习郁的后人,习凿齿精通史学,佛学,玄学,曾邀高僧释道安到襄阳弘法,是当时佛学界的一大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