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截图是去年我同村的小伙伴结婚,我有事到不了场,然后让其他小伙伴帮忙带的份子钱,就200。我觉得广东婚礼份子钱平均只有100元与他的全国经济大省的身份“不相称”,但其实这是一种好的历史文化传承,广东过年红包都是5元,10元、20元,至亲好友50至100元,婚宴红包100元至200元,彩礼钱一般都是2万至5万,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广东人,不攀比,泰然处之。
1、现在农村结婚,邻居们一般随多少钱的份子钱?
这事不可一概而论,名地经济发展不同,风俗也不同!我们这,一般朋友,接到帖子,界时去与不去宴会,都要随200元,取其好事成双之意;近一些是400元,取其事事顺意之意;往前靠一靠是600元,取其六六大顺之意,再近一些是800元,取其八面招财之意;再往上走就是1000元,除了亲戚,差不多到顶了,取其十全十美之意。
我们这里是随双数,也有地方随单数,100元,寓意一帆风顺;300元,寓意三多财喜;500元,寓意五福临门;900元,寓意长长久久,要注意,七字头和七字尾不能用。当地农村结婚随礼,总有个基本标准,朋友可咨询一下家中长辈,再依基准,根据家族亲疏,这点长辈会有交待,遵照执行就是,若是个人朋友,询问一下,依照平均数,再按平时交往疏密,上下浮动即可。
2、为什么广东婚礼份子钱平均只有“100元”?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我觉得这一种好的婚礼风俗或习惯,值得在全国宣传和推广,我觉得广东婚礼份子钱平均只有100元与他的全国经济大省的身份“不相称”,但其实这是一种好的历史文化传承。广东人重实际,还重那些虚的,在婚礼也是重现实而不图虚名,不追求活要面子死受罪的那种盲目超前的婚礼消费,所以,广东的结婚低礼金,重在体现大帮小助的一种作用,受礼金也只是一种形式了,根本不指望通过结婚请客收礼达到敛钱的目的,只要大家来凑热闹就行了;甚至有些地方一分钱的礼金都不收,还要给前来祝贺的人发放红包。
3、广东人结婚包多大的红包?
广东人低调务实,一般不攀比,炫富,穿着也随便,穿着人字拖鞋,地摊上买的十几元的衣服,就出门了,这才是真实的广东人。在深圳,广州,顺德,南海,中山,佛山一带,穿个破拖鞋,烂背心满街走的一个普通人,还有的在市场卖菜的老婆婆,或者在扫大街的清洁阿姨,她们分分钟上千万身家,在封红包方面,各地区情况不一样。在发达地区,如南海,番禺,顺德,佛山,这些地方做喜事,很多都是收了后,撕了一个红包角原额奉还,金额一般是一两百,
在广东北部山区,收了之后就不返还了。金额也差不多,像北方那种一封一两千的很少见!红包只不过是彩头而已。希望我们大广东的这股清流,能传开到全国各地去,红包要的只是祝福和意头,没必要造成生活中的压力,广东过年红包都是5元,10元、20元,至亲好友50至100元,婚宴红包100元至200元,彩礼钱一般都是2万至5万,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广东人,不攀比,泰然处之。
4、有媒体统计出广西婚礼份子钱平均仅200,是这种情况吗?
我很负责任地告诉题主,我们那里确实是这样的,至少我身边就是这样的情况,我是广西梧州农村的,从我的小伙伴渐渐开始结婚起,我给的份子钱就没超过过200的,早些年基本是100,后来感觉物价涨了,大家也工作几年条件好些了,朋友结婚什么的就给到200这样,因为感觉100块钱实在值不了什么,给不出手了。下面截图是去年我同村的小伙伴结婚,我有事到不了场,然后让其他小伙伴帮忙带的份子钱,就200,
这还是我们年轻这一辈的习惯,像村子里的一些村民,会按亲疏来给的,一般亲点的亲戚朋友等会给100-200,如果是疏一点的,100是正常,几十也有人给,当然如果是特别铁的那种关系,也有可能给好几百的,但这是极少数咯。不过我感觉这种情况大概也就我们广西了,我上了大学之后,认识了其他省份的人,毕业有小伙伴结婚了,份子钱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别说份子钱了,压岁钱都有同学说他收到过一千多或者几千的,吓得我下巴都快要掉了,一来是羡慕,压岁钱能收这么多钱,我们那边压岁钱从小都是几块钱的,再多都不超过一百,二来是感觉压力挺大的,同学结婚,个个都给几百上千的,我不可能不给吧?感觉还是我们广西好,就给个一两百意思下,大家开心吃个饭,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