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人口是个迷,现在大致估计在6000万到一亿,但是,清初人口只剩下1400万。有一个数据来源于赵文林、谢淑君所著的《中国人口史》,1912年全国人口共计409613891(除西康、绥远、察哈尔、热河),”可喜屠广州,孑遗无留;逸出城者,挤之海中。
1、辛亥革命期间清朝有多少兵力?当时清朝有多少人口?
清政府自1895年编练新军起,所有各镇均采用德国操典,配备新式步枪和火炮,每镇(师)定员一万二千五百人,全部新军兵额计十三万余人。另有姜桂题、张勋、倪嗣冲等部,均为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剩余的旧巡防营编制的毅军,装备不如新军,全员计四万余人,共十七万余人,其中袁世凯所谓的北洋六镇总计七万余人。
由于革命爆发后,各省新军先后独立,清政府的实际兵力,主要是北洋六镇、禁卫军和四万余人的巡防营,再加上二十镇、二十三镇(奉天、吉林),共十三万九千余人,其编制和主官大致如下图所示至于人囗,有不同数据。还有一个数据来源于赵文林、谢淑君所著的《中国人口史》,1912年全国人口共计409613891(除西康、绥远、察哈尔、热河),
2、崇祯时期人口有1.5亿,而清初仅有6000万,大量的人口损失如何造成?你怎么看?
畿南、潼关、扬州、嘉定、昆山、嘉兴、江阴、四川、常熟、金华、泾县、赣州、同安、平海、南昌、邵武、湘潭、同安、南雄、信丰、蒲城、曹州、汾州、大同、广州、潮州、揭阳、永昌这些地方都是屠城的,可能大部分人都只听说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实际上呢?遇到抵抗的城池基本都屠城了。“大清平、靖二藩克雄城,民尽屠戮,十存二三,
”“纵兵屠掠,遗骸十余万”,“癸巳,郡城破,横尸遍野收遗骸十余万,作普同塔于葫芦山”。”可喜屠广州,孑遗无留;逸出城者,挤之海中,明末人口是个迷,现在大致估计在6000万到一亿,但是,清初人口只剩下1400万。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养活1400万人,御用文人把这称为盛世,现在900万的土地(有用的土地只有400万),养活十四亿人口,
3、清朝有四亿人口,坐拥百万兵力,为何打不过1万多的英军?
清军之所以打不过英军,在我看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腐败成性,大清帝国此时官员贪腐己不可救药,尤其是军队,为了升官发财,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滥杀无辜百姓冒领战功,吃空晌己司空见惯,根本不把精力放在军队的训练,军备的维修保养更新上。有钱都往自己口袋里捞,二体制落后,思想保守陈旧,盲目自大,固步自封,不发展新的武器装备,还是停留在冷兵器的战略思维。
三、国库空虚,清朝从乾隆后期国库就己被乾隆挥霍贻尽,到嘉庆时早已方空,再加上镇压白莲教等战争,早已拿不出什么钱改进武器装备了,所以与英军作战时基本上是冷兵器对火器,岂有不败之理。,四、军队战斗力低下,此时的八旗兵早己与打江山八旗子弟同日而语,坐在祖上的福荫下不学无术,整日吃喝嫖赌,斗鸡溜狗,骄燥自满,作战时,对付武器落后的起义军还好说,对付英军的大炮,滑膛枪。
4、大清朝人口基础很大,为什么战争动员能力那么弱?
以汉族为主体的封建社会持续近两千年,改朝换代也是以汉族为正统主线沿续,这种观念根深蒂固的深深印在每个中国人心中,外族大举进攻无疑被视为国破家亡的侵犯行为,腐败的大明王朝,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各地纷纷起义,明朝大将吴三桂和洪承畴甘当满清鹰犬,山海关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通向关内的唯一军事咽喉要地,拱手相让刚脱离原始社会的女真族,即野蛮落后清军八旗入关,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很快土崩瓦解,寿终正寝,
清政府采取残酷的民族歧视和血腥镇压,看不起汉族,也不重用汉族有识之士,反清复明的声音此起彼伏,扬州军民团结一心,坚决反抗,最后弹尽粮绝,清军大肆屠城,男女老少无一幸免。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剃发令,汉族士大夫阶级坚决反对,在湖广大开杀戒,无数人头落地,大兴文字,禁固思想摧残了文化,一首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诗句,造成满门抄斩,诛灭九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