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经济根源是非常深厚的,很多公司都愿意驻扎在这些大城市总公司总是在这些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城市,虽然说有很多500强已经落户于成都,但是他们只是把分公司牵引过来,因为他们看重的是成都广阔的前景还有市场,谁要真正的白手起家,想要打造一个成都的公司,而且还得上500强,那就是非常不容易的。
1、提升省会首位度,那么南京的底气在哪里?
南京市的底气在于雄厚的科技实力(在全国仅次于北京、上海),特别是台积电在南京江北新区的投产,必将推动南京市在集成电路业(特别是集成电路设计业)的大发展,南京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比如地铁列北京、上海后为全国第三,已经超过广州的370.24公里达377.54公里),包容的人文底蕴,作为全国工业基础第一的江苏省的省会,在这一轮“科技创新名城”建设中对标深圳、杭州找差的务实精神会推动南京市大发展,中央要求江苏省提升南京的首位度是从全国的战略布局和历史大机遇提出的!。
2、西安经济实力对比成都、郑州,差距究竟在哪里?
针对这三个城市,成都,西安都是副省级城市,同时担当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的桥头堡,科研实力雄厚,而郑州虽然这几年发展迎头赶上,但科技科研水平与上述城市存在很大差距,后期必定不如前者。历史文化方面三个城市都处于国家前列,现今国家对三个城市的定位都很明确。成都现已成为新一线城市的领头羊,发展十分强劲,西安现今正逢一带一路大发展,加之国家对其定位为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一大波政策优势,必将使其重回巅峰!郑州近年来由于富士康的落户对河南省外贸经济拉动很大,使其经济猛增,但地处中部,政策被发展更好的武汉瓜分,长远而言,必定不如前者两大城市!。
3、成都在未来二十年内能成为国内前四的大城市吗?
还是先亮明答案吧:不可能,目前我国排名前四的城市是四个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按照我国目前的国情,一座城市要想实现快速发展甚至是跨越式的发展,作为内外两大因素的自身定位以及国家政策,那是必不可少的,从城市定位来看:《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北京作为首都,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年-2035年)》:上海的城市定位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7年-2035年)》:广州的城市定位是广东省省会、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商贸中心、交往中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崛起的四大城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纲要中的定位是现代化国际城市、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四大中心城市之一,最近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可以说已经成为国家的门面担当,
从定位上看,四大一线城市都已经不再把视线局限于国内,而是放眼全球参与竞争。再来看成都,《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对成都的定位是:四川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其中2035年发展目标是高标准全面建成国家中心城市;2050年发展目标是建成国际运筹中心、国际创新中心、国际文化中心。
别说20年了,从城市规划目标上看,最起码30几年后,成都的定位,才能与目前的四大城市定位相比,又何谈超越?另一方面,近些年火热的国家中心城市概念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都是国家中心城市,进入国家中心城市行列,意味着成都地位被提升到国家级别的战略定位,未来将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这就为成都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然而,不说北上广三大国家中心城市,深圳虽然没有被明确为国家中心城市,但早已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实际上,是不是国际中心城市,对深圳来说并不重要。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别说取代这四大城市中的一个,单单是与它们并驾齐驱的机会,都要与同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庆、武汉、天津、郑州、西安等城市竞争,而从现状看,无论是经济、科研教育以及城市地位,成都都没有取得绝对的优势,甚至某些方面相比天津、武汉等还处于下风,未来20年,能否脱颖而出,目前尚存在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