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各样的古代“瓦”和“瓦当”,这些瓦或者瓦当都有专门的地点烧造)因此,我们可以在全国各地都见到“瓦岗”命名的村落、乡镇等名称,并非隋末“瓦岗寨”所独有的,申请命名商标专利国家也是不会批准的,有些烧瓦的“瓦岗”村落有的可能比《隋唐演义》中的“瓦岗寨”历史还要早的。
1、延秋北边的瓦岗寨怎么来的,古代真正的瓦岗在哪里?
全国各地的瓦岗寨应该有很多,隋朝末年起义的瓦岗寨并非独此一家,只是它们的名气没有隋末瓦岗寨那么出名,“瓦岗”这个地名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河南驻马店确山县有瓦岗镇、洛阳延秋有瓦岗寨村、陕西榆林榆阳区镇川镇瓦岗寨村、云南省曲靖会泽县新街回族乡瓦岗村、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因民镇瓦岗寨村、重庆市涪陵区瓦岗寨小区等,
古代隋末起义军瓦岗寨军的遗址在河南安阳市滑县南部的瓦岗寨乡。古代长期生产瓦的地方一般都可以称作“瓦岗”,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瓦”是必不可少的,在明朝崇祯10年,明朝人宋应星所编著的《天工开物》之中“瓦”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古代烧制瓦的地方一般都进行定点烧造,历朝历代的宫廷用瓦、富贵人家的建筑用瓦都在很多地区建设有烧瓦的场所,久而久之形成村落,这些村落一般都以其特色而命名,如“瓦岗寨”、“瓦岗村”等,
(各式各样的古代“瓦”和“瓦当”,这些瓦或者瓦当都有专门的地点烧造)因此,我们可以在全国各地都见到“瓦岗”命名的村落、乡镇等名称,并非隋末“瓦岗寨”所独有的,申请命名商标专利国家也是不会批准的,有些烧瓦的“瓦岗”村落有的可能比《隋唐演义》中的“瓦岗寨”历史还要早的。烧坏的瓦一般都堆积在一处,久而久之形成高岗地,因而很多地名称“瓦岗”,
(隋末瓦岗寨的瓦岗亭,隋末瓦岗军遗址)翟让为何选择瓦岗寨作为其根据地?历史上最著名的“瓦岗寨”在河南安阳滑县瓦岗寨乡,隋末时期这里因黄河经常泛滥,很少有人烟居住,北面就是著名的“白马渡”,可以沟通黄河南北,同时该地距离大运河的交汇处,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翟让选择这一地点,主要考虑的是相对偏僻,进可攻,退可守,利用该地的烧造砖瓦的泥土多是黏土,可以垒土围城,便于防守,翟让利用土壤资源围起来面积达二十多平方里的瓦岗寨,
同时,由于黄河泛滥,造成这里河流沟叉较多,水草丰盛,便于藏兵和防御。正是这样有利的地形才让翟让多次击退隋军的进攻,翟让起义军由于在瓦岗寨起义,他的起义军也被称作“瓦岗军”,瓦岗寨由于距离山东比较近,吸引了大批的山东豪杰加盟,主要有山东曹州的单雄信、山东东明的徐世勣、山东济南人秦琼、山东东阿人程咬金、山东掖城人魏征等。
(瓦岗军的两任领导:翟让和李密形象图)由于瓦岗寨英雄在《隋唐演义》、《说唐全传》等演义小说的推动之下,很多人认为中国只有一个地方叫“瓦岗寨”了,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了,被称作“瓦岗”的地名非常之多,每个地方的“瓦岗”地名都有自己的渊源,其实得名都和烧造的“瓦”有密切的关系!这是“瓦岗”得名的一家之言,欢迎斧正,
2、你了解殷商文化吗?你对河南安阳的历史有多少了解,是从哪里得知的?
关于殷商文化的知识,书本上、网络上有很多可查,这里不多赘述。作为安阳人,我可以补充些见闻,安阳市目前行政区划隶属河南,历史上也属河北,两省现在界河是漳河(从古代汉语字面上看,河南河北的“河”应指黄河,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漳河发源于太行山,历史上曾经水量很大,河运及两岸经济十分繁荣,举些例子:河南岸渔洋村是古河运码头,一村民在村附近捡拾碎陶片碎瓷片碎瓦片,在自己家里建了一个两间房的博物馆,其捡拾的文物经鉴定有些可追述到六千年前。
该村向南不远处就是西高穴村曹操墓,沿该村北漳河向东十几里河北岸是铜雀台(邺城遗址),对应的河南岸一庙里有一株两千年左右的柏树,据传是曹操拴马桩,位置是古邺城南端。沿107国道穿过漳河入河北境内不远处路西(京广铁路边上)有兰陵王墓,继续向西南方向几里远有天子冢,漳河两岸类似的大小古墓成千上万,当然盗墓也十分猖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