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江苏人、作为一个在外省生活过的人,我觉得江苏人的生活质量或叫幸福指数与她的地位并不匹配。上海人与江苏人的亲密成度,60岁以下的上海人、65岁以下的江苏人,是无法想象的,江苏人特别勤劳,一年365天几乎无休,不管是农民还是工人,天天起草贪黑,辛勤劳动,无法像四川人一样动不动就打个麻将,也无法像宁夏人和东北人一样,一年一季农作物,一年有一半时间在休假中度过(部分人)。
1、江苏人在上海怎么样?
问:江苏人在上海怎么样?答:江苏人在上海像自家人一样。上海人与江苏人的亲密成度,60岁以下的上海人、65岁以下的江苏人,是无法想象的,苏州无锡、海门启东,是历史的、天然的。扬州江都、盐城淮安,是近代的、人为的,在上海,上海人见上海人,如果一方说普通话,也就是上海人称之为开国语,会被另一方认为是“装腔”,有抵触情绪。
如果用苏北盐城淮安一带方言交流,会被另一方认为很亲切,乐于接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苏北盐城一带方言,是上海市名正言顺的第二方言。在上海,宁波人,会被叫“小宁波”、山东人,会被叫“小山东”、东北人,会被叫“小东北”,但绝对不会有叫苏北人“小盐城”!这是因为,在上海市,每10个家庭中,就有6个家庭,要么爷爷、要么外公、要么奶奶、要么外婆,其中必有一位是苏北一带人。
2、江苏徐州人在外地人眼里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
见识不多的会以为是江苏辖地,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地看成南方,稍有见识者,会把其当成北方。要知道,徐州为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圈,语言相同(音调稍别),风俗相通,感情相亲,地缘不连但相近,这里的人听的唱的是豫剧,一二百年以来都是豫剧的戏窝子。原来的徐州豫剧团〈一度称梆子剧团),在十几年前改称江苏省豫剧团,新中国初期,一个徐州人(名字一时想不起)在陕西省西安市唱豫剧,受邀率团来到该省的铜川市(多为河南及周边的鲁西、皖西北、苏北人)唱戏,一炮打响,原定唱3天,后来不让走,连续唱了20天。
市政府顺应民心,就把剧团留下,成了铜川市豫剧团,这位徐州人成了首任团长,我的一位同学的妻子,是陕西咸阳生咸阳长的徐州人,唱的豫剧很地道,我们每一次聚会,她对会唱上几段拿手戏。这里说一个情况:在上报国务院的中原经济区最初方案中,徐州等苏北地区名列其中,后来,国务院考虑到,徐州已被列入环渤海经济区,不能脚踩两只船,故无划入。
故现在的中原经济区,仅有晋东南之长治、晋城、运城,冀南的邯郸、邢台,鲁西南的菏泽、聊城,皖北4市等地级市所辖之地了,其实,鄂西北的十堰、襄阳、老河口等地,也是说河南话,听豫剧的地方。还有,笔者曾看到一本正式出版物,讲的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务院让相关专家调查研究,拿出一个把省级地域划小的方案,其中就有:把鲁西有关市、县、豫东的商丘、周口,皖北的4地、市,与苏北一带,组建一徐淮省,省会设在徐州,
3、大家觉得江苏怎么样?
相对来讲,江苏应该是国内最好的省份,并且体现在地势地貌上,很多人并不清楚“地势”是什么意思,地势是一个地区的地貌格局,是一个省份地貌的表面形态,并不是很多人简单理解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省份处在的经度和维度,内陆或者沿海,虽然与地势有因果关系,但并不是同一概念,所以不能混淆。而为什么说江苏的地势在全国来讲算是最好的呢,因为江苏省全境地势基本都是十分平坦,
平坦地貌的优势或许在很多人眼中并不起眼,因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关中平原也都有很多平原省份,而现在已经不是农耕社会,平原种植粮食的优势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但是别忘记了,江苏处在我国沿海地区,当今世界处在沿海且拥有广饶平原腹地的省份发展都很棒,而城市平坦那么在交通基础建设上就会占有优势,道路网络可以更加密集,城市的市区建设可以更加节省成本,免去隧道、开山的成本,
当然江苏省也因为太过平坦,所以省内沿海深水良港不多。地理位置与地势的因果关系当中,江苏的地势优势还体现在降雨量上面,江苏自古便是江南地区,风调雨顺,每年降雨比较多,这源于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所带来的降雨过程基本可以包含江苏全境,原因就是平坦地势不会对云层进行阻挡,如果江苏东部沿海地区有高山阻挡,那么高压云层会受到高山组个,从而向西过程中并不能覆盖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