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战火不断洛阳地处中原要地,河洛地区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代兵家都懂“得中原者得天下”的道理,从古至今发生在洛阳这片土地上的战争从来没有少过,各路人马汇聚于此发生战争必将生灵涂炭,留下一片狼藉,像董卓火烧洛阳、朱温拆唐皇宫之事,时有发生。
1、古代的皇宫到底是怎么样子的?
说到古代的皇宫什么样,这事儿光用语言肯定是没办法说明白,最好是有图有真相才容易理解,纵观国内,目前留存下来的古代皇宫也就2处,一处自然是大家都知道的,位于咱们北京的心脏地界的故宫博物馆,它是大明朝永乐皇帝打造而成,是目前留存下来最完整的明代皇宫,后来明代在崇祯皇帝手上灭亡,这座皇宫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做过几天大顺王朝的帝宫,之后便被从山海关而来的满人赶跑了,在后来,这里成为了满族人建立的大清皇宫,里面的建筑基本和大明时期有少许差别,但是大体上的格局是没有改变。
所以说,故宫的现在的样子就是明清皇宫的标本,但是另外一处留存完整的皇宫,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它便是在沈阳的盛京故宫,是清朝前期的皇宫,由努尔哈赤创建,距今也300年的光景了,这里目前也是保存非常完好,是一座纯清代的皇宫标本,下面咱就发几张笔者实拍的盛京故宫图,大家可以一睹古代皇宫的真实模样,您上眼嘞~这座皇宫在大清入关后,就基本被闲置了,作为后世皇帝上祖坟临时休息的老家,基本保存了清前期的特征,如果您来沈阳,记得一定要看看这个实实在在的古物,亲眼见证一下古人皇宫的奢华。
2、洛阳为何没留下皇宫?
荣幸回答,首先洛阳并不是两朝古都,根据历史资料,先后在洛阳建都的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共十三个朝代。这么多朝代在此建都,为什么今天的洛阳很少能够见到古都城或者皇宫呢?这还要分三点来说,一、年代久远现在的古建筑除了明清时期的能够被今人看到外,其他的建筑很少保留到今天。
在古代建筑一行由于技术水平有限,大多是一些土木砖混结构,就说在洛阳最后建都的后晋(936——947年),离今天也有一千年的历史了,木头腐烂后整体建筑自然要垮塌,二、保护不力对于文化遗迹的保护,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观念,就拿现在来说,有时候为了经济、民生,古迹也要让路。例如当年修建三门峡水库时,古潼关就毁了,
那就更别说古人了,盛世还好,兵荒马乱的年代,生存都成问题,谁还会想着为一千年以后的人,保护建筑呢!三、战火不断洛阳地处中原要地,河洛地区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代兵家都懂“得中原者得天下”的道理,从古至今发生在洛阳这片土地上的战争从来没有少过,各路人马汇聚于此发生战争必将生灵涂炭,留下一片狼藉,像董卓火烧洛阳、朱温拆唐皇宫之事,时有发生。
3、洛阳应天门是哪座皇宫的门?怎么样?
应天门是洛阳紫微宫正南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原名则天门,神龙元年(705年)避武则天讳改称应天门,又称五凤楼,五代、北宋相继沿用,是朝廷举行登基、改元、大赦、宴会及接见万国来使等外朝大典的重要场所。唐高宗俘获百济国王、武则天称帝、唐玄宗接见日本第八次遣唐使等仪式均在应天门上举行,功能类似现在的北京午门,
应天门是一座由门楼、朵楼和东西阙楼及其间的廊庑为一体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门上有两重观,上写“紫微观”,左右连阙,中间以廊庑相连,宛若空中楼阁。城门东西长达137米,大于紫禁城午门(120米),其中两侧阙高120尺,按1唐尺为29.4厘米来算,这座恢弘的城楼高约35.3米,有今天的十三层楼高,比北京天安门(34米)还要高。
4、洛阳有没有像故宫紫禁城一样的皇宫呢?
历史上有很多,比如洛阳紫微宫,北京紫禁城的名字、午门及北京天坛祈年殿,均是仿照紫微宫名称及应天门和天堂而来。紫微宫,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次年竣工,自建成后,陆续成为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北宋七朝的理政之所,存世53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的皇宫,紫微宫占地面积约4.2平方公里,是长安大明宫3.2平方公里的1.31倍,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6倍;宫内有别殿、台、馆三千五百多所,宫室合九千九百九十余区。